李二林
[摘要]本文從三個方面就如何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樂趣進行了思考:一是走向民主——把課堂還給孩子。二是自主探索——把權力讓給孩子。三是張揚個性——把發展留給孩子。
[關鍵詞]課程改革 數學 樂趣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樂趣,讓數學課更具吸引力呢?以下是我的實踐與思考。
一、走向民主——把課堂還給孩子
課堂是孩子的,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該屬于孩子的課堂還給孩子。課堂教學永遠是課改的主陣地,只有將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才能使我們在課堂永遠充滿活動,也許,這是幾代人的渴求,在這次課改中孩子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⒈改變教學空間,讓孩子“隨心所欲”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課堂這一特定環境中進行的,而教學空間對教學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層次要素的條件之一,新課程的改革,也同樣給如何轉變教學空間提出了問題。為此,我們也做了一些改革:
移走講臺,建立活動角。首先我們把教室分為學習區和活動區,學習區是課桌椅,隊形不定,有T字形、半圓形、馬蹄形……在學習區內無講臺,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走下來,跟好朋友商量、探討。而教師也不再居高臨下地站在講臺前,而是學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學生之間。黑板也是可以移動的,并且學習區內資源很豐富,有英語角、數學角、每日一星……讓每個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活動區里是學具,學生可以在活動區開展活動。
⒉縮短師生距離,讓孩子“暢所欲言”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言: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于兩個的思想。如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脫離束縛,主動探究,那么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暢通交流,教師要成為名副其實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氣,活潑甚至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
⒊開放教學情境,讓孩子“浮想聯翩”
在孩子們的眼里。沒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個人都充滿著幻想。開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較大的選擇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問題也就相對豐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想象力豐富,思路開闊,樂于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便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自主探索——把權力讓給孩子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體現的生活過程。在新課改中,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理解,感悟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這極大地滿足了學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師關注兒童已有經驗和興趣特點,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讓學生學得自由和愉悅。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貫穿于學生喜愛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自主地去學習。
⒈妙導巧引,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疑問,用疑問激發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認識乘法”時,我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家里有幾個人,每個人用幾只碗?幾只筷子?坐幾張凳子?……再引到教室里的課桌,每人一張,全班共要幾張?從而引出“乘法”。
⒉開展游戲,吸引參與
在教學中,還可以用游戲的形式,講故事等形式來開展各種教學內容的學習。如在教學“多少比較”這部分內容時,有一道練習題是讓學生看圖提出比較的問題并進行解答,圖的內容是3個小學生跳繩,并標明了每個人跳的次數。我想直接用書上的插圖進行教學,就顯得比較死板,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決定讓三個學生來進行“一分鐘跳繩比賽”,再根據跳的次數提出問題并解答。這樣既注重了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合作,交流,又增強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氛圍,突出動靜結合,從而萌發一種數學真有趣的情感。
三、張揚個性——把發展留給孩子
著名思想家盧梭曾說過:“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熱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那簡直是愚蠢的事。”常常會有這么一種現象,有的教師教了幾十年書,上過幾千節課,似乎覺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學模式,但要問自己的教學特色有哪些,說不清。這是我們學校相當一部分教師的經歷。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樹立特色意識,形成個性化教學。也就是說,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⒈活用教材
在教材處理上,教師要將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也就是要針對教材、學生心理特點來一番科學的藝術處理。從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學思路。如在教學“比較數的大小”一課時,我安排兩個小朋友進行“誰是小巧手”比賽,在兩個大的容器里放入許多小玻璃球,在2-3分鐘內進行撿玻璃球比賽。最后讓學生說說兩人分別撿了多少個?兩個人比,誰撿得多。這樣采用比賽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不僅是告知學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辨,去思考“為什么”。去比較事物的相似性,發現事物的聯系。另外,可從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話世界這三方面去選取素材。
⒉開放空間
也許有的老師會擔心:一個問題,你說你的,我講我的,這能學會嗎?要不要優化算法?其實不然,學生只有在這種無拘無束的狀態中,從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與生活的距離。
課堂氛圍在變化——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能運用激勵性言語來評價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會贊賞學生,課堂氣氛顯得民主。老師們帶著尊重,帶著贊賞走近學生。學生大方多了,自信多了,想法多了。“我想……”“我認為……”“我們組認為……”一個個充滿童趣的想法讓我們做教師的常常會感到有意外的收獲,課堂里的笑聲多了,話語多了,爭吵多了……課堂教學中的這些變化,猶如一縷縷春風,使人感到清新、舒坦。課改中的孩子是快樂的,課改中的教師是幸運的。課改給他們帶來了快樂,他們不必整天面對枯燥無味的數學題。圖文并茂的新教材,生動而又貼近生活的情境,多種多樣的數學游戲,以及象朋友般親切的老師都深深地吸引著他們。他們在數學的海洋里盡情地享受思維的快樂,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參與實踐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