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文龍 初 冉
摘 要:本文介紹了對國內外醫療保險歷史和現狀,分析了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未來發展修改意見。
關鍵詞:醫療保險 問題 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續提升,我國醫療社會保險制度日臻完善。但目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仍舊存在一系列問題,本文擬通過對醫療保險歷程沿革的簡單介紹以及分析中國醫療社會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883年德國頒布了《勞工疾病保險法》,在《勞工疾病保險法》中規定某些行業中工資少于限額的工人應強制加入醫療保險基金會,基金會強制性征收工人和雇主應繳納的基金。《勞工疾病保險法》的出現喻示著醫療保險這種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制度的產生。截至今日,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以及諸多發展中國家都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1998年12月14日,我國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開創了社會醫療保險……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新時代。1999年1月14日,國務院發布實施《社會保險費的征繳暫行條例》,社會保險的相關責任部委關于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一些具體問題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規程和規范,逐步形成了中國醫療保險立法和執行的基本原則和框架,標志著我國進入了全面的社會醫療、保險時期。
目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主要歸納如下:
1.醫療經費籌措機制和醫療費用來源不合理。目前我國個人實際支付醫療費用比例偏高,個人醫療負擔比較重。主要原因可以歸結如下:醫療設備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的各類群體對醫療有了更高層次更高水準的需求。醫療費用開支不斷增加,醫療費提取比例低于實際開支,隨著我國老年職工的不斷增多,各類疾病的不斷變化和變異使得治療難度加大,以及藥品和各項醫療費用的不斷變化。
2.保險的基本面狹窄。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公民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但目前我國推行的醫療保險存在種種問題,使得我國部分群體有醫療保障,部分群體沒有醫療保障,形成了未來發展的瓶頸,影響了社會的公平性。這主要是由于制度未能夠統一造成的。從區域來看,醫療保險在中等城市開展程度比大城市要好;機關事業單位參保要比,困難企業積極;目前我國啟動醫療保險的城市多,但輻射范圍狹窄;同時全國性的醫療保險調劑機制沒有建立起來,醫療保險管理和服務的水平比較低。
3.定點醫療機構制約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國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和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直接導致為了各自經濟效益而出現的許多違規現象。一些醫務人員亂開醫療費用或用醫療保險中的個人賬戶購買生活用品。這直接影響了醫療機構的社會貢獻率。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對策:
一、 大力發展商業醫療保險
在經濟發達國家,商業醫療保險是最普及的險種之一,參保人在未患病時,用較少的支出來購買保險,當其生病或受傷,保險公司按相關規定支付理賠金,使得個人的醫療支出大大減少。
我國正在進行的社會醫療制度改革是商業醫療保險的催生劑。我國建立社會醫療保險時間不長,保險資本金積累較少,個人需要支付的費用比較多,使個人背上沉重的負擔,商業醫療保險能承擔個人大部分的醫療費用,例如平安保險公司推出的10到19歲的個人每年交納保費223元,就可以獲得住院日額保險、癌癥住院日額保險、器官移植保險和手術醫療全部四項保險,最高可獲得20.9萬元的醫療費用補償。
商業醫療保險完全可以契合高層次、特殊的看病需要,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與企業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越來越多的群體渴望商業醫療保險體系的建立與快速完善。
二、 堅持三改并舉
要堅持醫療保險、醫療衛生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的“三改并舉”,統籌兼顧三個方面,做到三個方面同時建設和完善,才能收到更好的改革效果。注意不斷合理進行醫療資源的配置,提高效率。保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減少患者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和負擔。
相信相關機構和部門在認清現狀、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的前提下,一定能夠早日建立起合理有序的醫療保險運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