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沉浸在對孩子教育的煩惱之中的父母們,應該常常問自己:什么對孩子重要。如果家長連這一點都未弄清的話,孩子不可能有幸福的將來。我們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如果他們有能力必將是滿懷希望地將最理想的計劃安排在孩子身上,但在這些努力即將開始的時候,我們必須冷靜下來,認真仔細地思考一下,我們為孩子所制定的教育規劃是否存在著問題。父母們在不辭辛苦地教育孩子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的因素,以至于給家庭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煩惱。
學習誤區:培訓繪畫技巧還是培養藝術感覺?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嘗試學習繪畫藝術,千萬別急于求成。在沒有搞清楚藝術教育究竟能夠給天真可愛的孩子帶來什么的時候,就匆忙地把他們推入各式培訓班的行列,急于讓孩子學習某種技能或向他們灌輸知識,剝奪孩子們僅有的寶貴的剩余時間,這樣的做法是不明智也是不負責任的。
培養孩子的藝術愛好的目的是讓孩子在成長之中獲得樂趣,反之,這種做法不但會成為一種負擔,而且還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感,造成心情憂郁,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他們對生活的看法,這是得不償失的。在繪畫藝術教育中,環顧我們的周圍便可知道,充斥在教育市場的各式培訓班的訓練內容單一,強調繪畫技巧而忽視思維方式的訓練,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僅僅能夠具備很好的繪畫技巧,他們的頭腦卻缺乏想象力與創造力,所培養的觀察力也仍處于模仿的狀態中,目標只是面對升學。我們的父母以及社會的誤區便在這里,似乎學習繪畫藝術的目的就是將來從事繪畫這個行業。很多教育工作者對這樣的現象麻木不仁,這種藝術培養規劃誤區的結果將是可怕的。我們大家都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藝術教育究竟能夠帶給孩子們什么?
事實上,藝術在很多的情況下都需要憑借良好的感覺而并非用過多的時間去思考。因此,必須讓孩子養成快速的橫向性思維的習慣,訓練孩子具有靈活的頭腦、敏銳的洞察力和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習藝術是培養孩子這些能力的最好的辦法,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藝術家在創作時總是在不停地變換創作方法,以求得到不同的效果,總用同一種方法創作使人感到厭煩,甚至會讓感覺變得遲鈍,所以孩子們應該學習藝術家那樣,多嘗試一些新的表現方法。我們的錯誤在于,讓孩子們通過長時間的學習,能夠用筆流暢,技巧表現得非常熟練,而且形象和色彩都畫得很準確,但他們的表現形式和手法都是一個模樣,感覺變得遲鈍。其實,在造型藝術中有多種表現方式,除了繪畫之外還有拼貼、拓、印、剪貼、刻、雕塑等等,都可以根據自然形體,按照不同需要和意識進行表達、刻畫,完全表現出基本的感性的東西。這些有趣而新奇的表現方法,使孩子能暫時擺脫科學分析式的思考方式,專注于觀察和直覺的訓練。這些方式的具體制作過程各有不同,在孩子學習藝術時,時常讓他們用不同的表現方式去表現某一事物,孩子對形象和色彩的敏銳感覺就會超出常人;如果孩子能一直對藝術感興趣的話,他們將來是能夠成為藝術家的。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方式刻意地培養他們,至于今后的專業,要讓他們長大后自己作出選擇。很多父母都沒有在內心深處意識到這些,事后又往往無法面對這種隱隱的愧疚與懊悔。
培養規劃:感受藝術,享受生活,快樂成長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人的個性,像樹的年輪,是一圈又一圈發展的。嬰兒的一圈代表愛與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創作與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和嬉戲;青年的一團是情愛和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則象征現實與責任。其中任何一圈未完成,這個人的個性就會負傷,不會善始善終。責任心是一個成熟的人必不可少的素質,而奮發努力的自勵精神更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但不能讓責任心和刻苦努力充滿人生的全部,完全排斥追求享受、輕松的本能需要。很多人在生活與工作的忙碌中忘記了生活原來的意義,就如一架機器一樣不停地運轉、奔波,麻木地感覺不到任何激情和樂趣。這種生活僅僅是機械的時間流失,毫無快樂可言。而人一旦失去了生活的快樂,生命也就沒有意義了。一個孩子從小被剝奪了以天真之心享受單純生活的權利,就會在其個性上造成難以彌補的裂痕,一個不會享受生活、享受自己的人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很多父母都知道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他們往往是著眼于孩子的成就,卻忘了最重要的一面,就是孩子的幸福。一個完全失去童趣的人,是一個乏味、抑郁的人,無論他在事業上如何有成就,都難以得到真正的快樂。對于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是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態度和活潑、健康的體魄,這兩點恐怕是培養所有其他能力的基礎。而繪畫藝術學習的過程,恰恰是充滿著激情、探索、發現的愉悅的過程,它能使孩子們在繁重的學習之余,感受到無窮的樂趣,并在輕松的創作中達到訓練的目的。
專業之路:充實理論知識,保持視覺訓練。
即使是將來有可能走上職業繪畫之路的孩子,也需要提前做好科學的學習規劃。這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理性,另一方面是感性。所謂的理性是理論知識的充實,而感性也就是視覺的素質訓練。首先,孩子在學習專業繪畫所必備的技能之外,要注意了解與藝術相關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這主要可以通過碎片式的閱讀方式,閱讀大量的古今中外與繪畫藝術相關的書籍、雜志、資料等實現。碎片式的閱讀方式是指橫向、跳躍式的閱讀方式,避免縱向及深度式的閱讀方法,這種不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并伴隨著興趣的閱讀方式是極為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其次,要注意對孩子進行視覺感受方面的訓練,提高他們的眼力,盡可能地讓他們參觀各類藝術家的展覽活動,欣賞優秀藝術家的作品,有可能的話可訓練對抽象繪畫的欣賞能力。這種早期的理論知識和視覺感官的訓練,為孩子將來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內在的藝術潛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一位藝術家所必備的素質。
藝術的大門永遠向那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敞開著,那里有著養分豐饒的土地。也許某一天,當有的孩子決定離開那里的時候,他們會帶著豐碩的果實開創今后的人生,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會因為曾經踏上過這片土地而感到欣慰和愉悅;那些駐足在那片土地的孩子們將會成為未來的藝術家,他們會以一種我們所無法想象的力量創造未知的世界,在他們的一生中也必將感受到藝術所給予他們的無限回報。
小貼士繪畫藝術學習的三個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5歲以前):感受繪畫階段,要讓孩子用五彩繽紛的色彩去涂鴉,初次品嘗色彩游戲的樂趣。繪畫工具不限,既可以是專門的造型工具,如彩筆、油畫棒、色粉筆等等,也可以是非常規的工具,凡是能夠在紙上或者平面上產生形態的行為軌跡的物件都可以成為繪畫工具。為了達到一定的效果,家長可幫助孩子用身邊的材料去發明創造繪畫工具,感受制遭的樂趣。
第二階段(6—11歲):想象繪畫階段。這一階段是重要的啟蒙階段,是訓練孩子養成快速的橫向性思維習慣及靈活的頭腦、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多變的創造力的階段??梢詭ьI孩子去尋找他們感興趣的形態,包括自然形態(大自然中的樹、鳥、美麗的熱帶魚等)和人工形態(房子、鬧鐘等),嘗試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去表現它們,并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它們,比如用各色的花布或剪紙進行拼貼,用陶土等材料進行制作等等。這個階段需要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帶領指導,在這一階段仍然以游戲性繪畫和制作為主,啟發孩子并讓孩子感受到獨立創作作品的成就感。
第三階段(12歲以上):繪畫學習階段。在這一階段要注意不要讓孩子一直進行枯燥的繪畫基礎訓練,要逐漸滲入各種形式的創作訓練,比如帶領孩子到野外進行風景寫生,表現手法可根據孩子的特長由孩子自己決定,在室內可進行版畫、陶藝制作及布藝手工制作等等。在培養孩子繪畫技巧的同時,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藝術創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