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宇
摘要:本文介紹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貸款條件指導原則,并根據其貸款合同意向書,指出其貸款條件傾向于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其影響可能使借款國經濟下滑。最后對IMF的貸款條件做出了簡要的評論。
關鍵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條件;貨幣政策;財政政策
一、IMF貸款方式
當某國出現國際收支失衡時,向IMF申請貸款,經過協商之后,由借款國簽署一份貸款意向書并提交至IMF董事會,其中心內容就是借款國需要進行的政策調整,以及衡量政策調整效果的績效評價標準。之后,經過IMF董事會批準,借款國即可提取款項。
對于不同類型的貸款,IMF所提出的貸款條件和貸款方式都有所不同。IMF目前使用的貸款工具有以下幾種:

在這幾種貸款中,最常用的是Stand-By Arrangements (SBA),即備用安排貸款,在此項貸款中,貸款采用分階段提款方式。借款國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如半年、一季度或者數個月內,達到規定的標準,并經IMF董事會核查批準,才能提取一階段的貸款。如果未達標準,則提款程序將自動中止,但借款國仍可以和IMF進行協商以恢復貸款。
這樣嚴格的貸款安排,使得借款國必須按照IMF的貸款條件進行一系列的政策調整和體制改革,這也是IMF貸款條件備受詬病的原因。
二、IMF貸款條件指導原則及具體條件
IMF貸款條件指導原則自2002年9月26日起實施,分為Principles(原則)、Modalities(形式)、Evaluation and review(估值和審核)三個部分。原則共列出了16條,其中重要的有如下幾條:
1.貸款條件需要反映IMF的核心責任:宏觀經濟穩定;貨幣、財政和匯率政策,包括必須的制度安排和相關的結構安排;保持國內外金融市場正常運轉。在核心責任之外的貸款條件需要詳細的說明。
2.貸款條件績效監控。借款國和IMF達成的合同意向書的執行情況應該得到監控。需要考察如下的項目:
1)先期行為:一些工作需要先期進行以保證重要貸款條件的實施。2)績效標準:在意向書中已經規定的能夠被客觀觀察的標準。3)審查程序:采取項目審查程序以跟蹤項目實施情況;采取財務擔保審查以確保貸款能夠被有效使用。4)預期目標和結構性標準:預期目標是指在當期由于條件限制無法觀察,但在將來隨著經濟環境改善而可以觀察并審查的目標;結構性標準是指無法被客觀觀察的標準。
3.放棄:如果計劃將成功實施,并沒有明顯的跡象顯示達不到績效標準,基金組織將放棄運用績效標準。
4.浮動部分:貸款條件通常應在特定時間內實施或滿足。但當IMF認為借款國在計劃期間——不一定是特定日期——需要執行特定結構措施或滿足特定的績效目標,或者當靈活的時間安排能促進國家的控制能力,那么只要措施得到執行或目標達到就可以提取款項。浮動部分主要采用結構性績效標準。
盡管指導原則并沒有列出具體的貸款條件,但其指出貸款條件需要反映IMF的核心責任,而在核心責任包含的這些領域內,根據IMF歷次貸款提出的條件來看,大體上分為以下幾點:
1. 實行雙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包括提高利率和緊縮政府開支,提高稅率,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削減政府對經濟領域的直接投資,有力地緊縮貨幣供應量。
2. 加強私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實行私有化,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尤其要增加政府經濟政策的透明度,防止政府腐敗。
3. 建立穩健的金融體系,對銀行實行嚴格的資本充足規定,對金融機構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和有效監管。
4. 加快實現對外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進程,開放本國商品和金融市場。
今年以來,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使許多國家面臨嚴重的困難,數個國家已經向IMF申請了援助貸款,如冰島、匈牙利、巴基斯坦。從這三個國家的合同意向書中,可以看出IMF一些具體的貸款條件。三個國家意向書中的貸款條件如下:
冰島:
1)金融機構:進行銀行部門的拆分重組,拆分三家銀行并重新估值,將資本充足率提高到至少10%;修改銀行破產法。
2)財政政策:2009年政府赤字增加到CDP的13.5%,政府債務增加到CDP的109%。
3)貨幣與匯率政策:短期內提高利率至18%,央行加強貨幣流動性管制,動用外匯儲備以維持冰島克朗穩定,資本項目管制。
匈牙利:
1)財政政策:2009年政府基本支出與2008年相比減少GDP的2%,支出內的投資項目將給予中小企業優先權。國會將立法確定財政赤字水平和公共債務水平。削減政府部門規模。
2)金融機構:建立基金以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14%)和為債券擔保,提高銀行的信用風險控制能力,加強金融機構的監管,包引入新的信用審核系統。
3)貨幣和匯率政策: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專注于利率政策以降低通貨膨脹率至目標值3%。
巴基斯坦:
1)財政政策:2008-2009財年計劃降低財政赤字至GDP的4.2%,并在未來進一步減少,采取措施為降低政府支出和加稅。12個月通貨膨脹率降至20%。取消石油補貼和電力課稅,調整能源價格與國際接軌(即放松能源價格管制),計劃新的稅收立法,加大對于貧困群體的支出。
2)貨幣與匯率政策: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至2010年底,計劃將取消所有的進口用外匯交易管制。貸款期間,匯率政策根據貸款條件預定實現的政策目標進行調整。避免政府干預股票市場。
3)金融機構:制訂新的銀行業法規。制訂處理問題銀行的計劃。
同時,三個國家的意向書中列出了需要考察的績效標準,大致包括以下幾項:央行的國外凈資產下限、央行國內凈資產上限、政府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的上限、財政赤字的上限。這些標準都是具體的數額,自貸款計劃開始,將按季度制訂不同的標準并據此審查。
從這些條件可以看出,IMF的貸款條件基本上以財政、貨幣政策雙緊為主。這樣的政策將對借款國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三、IMF貸款條件實施效果分析
本文中,基于開放宏觀經濟的IS-LM-BP模型進行理論分析。
考慮浮動匯率情況下的開放經濟模型,在A點,出現了國際收支逆差,并且A點的產出低于均衡產出。在IMF的解決思路中,采用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LM和IS曲線由于從緊的政策同時向左移動至LM1、LM2,但是由于逆差,導致了本幣貶值,BP曲線下移至BP',而IS2曲線右移至IS3,LM2進一步左移至IS3,最后,LM3、IS3、BP'相交于B點,消除了國際收支逆差,實現了內外均衡,如下圖所示。

顯然,上述情況是理想模型,實際上,由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搭配難度,使得調整后的模型很難在B點實現均衡,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國際收支逆差仍然存在,對應的國內情況則是較高的利率和更低的生產水平,如下圖。

實際上,即使達到了較為理想的國際收支均衡,由于生產水平的下降,將帶來大量的失業,勢必對國家的社會穩定產生影響。較為典型的1997-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的情況,在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接收了IMF的貸款條件并實施了相應的政策后,GDP大幅下降,同時通貨膨脹率不降反升,在失業率大幅提高的情況下,引起的大量的社會騷亂。有著這樣的后果,IMF的貸款條件遭受批評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評論與建議
IMF的貸款條件目的是為了實現借款國的國際收支均衡和經濟穩定。但是,從其實際效果上看,側重點是實現外部均衡,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國家的經濟水平。同時,由于政策實施時的實際效果有好有壞,使得外部均衡的目標也不一定實現。鑒于此,眾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1)改革IMF的投票機制,目前僅美國一國就擁有15%以上的投票權,而按照IMF的投票規定,決議需要85%以上的同意才能通過,實際上即美國可以否決任何不符合其利益的決議,投票實際效用近乎沒有。
2)放松貸款條件,IMF的貸款條件相當嚴格,借款國必須按照IMF的要求實施相應的財政、貨幣、匯率政策,同時IMF還將按季度檢查一些具體的數據指標,這樣借款國的政府權利實際上受到了損害。IMF憑借貸款條件實行經濟體制甚至政治體制改革的做法需要改變,否則將會面臨更多的批評。
3)貸款條件的適用性,IMF需要考慮不同國家的情況,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體系脆弱,政策實施引起的經濟下滑可能超出國家的承受能力。
IMF作為一個國際性組織,在過去的60多年內為國際金融穩定做出了諸多貢獻,目前IMF需要進一步的改革以應對經濟一體化下更加復雜的國際金融問題,保證國際金融穩定。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