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肥貓狀態
我1988年進入電視圈,第一份工作在臺灣華視。最初的職責是一天到晚守在電話旁,等待新聞線索。四年時間,憑著執著的沖勁和熱情,我從一名青澀記者成長為華視強檔新聞的主播。
工作日趨順利,我已完全掌握做電視新聞的技巧,卻越來越覺得乏味。每天例行公事地出機、趕新聞、上新聞,陀螺似的旋轉的生活,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有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我突然就想起上大學時,臺灣資深電視新聞人李四端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他說:“電視記者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待遇高,也受人尊敬。以臺視為例,每年年終獎金,就相當于一二十個月的月薪總和。”當時講臺下一片嘩然。他的神色轉而變得凝重,“社會上每個人都會認為你很不錯,每個人都來模你的頭,說你棒,久而久之,你很容易滿足現狀,不思長進,漸漸成為一只大肥貓。”
的確,這份失去了新鮮感和挑戰的工作已經變成雞肋,如果不加以警覺,貪圖舒適再在華視待下去,我一定會變成抓不住老鼠的肥貓。人的一生,仿佛都在與地心引力做斗爭,向下的力量永遠存在,而且在兩個時段顯得特別強大。第一個時段是人在面臨困境時,能明顯感覺一種拖拽的力;第二個時段更可怕,就是處于太過舒服的生活狀態時,被一種隱形力量牽引向下,人沒有壓力,就像是青蛙在溫水里游泳,當水溫升高而青蛙卻早已失掉彈跳力,它只能束手待斃,死于安樂。
1993年,我果斷地離開工作了四年的臺灣到香港發展,成為臺灣電視媒體跳槽島外的第一入。后來很多人問我:“你當時的選擇很明智,這是否也是你生涯規劃中的一步?”其實我并沒有什么先見之明,當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并非沒有惆悵和猶豫。
人生角色的每次轉換,痛苦的剝離中自有一份期盼。人生就是一場不斷抉擇的游戲,有風雨有艷陽,重要的是,抉擇前重重思考,決定后輕輕放下。珍惜每份體驗,保持好心情欣賞沿途風景。
快樂地掌控當下
我在鳳凰衛視除了主持節目,還兼做管理工作,工作內容每天都有變化,我熱愛新聞工作,喜歡它的挑戰性和變化性。至于地位、職位,全不在個人的掌控中,能掌控的只有現在。我的目標是把當下做好,包括自己的生活,這就夠了。
一位傳媒同仁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圍著一件事轉,最后全世界可能都圍著你轉;一個人圍著全世界轉,最后全世界可能都會拋棄你。”
人的成長,其實就是從簡到繁,再由繁到簡的過程。年輕的時候,總會想有更多嘗試,恨不能抓住每個機會,吸收更多的東西;等到人慢慢成熟了,才知道一個人的精力終歸有限,雖心有不甘,但為有不足,必須學會做減法。比如工作上,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通透,你必須聚集精力放在這個著力點上,堅定不移,心無旁騖。我覺得做減法的過程更不容易。現實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有近期利益更明顯的誘惑,這時候,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必須追問自己到底要什么,怎樣才能跟夢想靠得更近。放棄,也是為了另一種堅持。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說:“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后總能再度升起。”我欣賞這種有彈性的生命狀態,快樂地經歷風雨,笑對人生。
(吳小莉:香港鳳凰衛視有限公司中文臺主持人,節目統籌經理)(HR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