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昭偉
[摘要]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所存在的各種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是一個一般性與特殊性的統一體。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只有從這種一般性和特殊性兩個方面出發,才能成功地選擇正確的方向。本文擬從新經濟形式下全球經濟發展特點出發,把我國企業改革置于這種現代企業制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之中進行考察。
[關鍵詞]新經濟形勢 改革 對策研究
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心環節,目前正在進行一場艱巨的攻堅戰,能否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乘勢而起,壯大發展,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敗。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首先要盡最大努力實現,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一目標。
一、新經濟形式下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目標和方針
到2010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是:適應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御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必須堅持以下指導方針: 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積極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增強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和共同發展。 2.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推進國有資產合理流動和重組,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積極發展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放開搞活中小企業。 3.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相結合。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著力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企業整體素質,構造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高效運行的微觀基礎。 4.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 5.推動企業科技進步。加強企業的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重視科技人才,促進產學研結合,形成技術創新機制,走集約型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新經濟形式下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主要特點
1.國際貿易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進行國際交易的國家與地區越來越多,從而使貿易的內涵、規模、結構等均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隨著生產全球化、社會分工的發展,各國間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服務業內部的分工深化,國家間能夠作為交換對象的已經不僅是貨物,也包括服務和要素。 2.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力軍
跨國公司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最主要的經濟活動主體,它們掌握著世界直接投資的90%,世界總產值的1/3和發達國家總產值的50%。特別是隨著跨國公司的并購重組,推動了世界產業轉移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3.國際直接投資是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器
國際直接投資正取代國際貿易,改變那種資源在國內直接流動而在世界范圍內間接配置的狀況,實現了資源直接的跨國流動和配置,而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就在于資源日益趨向于在全球范圍內的直接流動和配置。4.新技術革命是經濟全球化的領頭羊
以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空間技術、海洋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為骨干技術群的新技術革命,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全球,有的新技術如信息技術已經高度產業化,有的新技術如生物技術正在產業化,有的新技術如新材料技術將要產業化,它們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三、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新經濟形式下經濟浪潮的沖擊,我國國企改革的趨勢
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我想主要涉及到五個方面。第一,就是要進一步推進國有經濟的布局調整,實行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使國有資本向國家地區控制的行業和領域集中。第二,就是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的國有產權管理體制,使每一份國有資本,既使所有權到位,同時所有權又不越位。第三,就是要解除國有企業的歷史負擔,給國有企業以平等競爭的地位,主要就是人多、債務重、企業辦社會等等。第四,就是要對國有企業進行公司制改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結構。第五,就是要推進壟斷行業企業的改革改組,構造多元投資主體,在那些可競爭的領域引入競爭。
一是要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壓縮生產能力過剩、產品沒有銷路的產業和產品,關閉和淘汰技術落后、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企業,從市場需求變化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調整結構來形成新的供給,并創造新的需求。因此,從宏觀層面講,經濟結構調整是為了增加更多的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的有效供給,顯著增強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應變能力和開拓能力。 二是要調整過于分散、形不成規模效益的企業結構,大力推進企業的聯合、兼并和重組。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要構造以大企業為龍頭的優勢企業群體,推進資產存量的優化重組,培育發展自己的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跨國經營公司,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和市場競爭。三是要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調整改造老工業基地,使傳統產業和老工業基地煥發新的活力。在世界性經濟結構大調整中,一部分傳統產業和產品將從發達國家中淘汰下來,利用這個難得的機遇,把一部分我國具有優勢的傳統產業和產品,運用高新技術進行改造和提高,使其在比較優勢中體現競爭力,占領世界新市場。
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做細致的工作,做艱苦的努力。在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解決好職工安置、債權債務落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推進結構調整、促進小企業發展等問題。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對前一階段國有小企業改革的經驗教訓進行認真總結,對的繼續堅持完善,不對的堅決糾正,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保證國有小企業改革的健康發展。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出售國有企業的具體規定,規范國有企業改制程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嚴明紀律,嚴格把關。我們相信,正確把握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按照中央“抓大放小”的戰略部署,滿懷信心,扎實工作,國有企業改革是完全可以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