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烽
一堂訓練課的效果如何,或者說一項技術能否讓學生全面掌握,往往體現在教練的教學細節上,只有抓住了一些教學中的關鍵細節,才能真正做到讓學生循序漸進,通過不斷地訓練,不斷地調整,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短跑教學說起來很容易,通常可以理解為:通過教練所布置的練習內容,讓學生不斷練習,最終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但要真正做到在一定的教學訓練時數內,讓學生的速度潛能得到全面的開發,卻并非一件簡單的事。必須通過一些細節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的訓練,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重柔韌練習
眾所周知,短跑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賴于步頻和步幅。科學研究表明,步頻的快慢先天遺傳的因素占到了80%以上。這個結論告訴我們,在教學訓練中如果要提高學生的短跑速度,必須注意提高學生跑動中的步幅,而提高步幅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柔韌練習,通過柔韌練習,使上下肢韌帶得以充分拉伸,從而提高跑動中擺臂幅度和下肢步幅。具體練習方法:
1、肩臂繞環練習;2、擺臂練習;3、跨欄步壓腿;4、左右弓步壓腿;5、正踢腿和側擺腿練習;6、縱劈叉練習。
二、注重上肢練習
我們在教學訓練中要不斷地向學生傳遞這樣一個概念:短跑不僅是腿上功夫,要想真正跑得快,就必須依靠上下肢的協調用力與合理配合。在訓練過程中,要想提高跑速,就一定要想到上肢帶動下肢的道理,加快上肢的擺臂就自然能夠提高跑速。當然,增強上肢力量可以采取一些因地制宜的方法,這樣利于學生在平時也能夠進行練習,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練習方法:
1、快速沖拳練習;2、俯臥撐練習;3、手持輕啞鈴的擴胸和繞環練習;4、手持輕啞鈴的擺臂練習;5、徒手快速擺臂練習,要求每組至少為50次,從而提高學生的力量耐力。
三、注重節奏練習
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講,要想跑得快,就必須掌握正確的跑步節奏,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速度感。良好的節奏不僅依賴于快速的步頻、開闊的步幅,更重要的是需要學會體力的分配與放松跑的能力。在實際訓練中,教練必須意識到:良好的節奏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在整個教學訓練過程中長期堅持對學生的培養,并通過一定的訓練手段循序漸進,讓學生明白要想跑得動作矯健,就必須掌握良好的節奏。
培養良好的節奏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一是體現在準備活動的短跑輔助練習中:①進行快速擺臂的練習,但學生的擺臂節奏必須根據教練的掌聲節奏練習;②進行原地小步跑、高抬腿的練習,但學生的步頻節奏必須根據教練的掌聲節奏練習。
二是體現在輔助練習中:①根據教練的掌聲節奏,進行加速跑的練習,距離由30米開始,以每20米為一個練習階段增加練習距離,最終增加到100米;②每兩個水平與能力相近的學生為一組,并排進行跑步練習,不要求跑的速度,要求練習節奏整齊劃一,動作自然放松。
三是體現在速度練習中:①30米計時跑,要求盡全力沖刺,體會速度感;②100米放松大步跑,要求體會開闊的步幅和流暢的節奏。
通過上述三個步驟循序漸進的反復練習,青少年學生基本上就能掌握正確的跑步節奏了。
四、注重心理練習
在平時訓練中,作為教練一定要在學生的心中樹立一個榜樣,利用優秀運動員榜樣的力量促使學生產生內在的驅動力。在訓練中,真正地變“被動練”為“主動練”,在內心深處把自己的行為和榜樣目標融為一體。
通常我組織學生觀看優秀運動員的比賽錄像,尤其是注重慢鏡頭的重放,讓學生感受體會短跑中的美感,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強調放松對短跑的重要性。逐步讓學生明白:短跑不是“玩命兒向前跑”就行了,必須學會在放松中激發自身的潛能。為了鞏固效果,我在每次訓練課前,都會讓學生體會上節課的技術要領,并且在教練的引導下,進行相應的心理訓練:閉上眼睛,在輕音樂的氛圍中,想象著優秀選手的跑步動作,逐漸由優秀選手聯想到自己,在腦海中浮現一個奔跑矯健的自己,面帶微笑向著終點跑去。有了積極的心理訓練,學生對短跑訓練的興趣自然會不斷提高,其訓練的效果必將會通過上述細節予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