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就目前高校圖書館人員編制的現狀進行了具體的調查分析,針對目前高校圖書館人員編制的無章可尋、無據可依情況,在概括總結業內同行想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新探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為今后高校圖書館人員編制的確立起到了一定的參考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人員編制;現狀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12-0028-04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ssumption of
Personnel Rank in University LibrariesYang Yihong
(Library,Suihua College,Suihua 15206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of university library staff,and pointed out the present problems.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no standard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rank in university library,therefore the article suggested its point of view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personnel rank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persons of the same occupation.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personnel rank;present situation
1 高校圖書館人員定編的依據
1.1 相關研究成果簡述高熔(2004)從館外需要、館內需要、數量依據、質的依據4個方面對圖書館崗位設置進行了討論;趙桂榮(2004)、宗紅俠(2006)討論了圖書館專業隊伍編制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高躍新、王增清、徐永明(2005)重點參考人員效益的指標,指出效益主要存在于(1)人均服務讀者數;(2)人均管理藏書數……并在此基礎上對高校圖書館人員編制思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人做過關于高校圖書館人員定編的具體分析,論述也往往側重于理論性。我們認為,調查分析高校圖書館人員編制有助于這一制約圖書館發展的“瓶頸效應”(參見宗紅俠,2006)的解決。
1.2 參考理論數據原國家教委1987年頒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曾經對圖書館的人員編制做過如下規定:“以學生1 000人,藏書5萬冊配備15名專業人員為基數;在此基礎上,每增加100名學生,50名研究生各增加1名專業人員;年平均進書1萬冊配備3名專業人員……”教育部2002年又對原《規程》做了重新修訂,它對人員編制的表述是“高等學校應根據讀者人數、資源數量、服務項目與時間、設備設施維護的要求、館舍分布等因素配備相應的圖書館工作人員”;顯然,原《規程》已經不適應發展的需要,不能遵循,而新《規程》又沒提出具體可操作的辦法。中編辦、教育部、財政部1999年聯合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編制管理規程(草案)》,它將“圖書資料”人員列為“教學輔助人員編制”,規定“學校教學科研人員和教育教學輔助人員應占到學校人員總數的80%以上,其他人員不超過學校人員總數的20%。”雖說有了這些模糊的政策性依據,但教學輔助人員究竟是多少?“圖書資料”占教學輔助人員的比例又是多少?況且學校與學校之間、館與館之間差別很大,崗位設置和崗位職責在不同定位學校的圖書館也不一樣,且定崗、定編工作屬于高校辦學自主權范圍,故以上的說法在具體操作上還是要注重實踐依據。
1.3 實踐依據人員編制的確定重要在于明確圖書館的工作任務和占有文獻資源數量。在1987年原國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提出配置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主要依據是“讀者”和“藏書”兩大因素,2002年修訂版又提出“應根據讀者人數、資源數量、服務項目與時間、設備設施維護的要求、館舍分布等因素配備相應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分析如下:
1.3.1 讀者人數包含教師和學生。讀者的數量多少直接決定勞動的強度大小,館員與教師的比例和館員與學生的比例是圖書館定編的依據之一。
1.3.2 資源數量指館藏文獻資源的數量。雖說信息資源出版的數字化和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的數字化使得館藏文獻載體更趨多元化,尤其是各圖書館均實現了以計算機為依托的集成系統管理,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整理、開發,改變了傳統的手工作業模式,達到了管理手段自動化,但從采訪、編目、加工到配送、流通、整架等,投入精力最大、人力最多的還是印刷型實體文獻,那么在“資源數量”上還是應該以紙制文獻數量作為定編的依據,利用“藏書”為“讀者”服務來確定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比例是比較科學的。
1.3.3 館舍分布包括館舍面積的大小和方位,由于各館情況不同,如館舍的分散與集中、結構分布是否合理,館舍面積的大小也可以增加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1.3.4 人員效率設備設施決定效率,要把人員效率問題充分考慮進去,而效率問題又與設備設施聯系緊密,先進的設備設施會使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數量節省下來。
1.3.5 人員素質鑒于目前圖書館工作人員隊伍的狀況,存在著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以及性別結構不盡合理等缺憾,綜合素質與現代化進程的要求差距較大,往往學歷和職稱代表不了能力和水平。有許多工作沒人干,有人卻又干不了工作的現象在各館普遍存在,雖然很多館都在搞全員聘任,但因為我們不是先設崗后進人,基本都是將原有工作人員先行消化,多數還是要保證原來在崗人員的飯碗和單位穩定。所以人員素質也應作為確定編制的參考依據。另外由于各館情況不同,服務項目的多少、開館時間的長短、閱覽坐位的多少等也會影響人員配置,在這方面很難統一限定,因此在確定人員編制時還要將這些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進去。
1.4 需注意的問題在高校圖書館的服務逐步實現網絡化和社會化的前提下,人們可以不受時空限制享受文獻信息機構的全面服務,實現資源共享。部分高校圖書已經開始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這些都決定圖書館在人員的配備上要脫離以前的模式,既保持和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要求相適應,也要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還要兼顧學校整體的控編框架。對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前景有清醒的認識:
1.4.1 復合型圖書館仍會長期存在雖然網絡已進入圖書館,但由于閱讀習慣的因素,電子出版物一時很難完全取代印刷型文獻,物理館藏和虛擬館藏將同室操戈,印刷型和非印刷型文獻將長期并存,所以傳統圖書館仍有生存空間。
1.4.2 服務性仍是圖書館的根本屬性圖書館是為高校圖書館的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其服務也具有明顯的學術性,服務性是第一位的,學術性是第二位的,它的準確定位應該是學術性的服務機構。因為圖書館的業務工作始終直接為讀者服務,圖書館自身的科學研究是間接為讀者服務,圖書館的學科地位決定著圖書館的學術地位。因此在圖書館設崗定編上,始終應突出“服務”機構,尤其是教學型綜合性高等學校。
1.4.3 圖書館具有保存和共享文獻信息資源的功能圖書館具有為用戶提供本館館藏和社會信息資源的能力。無論如何發展,都離不開資源共享的目標,社會越進步,其資源共享程度就越高,信息社會化程度也就越高。從這個角度來看,圖書館的未來將會實現全球資源共享,每個館都具備為用戶提供本館收藏和存取其他館藏資料以及社會信息資源的能力。鑒于以上新時期圖書館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在核定高校館的編制時必須對以上因素有所考慮。
2 圖書館人員編制設置的調查分析
2.1 政策比例及調查分析依據《普通高等學校編制管理規程》(草案),高校教職工總數業內有員生比以1∶12的測算方法,其中教學科研人員和教育教學輔助人員之和按教職工總數80%計算(員生比為1∶15);教育教學輔助人員的員生比為1∶90;經筆者對十幾所高校的調查了解,其中分布在院系、實驗室、網絡信息中心、學報編輯部的人員和圖書館(行政管理人員除外)的人員分別穩定在教學輔助人員總數的50%左右(員生比約為1∶180)。
以上是筆者對10所不同類型高校圖書館在藏書、面積、員師比和員生比方面進行的調查,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各館情況不一,我們可以考慮計算出這10所高校館在藏書、面積、員師比和員生比方面的數值,作為制定編制范圍的參考值。
2.3 在校生10 000人的圖書館達標編制人數參考
另外在開館時間的長短、服務項目的多少以及設備維護上力量的強弱上,均可視為不定測算依據,可根據各館設置情況的不同來適當掌握,上下可限定在總的比例±5人比較合適。
3 對健全高校圖書館人員編制想法和建議
3.1 定編原則
3.1.1 適應學校的人員編制框架建立科學合理的編制管理體系,符合學校的人員編制現狀,將現實的需要同學校控編原則綜合考慮,做出客觀的分析判斷,以得到學校和職能部門的支持。
3.1.2 適應圖書館全員聘任的工作目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圖書館全員聘任是調動每個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的工作管理方法,要使每個人都有最合適的崗位,每個崗位都有最合適的人,按需設崗并形成良好的氛圍方可創造最大的價值。
3.1.3 適應圖書館自身的發展不斷加快自身發展是時代賦予現代圖書館員的基本任務。制定人員定編應該從有利于業務管理流程的角度出發,實行合理的人才流動及適當的崗位輪換,疏通冗余人員出路,引進急需人才,發揮出圖書館的整體效益。
3.2 定編建議(1)教育部圖書館情報工作委員會應組織專家學者們對此議題進行專門的研究探討,盡快做出適合高校圖書館發展的人員編制政策。(2)各高校圖書館應該制定出本館人員隊伍建設發展規劃,按教育部圖書館情報工作委員會對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評估要求規定,本科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要求達到60%,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應達到40%以上。流通閱覽管理人員本科以上學歷至少應占到40%。同時要求圖書館及信息管理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畢業生至少應占到全館職工的20%。確定合理的隊伍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知識結構、年齡結構、性別結構)把好人員進口關,使圖書館人員隊伍素質逐步提高,達到合理狀態。(3)根據各個圖書館實際,科學調整組織機構,理順業務流程,合理確定崗位設置,明確職責范圍。建立科學合理的崗位和人員考核標準,保證公正、公開、公平,增加群眾參與,強化民主監督。(4)為了減少人力資源成本,可以適量補充招聘工和臨時工,因此把圖書館的人定為“專業館員”,臨時工為“非專業館員”,確定不同的崗位比例,實行不同的聘用和管理制度,保證科學的人員結構比例。在流通、閱覽崗位“專業館員”與“非專業館員”的比例大致維持5∶5或6∶4范圍,只要聘用人員符合崗位素質要求即可。(5)著手建立多方面激勵機制,形成學習型進取性文化組織,突出人文關懷,引導比學趕幫,培養榮辱意識和競爭意識,保持良好的館風,凝聚人氣,增強活力。
參考文獻
[1]顧健.美國大學圖書館調查數據及其啟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3):84-85,78.
[2]盧小平.高校圖書館機構設置探微[J].圖書館建設,2003,(6):77-80.
[3]王向軍.組織學理論在高校圖書館機構設置中的應用[J].圖書館學刊,2006,(2):115-116,120.
[4]張永慶.圖書館管理規章全集(上、中、下)[M].北京:中國知識出版社,2004.
[5]吳建中.21世紀圖書館新論[M].上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
[6]宗紅俠.關于高校圖書館人員編制的思考[J].河北科技圖苑,2006,(1):61-62.
[7]趙桂榮.對黑龍江省高校圖書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建設,2004,(4):54-62.
[8]高躍新,王增清,徐永明.浙江省高校圖書館人員編制的現狀分析與定編思路[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