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雷
【摘要】2003年至今,首批數字化電視試點地區建立已有6年。數字化電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廣大受眾切實感受到了數字化電視帶來的高清晰畫質和高品質音響效果,但實踐中卻也遭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和限制,諸如受眾老齡化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凸現出來。如何擺脫我國數字化電視發展中遭遇的困境,尋求出路,本文作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電視 數字化 受眾
一、概述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脫穎而出,媒體形態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互聯網、手機電視、手機報紙、數字電視……競相登場,相互之間的競爭也是如火如荼。
在我國,數字電視的發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早在2001年初,國家廣電總局頒布的《廣播影視科技“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明確提出:到2005年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超過3000萬戶,2010年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2015年停止模擬廣播電視的播出。
數字化是相對于模擬化而言的,我們面對的世界其實是非常“模擬化”的,就拿廣播、電視等媒介來說,其信號都是連續變化的,換個說法就叫模擬信號。所謂數字化就是將各種模擬信號都變成只有兩種不連續固定值(1和0)的數字信號。①
2003年,國家廣電總局確立的首批數字電視試點地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個直轄市,南京、杭州、濟南等10個省會城市,青島、大連、寧波、深圳4個計劃單列市,蘇州、無錫等12個地級市,以及福建、江西、陜西3個省。
盡管數字電視開播給廣大受眾提供了高質量的電視信號服務和理論上的無限帶寬,但是縱觀我國數字化電視的發展,還是遭遇了不小的困難和限制。
二、我國數字化電視面臨的窘境
1、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技術障礙和傳播障礙
我國社會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大量空巢家庭出現,由于年齡和教育程度等諸多因素,很多老人在使用數字電視時存在技術障礙,不少老人甚至連“機頂盒”的開關都不知道在哪,使用“機頂盒”的遙控器更是一頭霧水,他們需要在他人的幫助下才能收看到節目。在這樣一種連開機都成問題的情況下,談數字電視如何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觀念都是毫無意義的。技術瓶頸造成的收視障礙,使得數字化不能發揮應有效能,因此,傳播也就無法完成。在這個層面上,數字電視只有望有線電視“興嘆”。我們進行數字化改造,不能剝奪老年人的收視權,不能在傳播的“觸達”層面給他們造成傳播障礙。
2、數字線路與有線線路的沖突
由于數字化電視傳輸的是純數字信號,傳統的有線電視傳輸的是模擬信號,兩者之間互不兼容,因此,居民小區進行數字化改造時必須重新布線,淘汰落后的有線線路。但另一方面,并非所有居民都有經濟能力或是自愿進行數字化改造,數字化改造完畢后,當地電視臺一般會中斷有線線路的傳輸,轉而傳輸數字信號。這樣,沒有進行數字化改造的模擬電視僅能收到央視一套和本省的一兩套節目,使得這些居民的公平權和收視權受到損害,他們頗有怨言。
3、現階段的數字化并不一定適應所有地區
我國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東西差距比較大,各個地域有各自的特點,自然、經濟、社會等方面差異顯著。因此,現階段要求清一色的數字化、全面淘汰有線電視畢竟有些不切實際。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本著自愿的原則,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探索適合本地區本地域的數字化電視發展道路。盲目上馬最終損傷的還是受眾對數字電視的積極性,對數字化電視的長期發展不利。
4、收視費居高不下,名目繁多,受眾有怨言
圍繞廣播電視的一個主要的、還沒有回答的問題是觀眾是否愿意為曾經是免費的節目付錢。即使觀眾愿意,他們有限的空余時間與付費電視增加的費用成比例嗎?②數字化電視的基本收視費用明顯高于傳統有線電視,如果想要開通點播、郵件收發等業務,還需另交費用換取“點數”,技術層面還是顯得紛繁復雜,這無疑對教育程度不高和老年人造成了諸多不便。盡管不少城市免費贈送“機頂盒”,但總體收視費用還是尾大不掉,收費名目繁多,這變相增加了普通受眾的收視負擔。
5、技術層面的雙向互動、快捷方便的目標遠未達到
一方面,從理論上說,數字電視提供了方方面面、細微周到的服務,包括數字點播、家庭影院、收發郵件、繳納費用等方便快捷的雙向互動服務;另一方面,這些服務往往華而不實、徒有虛名,沒有付費,這些吸引人的服務都是沒法享受的。對廣大普通受眾來說,現階段數字電視所能達到的不過是拓展了頻道帶寬,使得畫質變得清晰生動,這離最初雙向互動、快捷方便的目標還有不小的現實差距。
三、我國數字化電視的破冰之路
1、進行積極的媒介素養教育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和自身發展服務的能力。與此相應,媒介素養教育就是指導人們正確理解并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媒介信息和各種資源的教育,是針對媒介產品的消費者——受眾而進行的一種媒體識讀教育。③
可以按照居民樓、社區、學校等為單位,由專業的技術和媒介人員為廣大受眾傳授數字電視的操作技術和資源的使用方法,對廣大受眾進行積極的媒介素養教育,使對數字電視知之甚少的受眾“脫盲”,拓展受眾面,尤其是老年受眾的數量。
2、數字化電視與固定電話、互聯網絡并線
數字電視是由光線提供純數字信號進而完成信息的傳輸,可以與互聯網使用的數字信號兼容。盡管固定電話使用的還是電信號,但是通過網絡的數字信號連接的網絡電話不僅方便,而且廉價,可以在為廣大受眾提供優質節目的同時帶來通訊的便利與實惠。理論上,數字光纖網絡可以提供無限帶寬,信號傳輸可以達到光速,并且信號之間互不干擾,保真性能好。如果數字化電視與固定電話、互聯網絡并線,不僅可以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而且會把受眾的生活真正帶入全新的數字化時代。
3、數字化電視與有線電視協同發展
《我國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時間表》規定,2005年開展數字衛星直播業務,同時開展地面數字電視實驗,2008年全面推廣地面數字電視和高清晰度電視播出,并將于2015年停止模擬電視的播出。世界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規定:美國、英國、日本停止模擬電視播出的時間分別為2006、2010、2011年。④
盡管電視的數字化是主流、大趨勢,但我們在發展數字電視也要點面結合,照顧周全,協同發展,對暫時不適宜發展地面數字化電視的地區或城市,可暫時發展傳統的有線電視網絡或直接發展衛星數字電視,將其他地區替換出來的模擬設備用于這些地區的發展。
4、調整收費,使之合理化
數字電視頻道內容大大豐富,但隨之而來的是對大量傳播內容的收費,使得本已不菲的收視費水漲船高,大量受眾難以承受,尤其是老年受眾和貧困家庭。如此一來,不僅會影響到數字電視的普及,而且會對數字電視的進一步發展造成巨大障礙。這需要物價部門和數字電視網絡提供商在充分征求廣大受眾意見的同時,通過提高服務質量、適當增加附加服務,使廣大受眾切實感受到物有所值。
5、克服技術瓶頸,完善數字化服務
盡管數字電視給廣大受眾提供了便捷的各項服務,但受眾必須首先熟練使用數字電視技術,才能充分享受到這些服務的快捷與實惠。與此同時,隨著數字化網絡的發展,數字電視網絡也必將遭受諸如網絡黑客、垃圾郵件、網絡病毒、通訊保密等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國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克服技術瓶頸,為廣大受眾提供安全可靠的數字化服務。
四、小結
在這個互聯網、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競爭如火如荼的媒體狂歡時代,盡管我國數字化電視發展勢頭正旺,但在實踐中也遭遇了不少意想不到的難題,諸如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受眾老齡化問題、收視費問題、數字化電視技術保障問題,也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包括實施積極的媒介素養教育、數字電視與固定電話和互聯網并線、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化網絡技術等方面。但本文的研究也有不少局限性,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注釋
①孫寶傳,《數字革命:新聞媒體技術發展趨勢》,載《中國記者》199年第4期,第7頁。
②[美]詹姆斯·沃克(James R.Wa-lker)、道格拉斯·弗格森(Douglas A.Ferguson)著,陸地、趙麗穎譯,《美國廣播電視產業》,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202頁。
③樊亞平,《避免媒介素養教育的泛化》,《當代傳播》2006年第4期,第62頁。
④唐潤華,《影響中國數字傳媒發展的主要因素》,《中國記者》2004年12月,第65頁。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6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