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娟
摘要:進入21世紀,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已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國有企業的公司制改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問題。因此,正確認識到國有企業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任務,進而進行必要的客觀分析,提出符合我國客觀現實的對策,將對國有企業公司制的順利進行起到至關重要的現實作用。
關鍵詞: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和主輔分離步伐的不斷加快,作為曾在國家發展初期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很多國有企業,越來越不適應目前快速發展的形勢。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和諸多現實條件的局限,長期以來形成了復雜的矛盾和遺留問題。為此, 必須對這類業實施有效的改革改制,以促進國有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形勢。但是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化改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關系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巨大變動,也影響到整個經濟改革的成敗。文章從國有企業經營的責權利分析出發,對當前企業改制工作面臨的問題與任務做了探討,提出了幾點改進措施,期望可以達到提高國有企業運作效率的目的。
一、當前國有企業改制中面臨的問題與任務
(1)國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其投資主體的變化,勢必對職工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產生沖擊?,F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隨著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法人治理結構的設立,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不能完全與之相適應和協調。(2)部分企業還存在認識不到位、工作不主動的現象,個人主義、官僚主義依然存在,一些領導干部還沒有真正樹立起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的思想,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民主管理運行機制和監督機制。(3)效益最大化是企業追求的目標,也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根本目的。這就使得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改制的重點和努力方向發生變化,只有把企業的發展與職工的發展有機結合,在企業得到利益最大化的同時,職工的根本權益得以維護,才能更好地開展改制工作。(4)隨著企業改制分流的進行,離崗人員不斷增多,他們成為社會的一個新的弱勢群體。比如某石化企業有500多名協解人員,他們拿到協解工資后。到股市炒股,到岳陽做生意,因沒有經驗,有的血本無歸,有的鬧得家庭不和,生活沒有著落。反過頭來,又找企業領導要飯吃。(5)在很多國有企業內部,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內部發展不平衡。有的企業重組后效益可觀,有的企業重組后難以生存。如具有科技潛力的研究院、設計院等單位,通過剝離后,他的效益可觀。然而,一些單位生存可能艱難??傊?只要企業出現虧損,就會影響到這個群體的切身利益,就會提出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的問題。
二、合理解決國有企業改制中存在的問題的措施
1.完善企業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在國有企業改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國有企業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可以看出,很多國有企業是由原國有獨資公司改制而成, 國有股占控股地位, 股東大會基本由國有股股東控制, 強烈體現著政府的意愿。董事長由國有股股東任命, 董事會成員也基本上由國有股股東提出候選人擔任, 缺乏獨立董事。結果是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最終成為傾向于共同的利益群體, 形成“內部人控制”現象。因此,改制的國有企業必須重新調整股權,增加內部持股比例,但應以不削弱大股東的監控有效性為限。
2.處理好改制與穩定的關系
國有改革涉及職工切身利益,我國很多國有企業屬特困老企業,長期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幾十年積累的矛盾、沉淀的問題很多,職工有想法、有期待、有牢騷、甚至有憤怒都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改制企業必須優先安置職工。①主體企業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為目標, 由子公司自主決定用工數量、用工條件、勞動報酬, 實行全員競爭上崗。上崗職工與原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并重新與主體企業簽訂勞動合同。②對于因管理不善仍有發展潛力的單位, 其改制目標應該是國有資本退出控股地位, 使國有經營實體轉變為股權多元化的有限責任公司, 職工改變其國有企業職工身份。③對于扭虧無望的單位, 采取破產拍賣的方式, 其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后作為下崗職工進入企業富余人員管理體制。④對于職工醫院、職工大學和后勤服務中心等承擔社會職能的單位, 由于實行整體分離, 其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后, 由以上單位自行負責管理。同時經過改制分流后, 不可避免地產生一定數量的富余人員,對于這些職工, 必須根據勞動法規和有關政策的精神, 結合企業實際情況, 給以相應的經濟補償。
3.淡化政府的行政干預
在管理目標并不明確的情況下,政府往往就要通過強調行政控制力,用行政管理代替資產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認為可以嘗試以下方式淡化政府對國有資產運營中的行政干預。(1)投資多元化。企業產權清晰的關鍵在于企業產權結構多元化改革中股東的確定。當然,形式上的產權多元化并不等于產權清晰,要達到產權清晰,就必須實現資本的社會化,如上市融資,境內外戰略投資伙伴合作融資等。只有建立起資本高度社會化的公司治理結構,企業才能夠充分參與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2)完善和落實相關制度。十七大報告指出“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國有資產管理法律法規,堅持政企分開,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使
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明確地顯示了在國有資產運營上,要盡量減少行政干預,按市場規律辦事。不過雖然有了明確的精神,但目前此類法規并不是很明確和規范,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4.建立公共監督機制
企業改制并不意味著政府的放任,而是需要政府尋求更多間接的監管方法對國企改制公司的行為進行間接控制。(1) 引入信息披露制度。監督的有效性在于它的公開性,我們可以考慮借鑒一些證券法上的制度,特別是涉及國有產權交易實行充分公開原則,通過信息披露和輿論監督進行補正??梢砸髧蟾闹乒緦⑸婕皣匈Y產重大交易的情況向國資委進行通報并對公眾進行披露;(2)引入追溯制度。對涉及企業商業機密的相關信息,采用遞延披露方式,一方面可以防止企業的商業機密外泄,另一方面,也兼顧了全體社會成員的知情權和監督權。(3)加重處罰力度,增加虛假會計信息的成本。要加重對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企業的處罰力度, 增加虛假會計信息的成本。同時, 要加大對違規會計師事務所的處罰力度, 使得注冊會計師執業更為謹慎, 保持其執業的規范性和獨立性, 形成一種拒絕虛假會計信息的機制。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國有企業面臨這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特別是在國際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雖然當前國有企業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運轉相對較為平穩,但由于設備陳舊,工藝落后,基礎薄弱,包袱沉重等因素的影響,潛藏著融資能力有限,市場競爭力弱,創新能力差,發展后勁不足等諸多深層次的矛盾問題。在現階段,只有采取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國有企業改革模式,符合了國家利益,人民利益,才能更有效穩步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有序進行,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 汪慶璋.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有關問題的思考[J].當代經濟.2006,4:251
[2] 劉立國等.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效率[J].管理世界. 2002, 12:81
[3] 徐莉萍等.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及其對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J]. 經濟研究. 2006,1:42-44
[4] 張震,馬力,馬文靜.組織氣氛與員工參與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2,3:312-318
[5] 鄧偉.企業文化建設老板談[J].中國工商.2003,2:44-45
(作者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