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紅
在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挫折承受力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幫助學生正視挫折、駕馭挫折、化解挫折、戰勝挫折,在挫折中鍛煉自己,在挫折中學習,把挫折當作進步的階石和成功的起點。
增強學生挫折承受力的方法和途徑主要包括:
一、培養和鍛煉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在體育教學中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起著積極的作用。體育鍛煉具有緩解緊張情緒的作用,使學生從繁重的學習壓力中解脫出來。參加集體項目的體育鍛煉可以忘卻煩惱和痛苦,消除孤獨感。因此,體育教學應充分利用本學科集體活動的優勢,加強學生意志力的鍛煉,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組織學生參加籃球賽、足球賽、跳繩比賽等,學生既鍛煉身體又體現了團隊精神,既鍛煉了個體的意志力,又使其精神振奮,擺脫煩惱、陶冶情操。每次體育課后,體育教師針對活動情況進行總結,指出挫折和心理壓力是我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應當想方設法戰勝挫折和解決心理壓力。同時用體育明星、優秀運動員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跡的宣傳和體育活動中做得好的學生來激勵,讓學生學習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克服心理和生理壓力,使學生勇于面對自己的失敗,不灰心、不氣餒、再接再歷,為下次的成功而努力,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品質。讓學生感受到信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困難和挫折可以激勵和磨練人的意志,樹立自信心和戰勝困難的信念。
二、創設挫折情境,對學生進行意志磨練教育,增強挫折承受力。艱苦、惡劣的環境最易磨練人的意志,經歷過較多艱苦環境磨練,有較多挫折經驗的人,比沒有經歷過艱苦環境的人,挫折承受力要強得多。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創設一些艱巨的任務、困難、問題等挫折環境,讓學生來嘗試、體驗。進行必要的磨難教育,增強挫折承受力。
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通過適當增加難度,提高數量和要求。如在高年級前滾翻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性格差異,在場地上擺設不同高度的跳箱和山羊器材,課中讓學生選擇自己敢跳的高度,進行跳下接前滾翻練習。這樣學生就會主動進行練習,向困難挑戰。練習中部分學生產生一定心理壓力是正常的,也是進行承受挫折能力培養所必須的,只要教師恰當地運用激勵語言和必要時親自保護學生、幫助學生,使學生在心理上會感到安全,學生就會信心十足,勇氣大增,同時施以適當教學方法,學生畏懼害怕的心理就會消退。
三、加強對學生個性特征的培養和良好性格的教育。良好的性格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內在動力,是增強挫折承受力的首要條件。胸懷寬廣、意志堅強、樂觀開朗、獨立性強有自信心的人,對挫折的承受力較強,在挫折面前能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相反,心胸狹窄、意志薄弱、孤僻抑郁、依賴性強、自卑感重的人,對挫折的承受力低,往往稍遇挫折就會一蹶不振,甚至悲觀失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例如跳高練習。若按傳統的隊形方式站隊,有體能素質的差異,卻同一高度的橫桿,則有的跳不過癮,有的則跳不過去。前者因為接受不到新的挑戰而興趣大減。對于后者因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而膽怯和羞澀,同樣也會興趣大減,不利于個性發展。如果我們采用圓形升級跳的方式,既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又增強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同時,學生又能觀看同伴的練習,有助于互幫互學。
四、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鍛煉學生在逆境中的適應能力。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遇到困難及挫折,有的來自主觀方面,主要是自身的心理障礙,如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與所學內容相矛盾;有的來自客觀方面,如器械體操,耐久跑以及環境氣候,場地器材等。平時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每個班里都會有心理脆弱、心理失調的心理素質不穩定的孩子,他們的表現往往是:沒有自信,自尊心,爭勝心,缺乏積極性和自主性。對于這類的學生教師要多給他們一份關愛,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強化訓練。比如,把他們編在一個組里,多跟他們一起活動,多給他們鼓勵、表揚,降低他們的練習難度和要求,即使成績沒有進步,只要他們盡力了,就應給予表揚。其次,在下課后多找這些學生談心,做他們的朋友,取得他們的信任,讓他們在教師面前能輕松自然。要選定責任心強,富有愛心的同學與他們結成手拉手伙伴,使他們在集體的關愛中感受到溫暖。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來消除他們心理負擔,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主體意識,增強主動精神,來逐步扭轉他們的心理弱勢,逐漸適應困難環境,在困難面前百折不撓。增強挫折承受力,增加戰勝困難的信心,培養、鍛煉學生在逆境中的生存、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