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際網絡研究是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建立和競爭情報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網絡結點的選擇、網絡半徑的確定、結點關系度的分析等問題。本文用定量方法建立了企業人際網絡的研究模式,并對具體方法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人際網絡;企業競爭情報;競爭情報系統;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25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12-0161-03
Structure of Human Relationship Network Research Pattern
in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WorkBi Hua
(Library,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224051,China)
〔Abstract〕Study of human relationship network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work.It involves the questions as follows:choice of network nodal point,determination of network radius,analysis of nodal point relationship.Using quantitative test,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the research pattern of enterprise human relationship network and interpreted the concrete ways.
〔Keywords〕human relationship network;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mode structure
1 人際網絡研究與企業競爭情報工作的關系包昌火教授在國內開創了人際網絡分析在競爭情報工作中應用的新途徑。他認為人際網絡是競爭情報和企業發展的一種社會資本。總體來說,人際網絡研究在企業競爭情報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1 研究人際網絡,是企業建立競爭情報系統的主要環節“競爭情報活動要基于兩個網絡,即通常的信息網絡,還有人際情報網絡,后者顯得更為重要”[2]。據相關調查顯示,“人際交流”是中國企業獲取競爭情報最多的手段(占65%),也是他們最信賴的情報搜集手段(占23%)[3],這表明了人際情報網絡在競爭情報活動中的價值。從某種程度上講,沒有完善的人際網絡做后盾,企業競爭情報系統是無法運行并實現其功能的。對于企業競爭情報工作來說,人際網絡的重要性體現在企業競爭情報系統運行的全過程,貫穿于情報收集分析和服務整個情報循環中,而尤其突出反映在情報收集階段。
1.2 研究人際網絡,是確保企業競爭情報系統運行效益的有效機制人際網絡分析的實質是研究網絡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作用在于使網絡的運營更加有效。競爭情報系統建立后,企業的決策將依賴于該系統所提供的情報,必然對其全面性、可靠性和及時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人際網絡中結點數量、聯系方式的增多使企業獲取情報的途徑多樣化,可以幫助企業獲取更全面的情報;通過對各種來源信息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相互矛盾的信息,從而保證情報的可靠性;廣泛的人際網絡可以提供多樣化的情報搜集渠道,幫助企業及時得到情報,將決策時間提前,從而獲得競爭優勢[4]。事實上,“利用人際網絡進行競爭對手分析和企業內部角色分析更能突出競爭情報工作者工作的特殊性、科學性和價值性”[1]。建立完善的人際情報網絡是收集、分析情報的最有效機制之一,同時也是提供情報服務的最好手段之一。然而,在企業競爭情報工作中,一個完善的人際網絡的形成,必須基于對人際網絡分析的基礎之上,這樣,如何建立人際網絡的分析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2 企業競爭情報人際網絡的研究步驟“人際網絡基本上由結點和聯系兩大部分構成,結點是網絡中的人或機構,聯系則是交流的方式和內容”[1]。人際網絡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有多種分類方式:從構成結構角度可以將人際網絡分為“強關系——弱關系”模式、“結構洞”模式、“閉合——開放”模式、“中心性”模式、“小圈子”模式和“離散——脊狀網間”模式[5];根據策略重心及內外環境的不同,可以將人際網絡區分為協調——緊密型模式和分散——松散型模式[6];從競爭情報活動階段的角度可以將人際關系網絡分為“競爭情報搜集階段的人際關系網絡”、“信息組織處理階段的人際關系網絡”、“信息報送階段的人際關系網絡”[7];按競爭情報工作的環境劃分,可以將競爭情報人際關系網絡劃分為“外部人際關系網”和“內部人際關系網”。在企業實際應用中,將人際網絡從聯系建立的基礎劃分為友誼網絡、咨詢網絡、信任網絡和工作流網絡也許更符合現代企業的運行情況[8]。但無論是哪一種劃分方法,作為一個具體的企業來說,在決定建立什么樣的人際網絡之前,需要建立合適的模型對人際網絡中的結構信息(結點與聯系)進行描述和分析,以回答下列問題:哪些人(機構)參與網絡,這些人(機構)角色是什么,他們之間的關系和聯系有哪些,入網者做些什么,誰來管理這個網絡?等等。就人際網絡本身而言,對結點的角色屬性(以個人為例,包括年齡、性別、職業、職位等)的分析固然很重要,但對于結點的確定以及結點間的各種關系(角色關系)的分析更為重要。因為角色屬性是客觀的、顯性的、相對靜態的,而角色關系是主觀的、隱性的、相對動態的。因為網絡中的結點在各種關系下不是獨立的,也就無獨立樣本的概念,比如,就結點之間的關系來講,可能有企業之間的戰略同盟關系、企業間的供應鏈關系、企業與顧客關系、企業內部的上下層關系、企業內部的同級協同關系等,因此人際網絡分析和傳統的統計研究是有區別的,不能通過取樣來揭示網絡中隱藏的信息。人際網絡研究對象應是一個特定研究目的的群體,應將網絡結點與網絡半徑的確定、網絡結點關系度的作為建立人際網絡分析模型的關鍵步驟。
3 企業人際網絡中研究結點的選取與網絡半徑的確定企業人際網絡半徑的范圍與大小是由產生關系的結點的數量來確定的。網絡半徑的大小與選取結點的數量之間呈正比關系,結點選取的結點越多,網絡半徑就越大,需要投入的研究工作量就越大,反之亦然。因此,研究結點的選取是企業競爭情報工作中人際網絡管理和研究的初步,在此之前,先要認真規劃,明確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再根據所選擇的關系來確定結點輸入的規模和層次。研究結點的選取可以采用多種策略,比如可以先從某一個結點出發,然后根據結點之間的關系逐漸向外擴展,直到再也找不到這種關系為止,這種方法被稱為“滾雪球”;還有可以確定多個中心結點,然后對每個結點進行“滾雪球”;再者一開始就進行全面調查,當然這種策略費用比較高,而且有時一些結點會被遺漏掉[9]。“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設置一定的閾值來限制進入研究群體的結點數量”[10]。比如若要研究供需鏈中的可能出現的機會和威脅,就可以把整個供需鏈中的企業作為網絡結點,而把相互間的供應和銷售作為關系;當研究與本企業相關的上市公司之間的可能發生的收購和兼并的情況時,就可以把所有上市公司作為網絡的結點,而對這些上市公司中的董事會人員是否相互兼職作為關系進行研究;若要研究某企業中競爭情報信息傳播機制,就可以把企業中的各部門主管作為網絡結點,而把相互間的信息傳遞作為關系進行研究等等。
3.1 企業人際網絡中網絡結點關系度的確定企業人際網絡結點間的關系有時非常多而且復雜,網絡結點之間存在著“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多重關系。目前國外先進的人際關系研究已經進入到多重關系研究階段,即對結點的研究并不僅僅局限在一種關系中,而試圖通過多種關系的相互對比研究來發現網絡演化的趨勢,這種方法被稱為高維關系研究[11]。網絡結點關系度的研究無非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定性的方法,一種是定量的方法。
3.2 人際網絡結點關系測度定性分析方法企業競爭情報網絡的情報來源于企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3個方面,因此,企業人際網絡關系測度的定性分析應從3個方面進行考慮。由于結點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加之研究目的的不同,可能作為研究對象的相同的結點在一個關系網絡中關系緊密而在其他網絡中關系松散的局面。比如在研究某一個企業技術開發部門研究人員之間的相互關系便是如此,我們既可以用是否共同參與共同課題作為關系標準,也可以用是否具有共同的專業背景關系標準,也可以用是否參加共同的學術團體作為關系標準等。在選擇一個標準時,可能將兩個結點之間的一種關系定性描述為“緊密”,而將另一種關系可能被定性描述為“松散”。被定義為緊密關系的結點,是競爭情報網絡結點的選擇對象,而被定義為松散關系的結點,則應排斥于網絡結點選擇之外。孰重孰輕,是根據企業建立人際網絡的目的與作用來決定。這種研究方法比較直接,主觀因素占有較大比重。
3.3 人際網絡結點關系測度的定量分析方法人際網絡結點關系測度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指采用數學的方法度量結點之間的“關系程度”。根據國外的研究成果,人際網絡結點間的相互聯系程度可以用多種方法,主要有:
3.3.1 結點關系的多重定量分析方法當被描述的2個結點之間的關系種類有很多時,用不同的數字或代碼來描述不同的關系。比如在分析企業內部2個“具體人”為結點的之間的關系情況時,可以用A表示結點間有上下級關系,用B表示兩者間有共同研究方向關系,用C表示同級關系等。根據情報企業網絡建立的目的,可以取A或B作為“關系緊密”的標準,而將C作為“關系松散”的標準。
3.3.2 結點關系的單一定量分析方法單一定量分析方法,就是僅用一個數字或代碼來表示結點之間的關系強度。對于相同性質2個結點之間的關系程度描述,用一個數字或代碼表示;對于多重性質2個結點之間的關系則進行簡化,選擇一種主要關系來描述,且同樣用一個數字或代碼來表達。具體的方法主要有:(1)二進制方法即用0和1的二進制數來表示2個結點的關系強度。0表示沒有關系,1表示有關系,只能選擇其一。在確定關系強度時,往往利用模糊思想設置一個閾值,關系強度在閾值之上就定為1否則為0。這種方法雖然直觀,但對關系的強度度量有一定困難,往往也帶有一定的主觀性,當閾值不同時,將會對分析的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2)級差方法即用5級(如1~5)或9級等級符號(如1~9)來描述關系間的強度,1表示聯系強度最強、2表示聯系強度較強,以此類推。這種方法在實際分析時沒有第一種簡便,劃分級差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能進行更細致的定量研究。(3)連續函數方法即用完全連續的區間數學函數來表達結點之間的關系強度。從理論上講,這是一種最精確的表示方法,能更精確獲知網絡關系的強弱和網絡的分布特征,應該是研究網絡結點關系新的方向。但由于眾多參數的不確定性,給此方法研究與應用帶來了難度。由于人際網絡結點關系的非常復雜,目前往往將重定量分析方法簡化為單一定量分析方法,而在實踐中為了方便研究,又將上述3種單一定量方法都歸結為第一種方法,即“二進制”方法。
4 基于定量方法的企業人際網絡分析模型的建立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借助于有向圖模型和鄰接矩陣來分析人際網絡的結點和關系強度。
4.1 有向圖分析模型即在一個平面空間內,列入所有可能的結點并用箭頭等各種符號建立各種聯系。具體方法如下:設定網絡結點的集合為X={x1,x2,x3,…,xn},G為指定的某種關系,在平面上作n個結點分別記作x1,x2,x3,…xn。在描述單向關系時,若xi與xj有關系G1,則從xi到xj作一有向弧,箭頭由指xi向xj;反之,若xj與xi有關系G2,則箭頭應指向xi,以此類推。單向關系用細實線表示,將箭頭方向指向在網絡結點中處于最具影響力的人,如描述研究團隊中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時,箭頭指向領導一方。若2個結點間有雙重或多種關系時,用粗實線表示,而當存在雙向關系時,用雙向箭頭表示。圖1表示的是某一企業的員工(結點)之間的有向關系示意圖。
圖1 結點間有向關系示意圖
4.2 鄰接矩陣分析模型用鄰接矩陣建立人際關系網絡的分析模型,并制作一張M*N的行列表。此方法如下[12]:設定網絡點的集合為X={x1,x2,x3,…,xn},G為指定的結點間的某種關系,Q表示結點xi和xj之間的聯系強度,V為關系強度閾值,則對于關系G有一個關系矩陣Kg=[gij]n×n(其中gij取1或0值,即當關系強度Qij≥V時,gij=1,否則,gij=0)。有時為了研究問題的簡便,很少考慮閾值,往往認為若xi和xj有關系時,gij=1;若無關系時,則gij=0,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人際關系的矩陣,如圖2所示。
xM101100圖2 人際關系矩陣示意圖 由于結點間的關系有時是單向的,有時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為了研究的方便,將多向關系簡化為雙向關系),如研究管理人員間的領導關系、供需鏈中的需求關系等,是單向關系;如研究人際間的親戚關系、課題組成員關系,企業間的戰略同盟關系、技術合作關系等,則是雙向的關系。因此,正常情況下這個關系矩陣是一個不對稱的矩陣,若所有結點是完全雙向關系,則關系矩陣是一個對稱矩陣。雙向關系往往被認為是網絡結點間是一種緊密連接的關系,是網絡結點的優選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