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進林權質押貸款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和問題
(一)縣域缺乏森林資源資產專業評估機構和人員
進行林權質押貸款,必須到林業主管部門進行登記,同時需要對質押物價值進行評估認定。但目前林業主管部門無此評估項目,也無此社會中介評估機構,更無此專業評估人員,這是當前制約該貸款產品推廣的主要因素。
(二)質押過程中的操作程序和收費標準不明確
當前,林業主管部門剛剛開始接觸林權質押貸款登記、評估等事項,還沒有形成規范的林權貸款質押登記管理制度,還沒有建立統一的林權質押登記和評估程序,也沒有完善相應的收費標準,在許多方面林業主管部門和金融機構上級管理部門的規定存在沖突,如某縣林業管理部門要求按評估額的5‰收取評估費,而金融機構要求其按1‰支付,差距較大,也延緩了該貸款品種的實施。
(三)森林保險制度缺位,災害防范能力差
作為質押物的林木完全在借款人的使用管護之中,本身就具有難以管理的特性。特別是林木資源還存在較大的火災隱患和面臨諸多自然災害,但目前林木資產尚不能參加保險。林木生產周期太長,不可確定的因素比較多,林業生產還不具備完全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如果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同時欠缺森林保險制度,必然會對林業生產造成較大損失,農戶權益和質押貸款權益得不到保障。
(四)缺乏林權交易機制
沒有統一的森林資源流轉運行平臺和法律法規,缺乏對森林資源流轉的管理,沒有林權交易中心,交易信息、市場行情不明,限制了森林資源的流轉。
(五)金融機構參與面較小,貸款期限仍然較短
目前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機構開辦了林權質押貸款,其他銀行還在觀望中。林權質押貸款主要用于林業的擴大再生產和科學管理,林木的生產周期又比較長,一般成材需要7年以上,而貸款仍以一年期為主,最長的不超過3年,貸款期限與林業生產周期不匹配,既不適應林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又給林農償還貸款帶來了困難。
二、發展縣域林權質押貸款的政策建議
(一)統一協調林權質押貸款登記以及評估問題,明確相關操作程序和收費標準
依法有效評估是開展林權質押貸款的前提。林權評估部門必須是由林業管理部門認可的評估單位,同時,建立嚴格的評估責任追究制度。合法有效的登記是保證。林權登記部門必須建立現代化的計算機登記網絡,能夠完整記錄林木以及林權質押貸款的詳細數據。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林業、稅務等部門,應對開辦林權質押貸款給予積極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經營貸款項目、林農林業資源開發貸款項目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貼息。在稅收方面,應將原來分散的林業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全面整合,使國家對林業產業的稅費扶持政策更加明確。
(三)延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貸款期限和寬限期
配合林權制度改革,建立面向林農的小額貸款扶持機制。適當延長林業專業化生產者的貸款期限,使之與林木生產周期相匹配。
(四)建立林權質押貸款長效工作機制
林權質押貸款是一項新的信貸業務,因在資產評估的準確性、資產的流通轉讓、質押貸款管理、風險控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林權改革的配套措施。同時,為使貸款業務得以大力推廣,還需要在地方政府、林業部門、金融機構以及林農之間建立起長效工作機制,共同探討解決林權改革和林權質押貸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防范貸款風險。
(責任編輯 代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