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靜水深流見氣象

2009-04-29 00:00:00段崇軒
南方文壇 2009年2期

靜水深流式的創作態勢

2007年,我在短篇小說的年度綜述中說:“短篇小說整體上的式微已歷多年,現在自然不能稱復興的時代已經來臨,但說短篇小說走出迷惘,呈現出回黃轉綠、柳暗花明的態勢,我以為并非妄言。”① 又是一輪春夏秋冬,短篇小說的發展怎樣呢?可以說文壇的整個格局未變,短篇小說的邊緣狀態未改,但作為一種較為特別的文體,在“柳暗花明”中又多了一份靈動、澹定和成熟,顯示出一種“靜水深流”的發展動向。這樣的態勢,自然難以大紅大紫,引人注目,但這樣的態勢,更有利于它的生長、發展和自強。一年來可以說長勢良好,佳作迭出。代表性的作品有:韓少功《西江月》,范小青《右崗的茶樹》,宗璞《恍惚小說》,聶鑫森《塑佛》,喬葉《家常話》,劉慶邦《美滿家庭》,王祥夫《橋》,笛安《圓寂》,遲子建《一壇豬油》,張煒《東萊五記》等。這些作品,顯示了當下短篇小說的發展走向,呈現出一種沉靜而自在的藝術追求。

文學的演進是離不開社會的發展的。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中國的市場經濟已逐漸成熟、完善,中國已融入“全球一體化”的時代進程中。可以說我們已進入一個常態的、開放的社會發展時期了。但另一方面,在社會的推進中,又不時的會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問題和困難。2008年,對于中國來說,就是一個格外特殊、影響至深的年度。自然界的雪災、地震,經濟領域的金融危機,使我們受到了深刻的精神震撼和經濟創傷。奧運會召開、“神七”上天,改革開放三十年紀念,又使我們經歷了心靈的狂歡和思想的洗禮。文學作為社會最敏銳的神經系統,這一切都會對它產生刺激和影響。我們看到,有許多作家,運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的形式,及時而敏銳地表現了這些重大事件。短篇小說曾被稱為時代的“輕騎兵”,但現在它已清醒地意識到,在表現當下生活的敏感性和及時性上,它不如詩歌、散文,更不及新聞、通訊,因此自覺地退居二線。要不通過迂回的戰略切入當下生活,要不深入人們的精神世界走進更廣大的領域。也許它在處理自身和時代的關系上還有一些問題,還顯得不夠靈活、有力,但我們應該看到,它已經變得理性、成熟了,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依我的觀察和研究,竊以為現在的短篇小說已進入一個深入探索期,常態發展期。就以2008年的短篇小說看,全國以及各省市的重要文學刊物有五六十家,一年發表的短篇小說保守估計也在三千篇上下。這是一個巨大的舞臺,雖然有點不溫不火的感覺,但一直持久不衰,國家也始終把它作為公益文化事業扶持。從作家群體看,老、中、青幾代作家,大多數對短篇小說“情有獨鐘”,有的雖然長、中、短篇小說“兼容并蓄”,但他們對短篇小說總是心懷敬意,一有合適的題材和心境就會精心成文。現在像孫犁、汪曾祺、林斤瀾那樣一生專事短篇小說的作家幾近沒有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但以短篇小說為主、且有深厚潛力的作家并不少見。這是短篇小說發展的一個有力保障。我們看到,在2008年的短篇小說“領地”里,老一代的王蒙、宗璞、馮驥才等依然有純熟的佳作問世。中年一代的韓少功、范小青、劉慶邦、殘雪、裘山山、王祥夫、談歌等,推出了他們的一系列精心之作,他們是短篇小說的主力軍。年輕一代的郭文斌、石舒清、喬葉、姚鄂梅、金仁順等,在短篇小說上執著探索已成氣候,給這一邊緣化的文體增添了活力和生機。

現在的短篇小說已真正回到文學自身,依靠它自己的思想和藝術,去解讀、把握更加復雜多變的社會和人生,去探索、揭示浩瀚混沌的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成為一種“靜水深流”式的藝術。如果說報告文學、長篇小說可以憑借意識形態、市場經濟生存的話,那么短篇小說則無所依憑,完全靠的是自己。它已成為一種純粹的、清高的文體。在肯定當下短篇小說進步和成績的同時,我們當然也要看到它的缺陷和問題。譬如它的“時代性”特征,即如何處理作品題材與現實生活的復雜關系,譬如它的“含金量”問題,即怎樣在方寸之間濃縮更廣大的世界和更豐盈的思想等等。倘若這些問題處理得當,短篇小說就有可能自信和強大起來。

從精神層面切入寬廣現實

短篇小說應該寫什么、怎樣寫,這是一個眾說紛紜、讓人困惑的創作課題。我們曾經過分地強調它必須跟蹤和反映現實,我們也曾絕然地認為它應當“回歸自身”和關注永恒。今天作家們終于有了一個比較寬泛、自覺的理性認識:短篇小說不排斥寫任何故事情節,但更應該關注當下的生活,特別是社會的精神動向和人們的精神狀態,通過切入精神領域表現更廣大的現實世界。堪稱優秀短篇小說作家的鐵凝,就曾多次說過:“文學可能并不承擔審判人類的義務,也不具備指點江山的威力,它卻始終承載理解世界和人類的責任,對人類精神的深層關懷。”② “小說家更應該耐心而不是浮躁地、真切而不是花哨地關注人類的生存、情感、心靈,讀者才愿意接受你的進攻。”③ 這些話無疑代表了不少作家的共識。2008年的短篇小說,在反映抗災救災、表現城鄉一體化現實以及底層社會生活方面,涌現了一批優秀作品,標志著短篇小說把握現實生活能力的加強。

2008年初春的重大雪災和初夏的強烈地震,給每一個國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災難的深重,民眾的團結,抗災的悲壯,是當時急就詩歌、散文的共同主題和基調。但短篇小說卻另辟蹊徑,深入到了人們的心靈、精神深處,抓住了人物在災難面前的心理圖景,凸現了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精神風貌。這里首先要說到聶鑫森,數十年來他以短篇小說創作為主,他的創作題材多樣,構思精到,有一種淡雅的清風古韻。他的《塑佛》寫的是那場南方雪災的背景下,在一座叫華光寺的寺廟發生的感人故事。前所未有的冰雪災害,不僅點燃了寺院從方丈到僧人的“報國家恩,報眾生恩”的善心和義舉,更激發了民間塑佛藝匠欽永其的愛心和行動,他把暫住在寺院、清除高壓線冰雪的三位年輕護線工當孫兒看待,精心照料他們的飲食起居,為他們的野外作業作安全準備,其樂融融,親如一家。特別是隊長歸來的因公殉職,更喚起了他的悲痛和崇敬之情,他慷慨捐助歸來的父母和妻子,在塑造燃燈佛像時竟把這位年輕隊長的形象和神情也塑了進去。“一切送光明者、護光明者,皆是佛。”小說藝術地表現了,在災難面前普通人身上的獻身精神,如何感染了他身邊的人,甚至是遠離紅塵的佛界中人,他的精神已升華為佛的精神,世間與佛界的大慈大愛其實是相通的。作品取材機智,立意高遠。青年女作家喬葉,近年來在短篇小說創作上漸入佳境,《良宵》、《最后的爆米花》、《家常話》是她2008年的代表性作品。《家常話》寫的是抗震救災中的一幕情景。但作者寫抗震卻沒有去寫“現場”的故事和人物,而是出奇制勝地選取了姥姥勸慰幸存的外甥女的“幕后”情節,整個作品由姥姥的“家常話”構成。在姥姥絮絮叨叨、苦口婆心的講述中,我們感受到了十六歲的女孩深刻的心靈創傷以及緩慢的平復,洞悉到了一位七旬老人堅韌、寬厚、博愛的精神性格,還有中國式的母親對災難、家庭、國家、人生、人類等問題的獨特理解,面對災難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作者找到了一個“口小洞大”的切入點。讀來感人肺腑,催人深思。還有閻欣寧的《母親的綠絲帶》,同樣是一篇寫抗震救災的好小說。能把突如其來的重大事件寫進作品,且處理得這樣巧妙、藝術,我以為這是短篇小說的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過去,由于中國社會長期的城鄉分割,因此有了文學上的農村題材、城市題材創作的劃分,二者在思想內容和審美形式上有諸多不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鄉一體化的步伐逐漸加快,可以說這是中國最偉大、最深刻的一場歷史變革。面對這樣一種變化,作家必須有一種超越城市或鄉村的更宏闊的思想視野,必須找到一個進入現實的著力點。范小青是當下最活躍的小說家之一,在短篇小說上更是駕輕就熟、深入堂奧。而這些短篇小說絕大部分是寫城鄉交融背景下的人生百態的。《廚師履歷》描述了農村女子王巧金,因了結婚宴席上的假木蹄膀,發誓要“還他們一只真蹄膀”,最終成為享譽全鎮的蹄膀店女老板。揭示了農民在貧困中的艱難創造和他們走向城市的精神歷程。《幸福家園》則以深切、細微的筆觸表現了城市人與農民工之間巨大的心理鴻溝。此外,姚鄂梅的《秘密通道》寫城市人對農民工的懷疑和誤解,裘山山的《腳背》寫城市人與農民工面對事故的不同心態,都形象地顯示了兩個階層的心理沖突和文化差異。由此可見,農民作為弱勢群體,要走進、融入城市,不僅僅是經濟、身份問題,更是心理、文化問題。這是中國實現城市化、現代化最難解決的課題。

近年來,表現底層社會和民眾的作品格外受到關注,被稱為“底層文學”,短篇小說的表現尤為突出。2008年同樣涌現了多篇這類作品。劉慶邦和王祥夫是“底層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他們均以短篇小說著稱。劉慶邦的《美滿家庭》,保持了作家創作一貫的原生態特色和直面現實的品格。作品寫一位家徒四壁、身處困境的瞎眼農民耿文心,卻精心構想了一個樓上樓下、妻子賢淑、兒女成才的“美滿家庭”。他的幻想與講述,竟讓村人身臨其境、如醉如癡。中國底層農民可憐的生存狀態、“精神勝利法”式的自欺欺人以及作家獨具匠心的表現,讓我們震驚和深省!王祥夫的《橋》,延續了作家細針密線的敘事方式和悲憫深切的人文情懷。小說寫農民老宋,兒子在城里打工掉下沒有欄桿的水泥橋,他沒有去跟縣里打官司、要賠償,而是懷著悲痛與妻子默默地開始了修橋,他的“愚公移山”式的舉動,終于刺激和感化了縣里的當權者,立刻實施了拆舊橋建新橋的工程。老宋的義舉,既顯示了底層民眾的純樸與厚道,更蘊含了他的無聲反抗。這一情節的捕捉和設計,表現了作家對生活的深刻發現和創造。此外,向本貴的《兩個老人和一丘水田》、王保忠的《薩克斯》,葉彌的《雪人》、金仁順的《松樹鎮》等,都在表現底層社會方面作出了可貴的探索。

如上所述的作品,在處理短篇文體與現實題材的關系上,作出了成功的實踐。但不少作家、尤其是一些青年作家,在處理這一問題時,要不照貓畫虎、就事論事,要不回避現實、拈輕怕重,應當從這些優秀的作品中得到啟迪和借鑒。

重新回到和發掘“人的主題”

閱讀2008年的短篇小說,我們會感到“人的主題”的凸現。“人的主題”是文學的一個永恒課題,但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獨特內容。短篇小說由于容量較小,不可能展示一個人太復雜的命運軌跡,揭橥人很深廣的精神世界;但它靈活多變,更可以從一點一滴、一方一面,多角度、多側面地表現作家對人生的感悟和認識。今天,人們都置身在一個變化的、全新的社會環境中,心靈的躁動、道德的失范、人性的變異,已成為一個尖銳的社會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作家的藝術目光重新聚焦“人的主題”,用短篇小說的形式,揭示人性中的假丑惡,呼喚人生中的真善美,力圖構筑一種健康的人情人性,顯示了作家的藝術良知和社會責任感。

感悟多樣人生。老作家宗璞的《恍惚小說》(四篇),自由的文體,簡約的白描,近乎筆記小說。四個短章四個不同階層和性格的人物,都寄寓了作家深切的人生感悟。儒家的進取入世和道家的淡泊出世思想,滲透在作家溫婉、雋永的語言描述中。馮驥才的《樓頂上的歌聲》,寫的是“文革”年代畫家、歌手與歌聲的故事。歌聲中蘊含了歌唱者曲折悲涼的人生,歌聲中激發了畫家“我”的生存信念和創作激情。透過歌聲寫人生,題材絕妙,思想深遠。遲子建的《一壇豬油》,也是一篇寫人生的好作品,借鑒了古代白話小說的傳奇手法。一枚綠色戒指的戲劇性輾轉,見出了幾位不同人物的靈魂,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命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自然是一個傳統的文學主題,但它對今天的人們依然有著警示意義。作者把故事講述得一波三折、娓娓動聽,具有生活自身的感人魅力。

“尋找”人生支點。范小青的《右崗的茶樹》,用極樸素的敘事方式,講了一個有點悲壯、有點荒誕的人生故事。年輕姑娘二秀,所以要千里迢迢、義無反顧,到南方的子盈村去“尋找”周老師、“尋找”玉螺茶。是因為大學畢業到鄉村支教的周老師還有他講述的玉螺茶,象征了一種純凈、優美的高雅文化。其實周老師已經死了,也不一定是子盈村人,玉螺茶未必只出在這一個村子、其品質以及制作方法也已經改變。但二秀姑娘卻堅定不移地相信心中的圖畫,備嘗艱辛,歷經周折地尋找。事實上,她是在“尋找”一種人生的支點,人生的理想。宋劍挺的《杏花奶》與《右崗的茶樹》題材不同,但同樣是一個關于“尋找”的故事。盲眼老人帶著孫子背著胡琴,終于找到了失散數十年的女人杏花奶,但女人已經又聾又啞,生命將盡。盲眼老人的生命支點是“尋找”,杏花奶的生命支點是“等待”。他們用一生去“尋找”和“等待”,短暫的愛情竟有那么持久的力量。其實這兩篇小說可以當寓言來讀,它告訴人們,人生重要的不是金錢、物質、榮譽等等;而是信念、理想、愛情、忠貞等等,這些才是值得我們“尋找”的人生“支點”。還有邱華棟的《流浪者之歌》、王秀梅的《去槐花洲》等,表現的是現代都市人的情感和欲望,但分明多了理性的反省和對人生意義的探尋。

探索人生真諦。我們生存在一個急劇變動、充滿誘惑的時代,人心的躁動形成了文學的浮躁,我們已經很難看到那種寧靜、開闊、深邃的作品了。在這樣一種閱讀經驗中,讀到了三篇讓我沉靜、感動、驚異的短篇小說,它們來自有過出國留學經歷的青年作家之手。他們站在另一塊土地和另一種文化中寫中國內地的社會和人生,而且是直接探索人的生存、命運、性格、精神的,寫得那樣真誠投入、自由超脫,讓我們讀出了內地文學中沒有的意蘊和情調,讀出了另一種視角下的生活圖景。笛安是山西太原人,80年代出生于一個作家之家,2002年去法國留學,現就讀于巴黎第四大學社會學系,近年來創作了多部長、中、短篇小說。2008年的《圓寂》代表了她在藝術上的成熟。作者以一種看似“飽經風霜”的筆觸,描述了一個孤身一人、沒有四肢的乞丐——袁季的人生故事。他活得那樣艱難、卑微、屈辱,但對人間和世事毫無怨恨和奢求,對關愛他的鄰居知恩必報,對不負責任的哥哥毫無怨言,對欺辱他的小流氓們也給予寬容,對他喜歡著的、后來淪落風塵的女孩普云,則牽腸掛肚、視為知己……這是一個奇特的人物形象,生來卑賤、丑陋,卻有著頑強、堅實的生命和澹定、仁愛的人生境界,成為一尊佛的化身,成為一雙“紛亂的世俗里的眼睛”。作者幾乎是用一種宗教式的虔誠、慈悲情懷去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葛亮70年代末期出生于南京,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現執教于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他的《阿霞》用中篇小說的篇幅,以樸實無華的口吻,講述了一個“缺心眼”的鄉下姑娘,身上那種發自內在的真誠、純樸、勇敢、正義的可貴品格。而這種品格在健全的、精明的人身上竟越來越稀有了。難道只有“智障”的人身上才能保留這種美好的東西嗎?我們似乎聽到了作者的沉痛發問。欣力出生于60年代。曾留學日本、旅居美國,現為北京某雜志編輯。她的《良宵引》用優雅細膩的筆調,透過一對不同階層的青年的錯誤婚姻,揭示了愛情的真諦就在兩個人能不能心靈相通,任何外力和謀劃都難以改變愛情的本性。人們都覺得當下的小說缺少點什么,我以為就缺乏如上三篇作品那種沉靜、從容和大氣。

呼喚人的美德。或許是作家痛感現實中的人身上那種美好的人情人性的大面積流失,因此他們把視野投向了底層社會的殘疾人那里,尋覓著沒有被污染的美的東西。傅愛毛的《會說話的南瓜》,刻畫的瘸子顧三爺與他收留的一群殘疾孩子,那種相濡以沫、互助互愛、忠誠團結的大家庭氣氛;陳旭紅的《人間歡樂》,描述的乞丐小乙與花姑娘倆人,那種與世無爭、相親相愛、共度艱難的恩愛生活。讀來確實讓人感動、酸楚。但我想說的是,我們并不否認作者描寫的真誠和真實,但也要警惕有意識地“詩化”底層社會和底層民眾、消解現實世界中的嚴酷和陰暗的一面。正如青年批評家牛學智指出的:“就是把眼睛蒙上,不談現實問題,只談‘傳統文化’;不談殘缺和破碎,只談詩意和完整;不談壓抑著的痛苦和無奈,只談勉強表現出來的歡聲和笑語。”把沉重的“底層敘事”轉化為虛幻的“浪漫主義”④。

不斷深入文體的探索

相對中、長篇小說開闊、穩定的特性來,短篇小說是一種靈巧、精致、善變的文體。這就要求寫短篇小說的作家,不斷感應生活自身的變化,積極借鑒先進的表現形式和手法,使短篇小說成為一種“與時俱進”、充滿活力的藝術文體,從而帶動小說以及其他文學門類的發展。近年來,短篇小說在變動的時代和變動的文學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又開始了從容而扎實的探索。盡管我們還不能說探索達到了什么樣的高度,融入了多少新質,但確已呈現出一種新的氣象。

首先是向現代小說藝術的探索。新時期文學中,曾涌現過一批激進的“先鋒派”小說家,現在他們大都回歸“本土文化”,回歸現實主義了,但仍有一些真正的“探索者”孓然前行。在新時期以來三十年的文學中,韓少功無疑是一位最富有開拓精神的作家。兩年前他的《山南水北》系列小說,運用的是中國古代筆記小說的敘事方法和手法。2008年他的兩篇新作,則又回到了西方現代小說的路子上。《西江月》描述小叫花子齙牙仔,長年游蕩在旅游地花橋鎮等待仇人,終于以最殘忍的方式殺死了仇家的故事。暗含了作家對階層矛盾、社會危機的反思和憂患。齙牙仔同那位大款到底有什么恩怨情仇?他的九死一生的經歷以及他的出身等等,都寫得撲朔迷離,有明顯的荒誕小說特色。《第四十三頁》寫一位年輕人乘坐火車竟然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奇特經歷,使用的是科幻電影中時間隧道的套路;小說中的幾位人物,站出來與敘事者“我”爭辯事件的真偽、甚至批評“我”的胡編亂造,又分明使用的是西方原小說的表現手法。現實與歷史、真實與荒誕、事實與虛構,奇妙地融為一體,是一篇內涵豐富、想象瑰麗、構思精湛的短篇“奇文”。殘雪是80年代中期就崛起的“現代派”女作家,二十多年來矢志不移。2008年她在《花城》、《山花》、《芙蓉》等多家重要刊物上發表了五個短篇小說,堅持的依然是純正的現代派路子,但《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都未予轉載,也沒有見到評論家的論述,可見現代小說在當今的尷尬處境。我認真讀了她的《雪羅漢》、《都市的村莊》兩篇作品,前者寫人類發明了創造物但反而“人被物役”的復雜關系,后者寫城市人“處于懸置的恐怖中”的生存狀態。雖然意象紛亂、時空含混、人物古怪,但作品尖新的思想內涵、獨特的感性體驗以及荒誕的表現方法,其實并不難把握,一旦深入進去,你就會有意外的收獲。中國小說依然需要現代、后現代文學的激勵與滋養,我們不能在這條道路上半途而廢。

其次是向古代小說藝術的回歸。近年來,中國古典小說敘事藝術的寶貴資源,越來越被作家們所重視、所汲納。表現在短篇小說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筆記小說,一種是話本小說,前一種借鑒的更多一些。張煒的《東萊五記》就是一組精彩的筆記小說,作品以山東古登州和古萊州一帶的歷史故事、民情風俗、民間傳說為題材,展現了這一帶古老而神奇的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整個作品的主旨在于展示古代民間人與植物、動物乃至整個自然界“天人合一”的生態環境。此外,阿來《小說二題》寫的依然是機村的人物和故事,石舒清《麻花客》描述了五位傳奇式人物,運用的都是筆記小說的寫法。這些作品深得古代筆記體“奧秘”,情節生動,人物鮮活,寫法自由,語言傳神,拓展了當下短篇小說的表現形式和技法。中國古代話本小說十分發達,有一套成熟的敘事模式,但它比較適用于中篇、長篇小說。談歌把這套敘事方法用于短篇小說,前些年寫歷史題材,2008年寫現實題材,同樣運用自如。《魚塘女人》講述荷花淀某村楊三嫂與丈夫開辟魚塘供人釣魚的故事,情節有聲有色,人物活靈活現,講述方法純熟而又多有創新。閱讀文本,你就像聆聽一位說書藝人的現場表演,證明了這一傳統敘事藝術強勁的生命力。

營構精美的短篇文體。王蒙在談到短篇小說時說:“我以為短篇小說的特點有二,一個是機智巧妙,一個是凝練雋永。”“……好的短篇小說就像詩,詩的語言,詩的意境,詩的情感。”⑤ 其實短篇小說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但人們總是渴望讀到一種像詩——絕句一樣精美的短篇小說。2008年我們就讀到了幾篇具有詩的品格的優秀之作。趙本夫《守橋人》,以詩化的情節和洗練的語言,講述了一個關于“守候”的寓言故事;郭文斌《中秋》,以溫情細微的筆墨,描述了一幅人神共慶的中秋美景;陳繼明《蝴蝶》,以蝶喻人,揭示了人生中“囚禁”與“解放”的哲理主題;張健《凝固的黃昏》,抓取德軍圍困列寧格勒中的一幕歷史情景,凸現了俄羅斯文化在保家衛國戰爭中的強大力量和獨特魅力。這些作品,篇幅精短,情節機智,寓意幽遠,可謂短篇小說中的上品。精品的增多,意味著短篇小說藝術質量的提升和創作態勢的活躍。

靜水深流就是在積蓄力量,就是在尋求突圍。我們在期待短篇小說自身變革、強大的同時,也期盼短篇小說外部環境的改善,譬如文學期刊加大扶植力度,更多的評論家參與研究,短篇小說就會推波逐浪、奔涌向前。 ■

【注釋】

① 段崇軒:《邊緣地帶的上下求索》,載《南方文壇》2008年第2期。

② 鐵凝:《像剪紙一樣美艷明凈》,171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③ 鐵凝:《鐵凝文集》(之三),2頁,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

④ 牛學智:《“底層敘事”為何轉向浪漫主義》,載《文學自由談》2008年第6期。

⑤ 王蒙:《王蒙文存#8226;你為什么寫作》,250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段崇軒,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創作一級)

主站蜘蛛池模板: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亚洲福利网址| 狠狠色综合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狠狠v日韩v欧美v| 91青青草视频| 久久精品66|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亚洲无线观看|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在线无码私拍|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午夜激情婷婷|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a级毛片免费播放|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91 九色视频丝袜|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国产屁屁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99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午夜啪啪福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 成人午夜天|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亚洲视频影院|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www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999| 一区二区自拍| 91青青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国产xx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18|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欧美色香蕉|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9ri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