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玲
如何全面提高少年舉重運動員抓舉、挺舉成績,是擺在各級業余體校舉重教練員一個十分迫切的重要課題。
1、訓練對象和方法
我們訓練的運動員,14至17歲之間,正處于基礎訓練階段,他們來自各學校和縣級業余體校舉重班。有經過基層體校舉重班基礎訓練的,有沒有經過基層體校舉重班基礎訓練的。我們的指導思想: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基礎訓練,一定要狠抓抓舉、挺舉技術動作的規范化;全面發展腰、腿、上肢三大力量,循序漸進,穩步提高;在訓練中不斷地總結發展少年舉重運動員全而發展的訓練方法。
2、訓練效果
多年來我們抓住了輸送和打基礎這一中心進行訓練。業余體校訓練階段就是為了運動員今后攀登高峰打下牢固的技術基礎和各種力量素質基礎,在全面提高抓舉、挺舉的訓練原則指導下,他們經過幾年的系統訓練,全面提高各種力量,形成了較規范的抓舉、挺舉技術動作,在沒有強化專項訓練的情況下,專項成績也有了較快的提高。部分學生進入省體工隊及院校,他們的潛力也得到了較充分發揮。
3、訓練過程
3.1 !材
要培養一名高水平的少年舉重運動員,!材這一關很重要,我隊所招生的學生,有經過一年基礎訓練的和沒有經過基礎訓練的。在初!時,經過基礎訓練的學生考察該生在比賽和訓練中的材料,其中包括體形、柔韌性、一般身體素質及專項素質、氣質等內容。沒有經過基礎訓練的學生,按大綱要求的標準,對體形,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動態觀察。
舉重測試方法:①手握木棍下蹲上舉(握距與肩同寬)。②雙足立定跳遠。⑧負重深蹲。④膝上高抓。⑤力所能及的重量挺舉。
具體要求:握木棍下蹲上舉被試者取自然站立勢,然后雙足與肩同寬正握木棍,挺胸別腰,兩臂盡量伸直并下蹲,小腿盡量向腳尖下壓,直至成為全深蹲為止。此時頭向前伸,兩眼平視或視前上方。雙足立定跳遠同素質測驗。負重深蹲被試者自然站立,在頸后負杠鈴,然后挺胸辨別腰下蹲。此時小腿應向腳尖方向下壓或深蹲后起立。膝上高抓,被試者自然站立,兩手正握杠鈴,握距寬度為上臂加肩寬之和。測試開始即挺胸別腰,上身略前傾屈膝,使杠鈴懸垂于膝上,然后按抓舉技術完成高抓動作數次。挺舉,用杠鈴按挺舉動作要求完成動作數次。要求是握木棍上舉下蹲;肘肩關節均要完全伸直,肘關節,肩關節允許稍僵。軀干要挺直,無先天性別不緊腰;在下蹲時,使臀部離地面愈近愈好。以踝關節前傾角度作為判斷。挺舉提鈴至胸后,兩手能握住杠鈴,杠鈴能穩穩地停放在鎖骨上,被試者神態自然,無異常表示。還要觀察前臂的長短,過短者不宜錄取,上舉后,支撐杠鈴時,兩臂自然伸直,肩關節能完全伸直。
3.2 全面訓練
一個運動員從!材入隊到輸送到體工隊通常要經過l—3年的訓練,這幾年的基礎訓練對他們今后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少年舉重運動員的特點,圍繞“打基礎,全面訓練”這個重要任務,抓住技術和速度這兩個重要環節,在運動員的各個不同年齡時期,針對各人不同的特點盡可能使他們掌握規范的技術。以適量的運動量,各種不同的教學訓練方法給予他們最有效的訓練,使他們獲得良性的刺激,使成績穩步地提高,為今后的專業強化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訓練中努力使學生的技術動作規范化。一個錯誤動作一旦動力定型,將會嚴重影響技術的發揮,甚至會斷送—個好苗子。在每節技術訓練中,堅持以中小重量為主的技術訓練,嚴格控制最大重量的次數。針對不同運動員的身體條件,安排不同的訓練方法和輔助練習。一定強度的重量對不同運動員的技術動作起著不同的反應。給每個運動員要安排的訓練強度都有針對性。使他們在適合的強度訓練中獲得最佳效果。由于少年運動員技術動作不穩定,對某些技術細節掌握不是很規范,在訓練中把分解動作的完整動作練習,根據不同時期進行適當的安排。對于新來的學生要多安排分解動作的練習。
現代競技舉重由于技術動作速度和爆發力的要求,以及訓練方法相應的改變和完善、要特別重視速度訓練,這是成功的關鍵。針對少年發育敏感期的特點,把速度訓練放在專項素質的前位。在技術訓練中,強調舉杠鈴速度,要求運動員舉杠鈴要有速度、力度。特點在上拉和上挺過程中,及時地給予提示,輔助練習也是以速度、速度力量為主。如拉類練習,主要以向上拉為主。如寬上拉,主要用抓舉最高重量的70%—90%練習為主,以獲得良好的速度和輕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