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振山
越野滑雪是歷史上最為悠久的雪上運動項目之一。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僅有40年的歷史。雖在訓練、競賽、場地建設和運動員群眾培育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在亞洲各項比賽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我們的整體實力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處于落后狀態。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一種蹬冰步,首先被芬蘭運動員掌握,并在第十三屆奧運會上大顯神威,展現了明顯的優越之處。這種變異給傳統的滑行技術帶來了動蕩。各國選手在紛紛效仿的同時,對傳統技術進行改進,出現了自由技術,也就是現代技術。我國越野滑雪界近年來也不失時機接納了現代技術。這種現代技術給相對平穩的傳統帶來革命。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將越野滑雪傳統技術中的兩步交替與現代技術中的蹬冰步后蹬時動作進行生物力學因素的比較,從動作的結構特點、力學特征、解剖學特點中找出兩種技術的本質區別。從而探索其中規律,尋求解決方法。
二、技術運用
1、傳統技術的兩步交替是典型的周期性動作
一個周期由兩步組成。動作的結構特點與走、跑相似,但它沒有制動性前蹬階段,也沒有雙腳騰空階段。動力來源除用上肢力量來推進,主要來源于有力的后蹬,頻率較快。蹬冰步也屬周期性動作的一種,其動作的結構特點與前者截然不同的是側蹬。
2、肌肉工作特點兩者相似
同屬于動力性和靜力性相結合的工作特點。為保持動態不穩定平衡,要求肌肉高度緊張用力。肌肉工作的動力性特點:傳統技術其后蹬動作爆發式工作;而蹬冰步則因條件所限,使用強有力的、比較緩慢的克制式工作,以保持滑進的直線性。從后蹬時兩者參加工作的肌群來看,雖有相似,但也有明顯不同。蹬冰步的動力性工作是使髖關節外展和伸直,膝關節外展。其主要肌群有臂大肌、臂中肌和闊肋膜張肌。
三、身體素質討論分析
對于青少年而言如何訓練是擺在我們教練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忽視全面的身體訓練,偏廢傳統技術是不可取的。我們知道,機體對于內外循環的適應是以一個統一的整體來實現的。各器官系統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全面的身體訓練和專項訓練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要使運動員成績不斷提高,必須進行專項訓練。而專項訓練又必須建立在全面身體訓練的基礎上。所以說全面的身體訓練是當代越野滑雪運動自身的要求,是全面身體素質提高成績的基礎。這一點對于少年運動員尤其重要。
越野滑雪運動員應根據場地不同的地形、天氣、雪質及自身特點,熟練自如地使用相應的技術。這就是要求運動員除了必須具備一般的身體素質,如強勁的肌肉力量、全身的協調能力和較為靈敏的反應能力外,還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專項素質:
1、使下肢外展、伸直的專項力量。腰、腹、背以及上肢的爆發力量。
2、極好的耐力素質和心肺功能。
3、肌肉工作的高度協調性和精確的調節能力。
4、身材高大,四肢修長。
5、頑強的意志品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品質。
結語:蹬冰步的出現給傳統技術帶來了革命,是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從動力方面的補充,給運動員提出了更高的體能和技術上的要求。它要求當代的運動員不僅要有較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同時合理的技術和較強的意志品質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