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借鑒國外征信業發展路徑與約束管理的經驗,針對信息采集、更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我國征信業實際狀況,圍繞立法、行政、市場三個方面論述了實施征信業約束管理的基本思路,并根據管理有效性與可行性原則,以貸款卡年審為突破口,對實施約束管理的具體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征信;約束管理;貸款卡
Abstract:This essay based on the recent situation of industry of credit investigate in China,use the paths of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of management inthe industry of foreign countriesfor reference,and aim at the issues occur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and renewing information,combine with the practice of our country,discuss somemeasure of how to implement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aspect of legis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nd market.An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about administration,probe the methods of restrict management by using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card of credit investigation for recent managing breakthrough.
Key Words:credit investigation,restrict management,card of credit investigation
中圖分類號:F830.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09)11-0056-03
一、引言
近年來,人民銀行建立了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系統,對金融機構加強信貸管理、防范信貸風險起到越來越重要的參考作用。按照國務院賦予人民銀行“管理征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新職責的要求,人民銀行將進一步擴大信息采集范圍,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但與國外相比,因制度約束不力,我國征信建設進展相對緩慢。國外發達國家征信業的發展已進入高度法制化和市場化的成熟階段。發達國家擁有比較完備的信用法律體系,征信數據的取得和使用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而且特別重視對信用產品評級結果的運用,以市場手段實現了對信息供求主體的約束。
從現實出發,要切實加快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推動我國征信體系的完整與規范,必須在征信工作中建立約束管理機制。
二、約束管理的概念及其在國外征信業發展中的應用
約束管理是以制度約束為主,其他約束手段共用的管理模式,既包括剛性的制度約束、紀律監督、懲處、強迫等手段,也包括激勵、感召、啟發等柔性管理手段,是一種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的剛柔相濟的管理模式。約束管理機制在國外征信業發展中得到了有效應用。
(一)美國的約束管理模式
美國的征信發展模式為市場化模式,其企業征信機構和個人征信機構完全按市場化方式運作。在這種運作模式中,征信機構由私人投資,以營利為目的,政府通過立法的形式來規范征信活動中各方的行為。美國擁有比較完備的信用法律體系,僅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就有17項,征信數據的取得和使用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與此同時,美國還建立并有效運行失信懲罰機制,通過對失信者采取懲罰機制,幫助市場交易者樹立誠信意識,自覺遵守信用秩序。
(二)歐洲的約束管理模式
歐洲大部分發達國家都擁有較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政府通過立法要求企業和個人向公共征信機構提供征信數據,并通過立法保證征信數據的真實性,具有強制性的特點。同時,歐洲國家通過立法約束保證了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并建立了完善的失信懲罰機制。
三、我國征信業約束管理的不足與機制重塑路徑分析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征信體系建設有了較大進展,但在運行過程中還存在信息內容不全面、信息質量不高等問題。由于目前國內尚沒有建立起一整套關于信用信息采集、使用及信用主體權利保護的法律體系,使得征信活動處于無法可依的被動局面。同時,受行政體制和現實利益影響,很多信息擁有部門不愿意共享信息資源,參與征信的主觀意愿不強,“征集”信息成了“乞求”信息。盡管作為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的人民銀行做了多方協調與溝通,但實際效果不佳。比如:征信系統雖然納入了中小企業信用信息,但長期得不到更新,致使應用和參考價值不高;各級行非銀行信息征集工作面臨重重阻力,各地采集非銀行信息的內容、方式、程序等也不盡一致,導致統一征信平臺建設進展緩慢等。因此,我國現有的征信管理體制建設面臨著行政軟約束、法律與市場約束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借鑒歐美等征信業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和當前征信業發展現狀,我國征信業發展需要盡快建立起征信約束的法律、行政、市場三個機制。
(一)加快征信立法,為征信體系建設提供法律約束
征信體系建設涉及社會各個方面,信用行為需要相關制度與法律的約束。因此,加快征信立法,盡快建立一整套關于信用信息的收集、公開、使用、披露,信用主體權利保護,失信行為處罰的法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在征信體系建設初期,更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征信活動進行規范。人民銀行作為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要盡快推動《征信管理條例》、《貸款卡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出臺,為征信市場發展提供法律保障。通過立法,要求各征信數據擁有部門和單位無償共享所掌握的信用信息,制定相關制約措施,保證信用信息能夠及時納入征信系統,并明確征信數據的征集范圍和征信對象以及各征信數據擁有部門在信息征集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
(二)充分發揮政府監管作用,以行政約束機制推動信用信息采集
我國大部分信息資源廣泛分布于政府各部門,而且難以進行集中整合。因此,我國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不可能純粹依靠市場來推動,而需要政府給予大力支持,通過行政手段強力推進,逐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從某種意義上說,政府在征信體系建設過程中應當承擔起建立信用市場規范、整合信用資源的責任。2008年,國務院同意由人民銀行牽頭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部分省(市)及地級市也相應建立了地方性社會信用體系聯席會議制度。人民銀行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強部門、單位之間的聯系與合作,逐步探討信息共享途徑與模式,加快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三)推動信息應用與交易,逐步培育市場約束機制
一是加強信用信息應用,建立并有效運行信用獎懲機制。逐步加大信用信息的應用范圍,積極引導政府及相關部門在項目招標、人員招聘、公務員錄用、信用企業及先進個人評定等活動中廣泛應用信用報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守信獎勵、失信懲戒機制,在對守信者給予獎勵的同時,讓失信者在經濟社會里寸步難行,從而引導人們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信用習慣。二是加強政策引導,以交易機制的培育促進市場自我約束。當前,我國征信數據開放程度較低,信用報告應用范圍較窄。從短期來看,由政府和中央銀行通過立法、行政約束方式推動征信體系建設,能夠調動各信息掌握部門共享、利用信用信息的積極性。但從長遠來看,政府和中央銀行不能替代市場,應逐步從行政推動過渡到市場約束。如,積極探索建立信用報告查詢和使用的收費制度,同時對向征信系統報送信用信息的單位給予一定的費用補償,逐步實現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的市場運行機制;在對評級公司進行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引導外部評級機構形成充分有效的競爭,提升外部評級的質量,進而提升整個征信業的服務水平。
四、強化征信業約束管理的措施——以貸款卡管理為例
相對于個人征信系統,以企業貸款卡的發放、信貸登記、年審管理為核心的企業征信系統基礎信息相對豐富。設計征信業約束管理制度可以強化行政約束、提高行政約束效率等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強和優化貸款卡管理的時效約束、成本約束和關口約束。
(一)建立信息更新替代年審、有效期順延鼓勵的時效約束機制
貸款卡年審的主要目的是更新企業基本信息和財務信息。一直以來,貸款卡都采取集中年審制度,部分企業信息發生變更后,往往不能及時更新,而是在年審時才提交資料進行變更,影響信息更新的及時性。待條件成熟時,可針對現有的信息更新滯后等弊端,改集中年審制為有效期順延制。具體內容可設計為:(1)規定貸款卡有效期為一年。(2)借款人在辦卡后的一年有效期內,可以隨時到人民銀行更新相關信息,并提交相關資料,更新信息的同時,即完成一次年審,并實現了貸款卡的延續。(3)借款人辦理貸款卡延續后,貸款卡的有效期從延續日開始自動延長一年,即有效期自動變更為當年延續日至第二年的對應日。以后年度可同樣根據信息更新的時間延長有效期,一年之內任何時間都可辦理。(4)逾期未到人民銀行辦理貸款卡延續的,貸款卡自動失效或處于睡眠狀態。(5)借款人持失效貸款卡可以到人民銀行辦理激活手續,但必須提供自上次延續以來的所有信息變更資料,并接受一定的經濟處罰。
(二)適應市場化發展方向,建立和培育貸款卡管理的成本約束機制
實現征信信息采集、使用、交易、管理的市場化是征信業發展的方向。為此,可以從企業貸款卡信息提供、使用和管理成本的角度入手,通過建立和完善成本約束機制,逐步使當前貸款卡管理中約束軟弱的行政手段過渡為自發性的市場手段。可從以下幾個環節建立成本約束機制:一是信息采集成本。人民銀行系統數據庫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軟件等資源,在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將其中部分成本由使用者包括金融機構分擔。二是信息使用成本。制定行業標準和價格體系,對金融機構或中介機構的查詢實行收費管理,企業辦理相關信貸業務,亦應將征信信息的使用按一定比例計入貸款成本。三是違規成本。可以規定:金融機構辦理信貸業務不查詢征信信息的交納罰款,企業不主動更新信息,或提供錯誤、虛假信息的交納罰款。
(三)堅持以用促征,進一步強化貸款卡的關口約束和監督機制
雖然國務院規定了人民銀行是我國征信建設與管理的歸口部門,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平臺,致使征信信息采集與管理仍處于條塊分割狀態。為此,政府應協調有關部門盡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企業信用信息必須納入統一征信平臺進行統一歸口管理,各有關部門負有向征信平臺報送企業信息的義務,人民銀行須將報送的所有企業信息在貸款卡中集中予以反映。金融機構在辦理信貸業務時,必須查詢貸款卡信息,而且在辦理業務涉及到抵(質)押物的使用時,必須以貸款卡中登記的信息為準。這樣,使貸款卡成為金融業及相關部門考評企業信用狀況的權威性關口,實現信息征集和查詢的歸口管理,并真正實現以用促征,變被動為主動。中央銀行只要建設好征信平臺這條“高速路”,把住貸款卡這個關口,就能實現信息的有效征集和使用,并有效實施監督控制。
參考文獻:
[1]艾茜.個人征信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2]閻劍平.約束管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年.
[3]徐杰主編.經濟法論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4]戴根有主編.征信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年.
[5]王敏主編.征信與現代社會[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年.
[6]鄭尚能.當前征信體系建設面臨的約束與路徑選擇[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4).
(特約編輯 王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