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目的及意義,并以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為例,對文獻檢索課在培養大學生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方面的作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信息素質教育;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252.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12-0183-03
Analysis 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ing Reform of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of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the ExampleZhu Tingting
(Library,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ims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and teaching reform of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of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the Example,probed into the functions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for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information ability and infomation ethic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teaching reform
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信息的獲取和利用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隨著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質這一概念,到現在社會各界對信息素質的大力推廣,信息素質已深入各行各業,尤其是作為人才培養的聚集地——高校,更是把對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作為高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環節。
1 大學生信息素質的涵義信息素質又稱信息素養,其內涵是認識到準確和完整的信息并根據其需求及問題,制訂信息檢索策略,掌握信息檢索技術,評價信息,將檢索到的新信息進行組織、加工,融入自己的知識基礎,進行有效的、合理合法的使用。我國教育界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到2010年在全國建立終身學習體系,信息素質是終身學習的條件。隨著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信息素質教育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視。教育部教高[2002]3號文件《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總則第三條在主要任務中著重要求“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并在第四章中再一次要求“通過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以及其他多種手段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美國早己將信息素質列入到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目標和評估體系之中,特別是美國大學圖書館己將對大學生開展信息素質教育視為新時代賦予自已的歷史重任[1]。而在我國信息素養教育也已被納入到大學教育目標和評估體系中,成為衡量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現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研究的熱點。
2 信息素質教育中傳統文獻檢索課的局限性信息素質教育應該包括信息意識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3個基本方面。多年來我國高校的信息素質教育是通過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來實現的。但是我國高校開設的文獻檢索課主要涉及信息能力教育,部分涉及信息意識教育,這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信息素質教育[2]。信息素質教育應該內涵更廣,要求更高,文獻檢索課課程設計更加完善,文獻檢索課應逐步走向真正意義的信息素質教育。因此,文獻檢索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應有所創新,并融合網絡環境中的先進手段為技術支持,使文獻檢索課成為培養學生信息意識,提高學生信息運用能力的平臺。
2.1 知識的時效性文獻檢索課由于教材的更新周期過長,授課內容中信息滯后,以致于不能及時的介紹最新的檢索工具,檢索策略,不能及時反映現代信息技術的新發展,新動向,學生只能局限于陳舊過時的知識體系、傳統的檢索手段。然而隨著數字化信息的發布、傳遞、檢索、使用的沖擊,文獻檢索課只有全面地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及時更新授課內容、檢索工具、檢索手段才能繼續發展。
2.2 教學方法單一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習慣于填鴨式灌輸理論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內容,缺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這種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大大局限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致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參與性不強,無法達到信息素質教育所提倡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遠不能滿足社會對信息素質人才的要求。這就需要各高校改革文檢課的教學方法、教學計劃,優化課程設置,加強教學方式上的互動性,參與性,調動學生對文獻檢索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具有獨立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信息素質人才。
3 信息素質教育中文獻檢索課的改革
3.1 通過文檢課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高校圖書館是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平臺,文獻檢索課已成為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發現,文獻檢索課對于學生科學地利用圖書館、撰寫畢業論文、完成畢業設計、掌握專業領域內的前沿信息有很大的幫助。我館的文獻檢索課有針對性,層次性地對學生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幾年來,我館共承擔了13個專業40余個班1 000多學時的“文獻檢索”專業選修課教學任務,受教育的學生達1 600余人,針對1~2年級的大學生開設了“科學利用圖書館”公共選修課,授課學時為100余學時,受教育的學生達1 000余人,同時對剛入學的學生進行新生入館教育,普及圖書館的知識,增強學生使用圖書館資源,利用信息為學習服務的意識;針對中年級的學生,開設文獻檢索課,指導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檢索工具、制定檢索方法及策略,對獲取的信息作出評價,合理地利用信息,同時了解所研究專業領域的主要期刊;針對高年級的同學,為滿足畢業班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需求,組織科技論文寫作專題講座30多場,接受培訓學生500多人次。我館的文獻檢索課在指導學生掌握專業文獻檢索方法的同時,也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有意識地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和網絡資源為學習、工作、生活服務,增強了學生的信息意識,將信息素養與終身學習充分地相結合。
3.2 通過文檢課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文獻檢索課既要高度重視理論教學,又要靈活地把計算機技術與網絡環境融入文檢課教學,有機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教學內容應該在講解各類文獻同時,重點放在檢索思路和方法上,在檢索方式、檢索途徑、檢索策略和檢索結果等方面進行講解,然后以計算機檢索為主線,把計算機檢索和網絡檢索等內容作為重點,增強學生獲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知識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
3.2.1 改進文檢課的傳統教學模式(1)改革文檢課的教學內容和教材傳統文檢課的教材內容大多偏重于文獻方面的知識,如文獻類型、檢索語言、檢索工具、檢索方法、各類工具書的使用法等等。我館的文檢課不但及時重新修訂了教材,而且還注意吸收新的信息資源,在教學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結合數字化圖書館資源、網絡資源進行講解,并及時更新網絡上的各種聯機數據庫、光盤數據庫等電子資源,在傳統檢索知識的基礎上增加信息網絡檢索與使用的新內容。(2)改進文檢課的教學方法在大學開展文獻檢索課是用戶終身教育的一部分,所以該課程應以啟發式教育為主,教師在傳授信息使用方法的同時,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我校的文檢課采用合作學習、問題解決、參與式教學等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獻檢索課的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圖書館學、情報學、計算機、外語等業務知識,掌握專業課范圍內的最新知識和最新動態,豐富充實授課內容,引導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檢索方法并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接觸其專業的前沿文獻。與此同時,也要加強文獻檢索課教師的培訓工作,如我館從2007年到現在,進行了兩次學術講座、三次業務培訓和組織開展學術交流等培訓工作,提高了教學與科研水平,教學方法得到了改進。(3)加強文檢課的實踐環節增加文檢課的實習課上機學時,分層次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檢索能力。首先在文檢課的教學過程中把授課內容與與專業領域知識相結合,根據各學科的專業特點列舉檢索案例,使學生既掌握了專業文獻檢索的基本方法、又能了解專業文獻的新問題,新信息;其次在上機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興趣,結合自己的專業確定檢索課題,選擇合適的檢索工具、檢索方法,就主題的一個方面檢索出自己需要的文獻資源;最后通過撰寫綜合性報告或有關專題論文的形式考核,學生要從選題開始,到收集資料、閱讀資料、分析資料、利用資料并融合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論文,每個環節都包含著對學生信息能力的鍛煉。
3.2.2 推廣文獻課的網絡課堂形式(1)授課內容模塊我館文獻檢索課教師利用PowcrPoint軟件將教學內容及數據庫的使用步驟制作成課件,利用網絡化、計算機技術實施多媒體教學,把授課內容和檢索步驟直觀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能過網絡課件自行選擇學習內容,并且更加容易理解課堂的教學內容。(2)輔導答疑模塊學生可以把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通過在線咨詢、E-mail咨詢、電話咨詢、當面咨詢等多種方式與老師請教、溝通。(3)作業發布與批閱模塊圖書館網站上網絡課堂中的作業發布、批閱系統,可以提供教師作業發布;學生完成后提交作業;教師批改、點評作業等功能。每章都布置有課后練習題,作業分客觀和主觀題兩種。客觀性作業由計算機自動批改并判分,主觀性作業由教師給出參考答案并點評。(4)教學考核模塊具有支持多類題型的聯機考試功能;隨機組卷及學習效果評價等功能。計算機可按要求對考試時間、題型、題目數量、難易程度給出相應的隨機試卷。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試卷,可以提前交卷,也可以由系統到時自動交卷,提交答卷后,計算機自動閱卷評分,給出考試成績,并將結果存入數據庫,學生和教師可隨時進行查詢歷次考核成績,可以為自學的同學提供學習成果自我測評。
3.3 通過文檢課促使學生遵守信息道德在文獻檢索課中帶領學生學習信息道德的內容、意義、影響,使同學了解在信息使用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和社會法律規范,尊重知識產權,懂得合法地檢索與利用信息,注意維護別人的知識產權,用理性的尺度權衡自己的信息行為,既尊重他人成果,又能推陳出新,實現新的創造。總之,文獻檢索課在提高大學生信息意識、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將文獻檢索課教學提升到信息素養教育的高度,在新形勢下不斷探索、改革和創新文檢課的教學模式,才能全面推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發展,開創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迎豐,臧其梅.美國大學圖書館與信息素質教育及對我國的啟示[J].情報雜,2003,(7):107-108,封三.
[2]陳力行.關于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的調查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6,(2):87-91.
[3]王志堅,王益友.文獻檢索課中檢索系統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圖書情報工作,2002,(11):103-106.
[4]劉寶玲.淺析文獻檢索課對大學生信息素質培養的作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228-229.
[5]李美文.文獻檢索課網絡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網上輔導模塊的設計[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3):128-130.
[6]喬穎.文獻檢索課教學平臺上的信息素質教育整合模式的構建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6):83-85.
[7]楊欣.流媒體技術在文獻檢索課網絡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情報與開發,2008,(4):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