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素蓉
摘要:麻醉技術是一項高風險的醫療技術,麻醉安全問題是各級衛生主管部門和麻醉醫師共同關心的頭等大事。對麻醉安全防范策略進行綜述,旨在強化麻醉醫務工作者的安全防范意識,避免一些不必要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麻醉;麻醉安全;防范策略
中圖分類號:R6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5-0140-01
1加強完善準備工作
病人情況千變萬化,病人只要交給了麻醉醫師,不管是否麻醉,都要對病人的安全負責。這就要求麻醉醫師不僅要有很強的應急意識,還要有充分的準備,如果準備工作做的不夠,即使有經驗的醫師在出現緊急情況時也不可能做到爭分奪秒,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如麻醉前應先將麻黃堿和阿托品準備好,即使不用也不應視作浪費。麻醉醫師要對麻醉手術中各個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所預測,有所準備,在處理時才能從容不迫。任何麻醉前均需先開放靜脈,必須有麻醉機和適當的監護設備,必須有一定的搶救藥品。
2加強監測力度
應最大限度地使用現有的監測設備。對于一些硬膜麻醉的病人,有的醫師在使用綜合監測儀的時候,往往只使用其中的無創血壓和SpO2,而將心電監測閑置不用,實在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若做了有創血壓監測,即使不需要將其帶回病房進一步監測,也至少應等拔完氣管導管,患者循環平穩后再將其拔除;因為在拔管時,或者在搬動病人時仍有可能發生循環的劇烈波動。對已做有創血壓監測的患者最好在離開手術室前最后拔除,有條件的也可帶回病房繼續監測。對于一些患高血壓、心臟病的老年病人或俯臥位的病人,應在麻醉前局麻下將動脈穿刺好。重危病人及長時間手術病人一定要導尿監測尿量。
3加強呼吸管理
任何手術的麻醉,呼吸的管理仍然是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也是最容易造成醫療差錯的環節。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是:①氣源,在非中心供氧的情況下仍會有將氧氣瓶和其它氣瓶搞混的可能,應特別小心;②流量,機械通氣后忘記打開氧流量的情況很常見,主要是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習慣。例如在氣管插管完成后很多醫師忙著去記錄,而沒有將整個呼吸機系統作一全面的檢查,很容易出現問題;③報警系統,麻醉醫師應對呼吸機及報警聲音非常敏感,在呼吸工作正常的情況下,如因報警設置不合理而引起的報警應及時消除;④活瓣,國產呼吸機易發生活瓣失靈的問題,因此應經常檢查,任何呼吸波形的可疑變化都應想到活瓣失靈的可能;⑤限壓設定,在機械通氣時應將壓力限定設定在合適的范圍內,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患者的安全。
4合理掌握麻醉深度
由于連臺手術的不斷增加,為提高效率,及時拔管往往會減少手術中麻醉藥物的使用量和過早的停藥,但任何手術都應有一定的麻醉深度,過淺不利于安全且以增加應急反應為代價。不應完全以拔管時間的長短來衡量一臺麻醉質量的好壞。在手術結束前患者不應出現嗆咳、躁動,尤其是小兒、氣道高反應患者和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手術結束前可適當提前停用肌松藥,但應加大丙泊酚的用量,使病人平穩度過拔管期同時又不過多浪費時間。
5注重保持各種管道的通暢和固定
在麻醉手術中套管針滑脫、堵塞、接頭脫落等現象時有發生,對于一些重危病人或小兒病人在插拔管等關鍵時刻,麻醉及各種搶救藥品不能及時輸入患者體內,將威脅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應引起我們的注意。手術室內的病人一般不宜使用頭皮靜脈針,均需使用套管針,液路一定要保持通暢,接頭及三通等處要妥善固定好,輸液皮條和三通的接頭處沒有螺帽固定,特別容易滑脫,最好用膠布固定。有創血壓監測系統的各接頭一定要連接好,否則一旦滑脫將在短時間內丟失大量血液。在麻醉過程中還要強調工作責任心,嚴禁擅離職守和讀書看報。每一位麻醉醫師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工作經驗、特點和習慣,要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團結合作,重要環節下級醫師要請示上級醫師,上級醫師也要認真考慮下級醫師提出的合理建議,共同完成患者的安全麻醉工作,避免一些不必要事故的發生。
責任編輯陳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