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圖書館基于學科的情報研究是面向用戶的研究型服務,包括圍繞學科的資源建設、科研文獻產出、信息用戶行為以及專業信息素質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內容。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情報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12-0021-02
Discussion About Intelligence Research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SubjectChen Wen Peng Xiaodong
(Library,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Intelligence research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subject is user-oriented information research service,includ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literature output yield,information user behavior and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etc.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subject information service;intelligence research
1 基于學科的情報研究是面向用戶的深層次的知識服務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的核心建設,為學科建設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職能[1]。高校圖書館為學科建設提供信息服務已經經歷了從傳統參考咨詢,到學科館員的發展過程,基本實現了從面向文獻到面向用戶的轉移。現在,隨著電子資源的普及,網絡數據庫檢索功能的不斷優化和完善,用戶通過數據庫的檢索和在線分析功能就可獲得“一步到位”的信息檢索和結果分析。面對新的信息檢索環境和服務對象檢索行為的變遷,為促進圖書館信息服務能力的可持續發展,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重心必須進行轉移,即從文獻管理性服務向研究性服務的轉移,信息服務人員的角色也應從文獻性學科館員向研究性信息顧問的角色轉移,圍繞學科開展情報研究服務,提升圖書館的深層次服務能力。
2 基于學科的高校圖書館情報研究內容高校圖書館面向學科建設的情報研究是全方位的研究型服務,包括基于學科的資源建設、科研文獻產出、信息用戶行為以及專業信息素質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內容。
2.1 圍繞相關學科,研究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對學科建設的信息保障能力信息保障能力是指圖書館通過有針對性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滿足一定范圍內用戶信息需求以支持教學、科學研究的能力?,F在,各高校提出的世界高水平研究性大學的辦學目標都以學科建設為龍頭[2]。高校的學科建設要成為國際一流,這就要求圖書館要具備與國際高水平的學科建設相匹配的信息保障能力,尤其是重點學科,應該建設具有全面支撐能力的重點學科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因此,研究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對重點學科的信息保障能力,應該包括兩方面的研究內容:一是從資源建設角度,通過與其他高水平大學圖書館的收藏情況進行對比的方式,對圖書館擁有該重點學科文獻信息的數量、各類型文獻的配置比例、語種范圍、時間范圍、必備工具書、覆蓋該學科核心作者以及國內外權威性論著的程度進行對比研究。這里所指的文獻信息不但包括印刷型文獻,也包括聲像文獻、縮微文獻、電子文獻等多載體文獻,還包括圖書館沒有所有權,但有利用權的“虛擬文獻”,即通過各種途徑可以有償或無償獲取的信息資源,例如通過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獲得的文獻資源。二是從信息的利用角度,研究圖書館滿足重點學科用戶信息需求與用戶所有信息需求的對應關系,即信息滿足需求量與用戶的信息需求總量之間的比率,如“文獻拒借率”、“滿足率”來進行研究。通過調查重點學科專業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各類館藏數據及其利用情況,可以評估出圖書館擁有重點學科文獻資源的數量和結構是否合理[3],有利于制定與重點學科建設與時俱進的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2.2 從科研成果的產出角度,圍繞相關學科進行科研競爭力的研究科學研究成果的主要產出形式是論文。通過科研論文的統計分析來進行科研競爭力的研究是圖書館主動開發信息資源,提高館藏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國際公認的科研評獎工具,采用文獻計量學,對高校在某學科領域中發表的科研論文進行統計,通過發表的論文數量和論文被引用情況等方面的分析,測定出高校在該學科領域的產出力和影響力及其的演變情況;通過用人員、人均產出、篇均引文量等指標來測度產出力和影響力的平均水平,從而評估本校在該學科領域的科研能力和與其他高校的競爭力。例如作為國際三大檢索系統之一的SCI是衡量一個機構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它不僅具有文獻檢索功能,還具有對期刊和論文影響力的評估、科研成就的評價等功能,通過評價可以比較出不同國家、地區的科研能力及科研狀況[4]。研究人員可以采用SCI提供的引文分析數據為數據源,長期跟蹤調查,運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高校某學科的科研論文水平進行評價。另外,科研成果的產出還包括專利、科學獎勵等其他類型,也可采用類似的計量方法對其進行分析評估。這類研究對加強高校的科學研究,活躍學術競爭氣氛,提升學校的學術地位有積極的意義。
2.3 從用戶行為角度,針對不同學科,開展專業用戶群體的信息行為研究用戶群體的信息行為是信息用戶基于不同的信息需求目的、需求內容范圍、信息獲取對象和手段等方面的原因而形成的一定的行為方式和行為趨勢。首先,不同學科的知識信息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點,不僅內容不同,知識信息的老化進度和更新頻率、在文獻載體上表現形式也不同,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用戶的信息行為;其二,不同學科的用戶群具有不同的科研環境、知識結構、外語水平、心理特征和研究習慣,決定了他們在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過程中的行為方式也會有不同。比如,機械類學科的用戶和藝術類學科的用戶,由于其專業背景不同,因此其信息需求和獲取途徑就差別很大:機械類學科的用戶查找課題信息不僅要檢索期刊、會議、學位論文等信息資源,還要檢索專利、標準、科技報告等;由于科技類知識更新速度快,技術應用周期短,因此機械類專業的用戶對信息需求的頻率要高些。圖書館可以通過不同學科用戶的檢索歷史和借閱數據分析出某類用戶的信息“消費”特點。開展對用戶的檢索行為和閱讀習慣行為的研究,跟蹤和分析其信息需求的內容和范圍,了解和掌握相關學科用戶群體在信息意識、信息獲取和信息利用等方面的特征和規律,有利于建立以學科用戶為對象的信息主動服務模式,從而進一步提高圖書館服務的針對性和服務的質量。
2.4 從圖書館信息教育的角度,探索不同學科信息素質教育的模式圖書館主要通過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的教學來對學生進行信息教育。該課程將信息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有機融合,具有明顯的學科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特點。例如,重慶大學圖書館的信息檢索與利用課是面向全校理、工、文、經、管、法、藝、農、教育等9個學科門類開設的公共選修課,但實際上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其信息需求是不同的,獲取信息的途徑、檢索的技術和知識創新的思路都是有差異的。而對于各專業的學生而言,掌握本學科領域的國內外研究動態非常重要。因此,要加強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教育職能,構建集知識資源、知識檢索、知識學習、知識管理、知識服務、知識產權和知識創新為一體的知識學習與創新的課程體系,必須走與學科專業相結合的教改之路,根據不同的學科專業進行教材設計、授課內容的選擇、課堂結構的重建等教學實踐活動,探索不同學科信息素質教育的模式,開展專業信息素質技能的教學研究,才能推動信息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高校圖書館圍繞學科進行深層次的情報研究,開拓了圖書館情報研究的新領域,是面向用戶的研究型服務,不僅為學校的學科建設提供了高質量的情報研究“產品”,同時也促進圖書館業務工作如資源建設、讀者服務和信息教學等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它將進一步增強圖書館在信息社會和網絡化時代的競爭力,提升圖書館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榮.論高校圖書館為學科建設服務的措施和模式[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06,(6):18-20.
[2]宋惠蘭.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8,(11):88-90.
[3]范愛紅,邵敏.清華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舉措[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1):56-60.
[4]馮堅.國際著名研究所的文獻計量學分析[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