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地方共建圖書館,是我國地方性高校圖書館建設的新模式。本文通過白城師范學院與白城市共建圖書館的實踐,論述了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依托高校現代化圖書館構筑一種新的建設模式,改善公共圖書館因經費短缺捉襟見肘的現狀,是實現“文獻資源共享”的一種探索和嘗試,探討了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上的差異,提出了與地方共享的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重點與方向。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公共圖書館;共建共享;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12-0097-02
Practice and Thinking about Resource Sharing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s Library and Baicheng Municipal LibraryLi Jiajun
(Library,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Baicheng 137000,China)
〔Abstract〕To build the library with the local is the new mode of local university libraries establishment.Through the co-building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s library and Baicheng Library,this article expounded the new mode relying the moder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which can improve the status of public libraries that are lack of funds,and the new mode is a kind of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in realizing document resource sharing.The article still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ublic library and university library in document resource establishment,putting forward the focus and dire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document resource sharing establishment.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document resource establishment;public library;co-building and sharing;new mode
1 資源共享的必要性與意義白城市地處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西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北同黑龍江省毗鄰。全市幅員面積2.6萬平方公里,人口200多萬。白城市自然資源豐富,在解放思想、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遇下,正在積極謀劃未來發展,加快發展建設的步伐。白城師范學院是吉林省西北部惟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多年來,學院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更新辦學理念,教書育人,服務社會,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學子,在區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學院圖書館是教學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教學科研服務的職責。圖書館現有藏書78.19萬冊,中外文期刊1 100余種。除涵蓋本院設置的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等8個學科門類的文獻信息外,還提供了許多地方經濟建設方面的文獻信息資料,如農業種植和養殖方法、經驗;家電修理;汽車維護、養護等等。另外,隨著圖書館數字化技術的進展,各種形式的數字化文獻迅速增長,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基礎教育資源庫等,可查閱電子文獻7 000余萬篇,還擁有電子圖書3萬余冊。學院圖書館已經成為吉林西北部地區的文獻信息中心。學院圖書館擁有一批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信息服務專業技術人才,圖書館現有工作人員34人。多年來,工作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和學術活動達百余人次。學院圖書館在2000年建成圖書館局域網,引進大連網信公司圖書文獻管理集成系統,實現了從圖書采購、編目、流通、典藏到館藏文獻檢索工作的自動化管理。學院圖書館還擁有200臺微機的電子閱覽室,為廣大師生利用網絡資源提供了方便條件。白城市圖書館始建于1946年,是一座擁有60多年歷史的公共性圖書館。新館建于2004年5月,館舍面積2 000平方米,綠地面積500平方米,其設計思想體現出科技、人文、綠色三大理念。圖書館現藏文獻16萬冊,包括印刷型文獻15萬余冊;非書資料3 000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史資料10 000余冊,其中不乏有地方作家的精品佳作。圖書館現有在職員工29人。內設辦公室、采編部、科技輔導部、外借部、期刊部、網絡部6個部室。白城市圖書館采用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ILAS系統,實現了全館業務管理自動化。白城師范學院圖書館與白城市圖書館同處在一個城市,在地理位置上只一墻之隔,鑒于對知識信息的需求不斷拓展深化,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職能也逐漸擴展到為社會服務,為地方經濟服務的領域。在2004年白城師范學院圖書館與白城市圖書館簽定了資源共享一體化協議,建立了合作關系,實現了區域性跨系統的資源共享。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圖書館比較,近年來,館藏文獻資源和文獻購置經費相對充裕一些,以白城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學院雖然成立本科院校的時間不長(2002年成立),起步較晚,經費有限,與其它高校圖書館比較在館藏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但近年來發展也是特別迅速,與白城市圖書館相比優勢仍然十分明顯。白城師范學院圖書館現有藏書達到78.19萬冊,電子圖書近3萬冊,而市圖書館僅有藏書16萬余冊,而且近兩年已經沒有購置新書。但該館由于建館歷史悠久,館藏的地方文獻資源豐富,這是他們的館藏優勢所在,這對高校師生了解和借鑒當地歷史和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因此,該區域內圖書館文獻資源共享會最大限度地提高各自館藏文獻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滿足各方面讀者需求。
2 資源共享開展的工作及措施
2.1 強化文獻資源共享的意識資源共享是圖書館建設的目標,“國際圖聯”早在1976年提出了“出版物世界共享”的規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8年將這一規劃納入該組織的計劃之內,并再次重申了“實現全球文獻資源共享”的思想。從目前我國的狀況看,文獻資源共享還只是處于初級階段。它的主要形式一般還只是館際互借,其服務也還處于原始階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鑒于以上情況,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為了事業發展而實現資源共享已成為一種共同的需要。白城師院圖書館與白城市圖書館早在2004年就已經簽定了資源共享一體化協議,實現圖書館資源共享,以此推進地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2.2 實現統一管理軟件,編制聯合目錄白城師范學院圖書館使用的圖書管理軟件是大連網信公司文獻管理集成系統,而白城市圖書館采用ILAS圖書自動化管理系統。由于圖書管理軟件系統不同,不利于統一管理和讀者查詢,兩館經協商研究將現有信息咨詢系統進行整合,通過對白城市圖書館館藏書目數據的整合,白城師范學院圖書館已經能查詢到白城市圖書館的圖書信息,使兩館文獻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極大地方便了讀者查詢。
2.3 實行館際互借與互辦借書證學院圖書館與市圖書館均向讀者開放,建立了館際互借制度,開展以上活動讀者可以根據需要辦理預借、集體借閱和個人借閱等手續,圖書館根據各類讀者不同方面的需求,采取各種形式來滿足讀者需要,實現了資源共享。
2.4 拓展服務領域,共同開展活動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聯合,打破了傳統的院墻和系統界線,擴大了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師院圖書館利用高校圖書館的人才優勢,于2005年聘請了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畢強教授來學院講學,邀請白城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一起參加,使兩館工作人員有機會交流,共同提高業務素質;2006年市圖書館根據在校大學生的需求,到學院舉辦大學生禮儀教育和講座等活動,豐富了在校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增長了課堂以外的社會知識,深受大學生的廣泛歡迎。
2.5 加強館員培訓,為地方經濟服務隨著圖書館服務的進一步深化,整合高校圖書館與公共館的信息資源,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員隊伍,既是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有利于地方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學院圖書館通過外出學習培訓,舉辦專題講座,學術報告會和計算機檢索培訓班等形式,提高圖書館專業人員素質,幫助校外讀者掌握文獻檢索知識與技能;2005年為農科院的科研項目燕麥栽培提供了大量的資料,為專家提供了最新信息,為他們的科研成果提供了詳實的數據;2008年利用白城市館的白城史志方面的資料,為學院立項的草原文化課題研究,查閱了大量的地方文獻信息,解決了科研中所遇到的資料難題。
3 資源共享的建議與思考
3.1 建議實現兩館之間的網絡連接白城師院圖書館與白城市圖書館現為兩地三處館舍(白城師院圖書館分東西校區兩處館舍),師院東校區距白城市圖書館較近,西校區館舍則距離較遠,只有將三處館舍的網絡鏈接在一起,才能實現網絡鏈接。因此,建議建立兩館之間的網絡專線。通過白城師范學院圖書館與白城市圖書館建立網絡專線連接,統一管理軟件,建立統一讀者信息庫,實現兩館之間的通借通還。
3.2 建議整合兩館的電子資源白城師范學院圖書館數字化資源豐富,包括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及基礎教育資源庫等大型網上數據庫。同時白城市圖書館也有著豐富的電子資源,可以通過辦理網上個人圖書館的方法,整合電子資源,實現兩館讀者電子資源的共享。
3.3 共同開展讀者咨詢服務兩館在文獻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都有各自優勢。通過建立資源共享關系,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深層次開展讀者咨詢的各項工作,為區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信息保障。我們認為要實現以上三點建議,需要社會、學校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與幫助,更需要兩館之間的相互理解配合,統一思想,答成一致共識。我們堅信隨著“解放思想大討論”的深入開展,必將推動高校館與公共館的資源共享,開展各種形式多渠道的文獻信息服務,滿足讀者終身學習所需的大量知識信息,服務于社會,為區域經濟的建設發展提供信息保障等活動,這是圖書館事業自身發展機遇和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鄭琳.依托高校構筑懷化市圖書館運作新模式——試析“校地聯姻”共建共享的現實性和可行性[J].池州師專學報,2005,(1):65-66.
[2]白城市統計局.白城年鑒.2008.
[3]劉君君.大學圖書館與城市文化建設[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6,(4):65-67.
[4]任罡,談沁焱.構建地區性文獻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的探索與思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8,(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