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輝
[摘要]情感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作為教師,要使學生喜歡自己所教科目,首先要學生喜歡自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活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就必須改變自己對待學生的態度。
[關鍵詞]改變學習態度 激活學習興趣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主要任務就是進行學生各方面的教育,其中改變學生學習態度,激活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如何提高呢?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一、情感方面
(一)怎樣使學生喜歡自己
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偏愛學習好的學生,多提問后進生,對他們多表揚,少批評,答錯了也不能大發脾氣,否則讓后進生更不敢大膽、主動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盡量鼓勵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自主學習,積極上臺板演或表演游戲性的學習,讓他們從參與學習活動中感受到老師與同學對他們的關心。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如:有的學生勞動積極,但學習不夠努力,在課堂上練習時,要親切鼓勵,說:“要是你在學習上像勞動一樣,哪該多好啊!學習成績一定會有很大進步”,此時學生會直接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只要學習后進的學生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答錯了不要生氣,采用“只要你每節課都認真聽課,長期堅持這樣,你一定會是很棒的”等鼓勵的話進行表揚,學生學習興趣漸漸就調動起來。
課后多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不管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后進的學生。尤其作為班主任的我,對學生要全方位的關心。下課時,問一下差生:“這節課你對學習的新內容聽懂了嗎?”如果學生說:“還不太會”,老師應該叫學生:“中午回家吃飯來學校早一點,我教你好嗎?”用親切的語言,商量的語氣,學生既自愿來學,心理又感覺到老師的關愛之心。每個學生有自己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性格頑皮懶惰的學生,要耐心與施加一些壓力相結合,才會有一定效果。
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勵人。從根本上來說,要讓后進生正確認識自我,就要有機會讓他們表現自我,要讓他們知道“我能行”,“我還可以”,“我不錯”。在課堂上可以用一些簡單至難的題型來引導他們并在課堂上給予鼓勵及表揚。從心理上來講,他們更需要教師的尊重及關注,只有在人格上受到尊重,愛護,才能使他們在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愉快地學習,因此教師不能以分數高低來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對成績較差的學生,不在班上公布分數及排名次表。平時應多關心他們,可找時間與他們進行交談,幫助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增強其自信心產,使其學習進步。
(二)如何讓同伴之間互助學習
學生座位分配也是關鍵的,如果讓兩個學習特別差的學生坐在一起,他們不但不認真學習,反而上課互相講話,相互影響,要讓不愛講話的與愛講話的坐,愛學習、學習好的與學習差的坐。有的學習好,自私心理較強的學生,多找談心,做好思想工作,講一些幫助別人帶給自己的益處及快樂,優等生才樂于幫助后進生。用一幫一幫的方法好,可是不能完全放手,有的學生學習差又自滿,有時還不愿接受別人的幫助,遇到這種情況時,要及時對被幫扶的學生進行思想溝通,講簡單道理讓他能理解別人是好心,不是惡意。既使同學之間學習得到幫助,又增進友誼,和睦相處,團結一心。
二、備、教與學方面
教師在備課時要特別注意,教學對教師知識方面的要求,還要依賴學生興趣與經驗,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需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努力改變課程容繁、難、偏、舊的現狀,密切教科書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打破單純地強調學科自身的系統性、邏輯性的局限,盡可能體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科課程應首先服務于學生的發展。我們隨時都要注意到,當我們在進行教學的具體操作時,不能偏離教育的根本任務和課程的基本功能,而我們要實現培養目標,又需要我們實實在在地通過教學的設計與操作落到實處。又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能以教師為目標的行為主體,否則會響學生各方面的學習。
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新學內容重難點掌握是否突破的關鍵。教學場景的精心設計,是激活學生學習積極的一個方面,如:有些內容讓學生做找朋友的游戲完成練習鞏固,學生突然變得活躍,享受樂中學的滋味,學習感到輕松、愉快。但老師的一些學習方法,學生不一定完全照搬。在上多位數乘一位數時,末尾有零的,如:300×8,有的學生先用3乘8得24,再在24的后面補上兩個零的簡單算法算,有的學生直接用300乘8,從個位零乘起。一年級第一個學期上簡單加法計算,如:8+5,用湊十法算,把5分成2和3,先把8加2得10再加3等于13,計算時困難小一些,有的學生就是不適應,直接用手指數相加,有的用擺小棒數,不分開組合,就一根一根數,方法各異。要是老師強迫用湊十法做,學生年齡小,不太會聽講,有的學生不但不聽課,自己玩自己的,有的還互相講話,課堂紀律亂七八糟,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沒有得到激活,還會受到打擊。
三、家長與老師的配合
家長與老師很好配合教育學生,在學校主要靠老師,放學回家靠家長督促管好學生學習。要使家長與老師能很好配合,教師要多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根據家長提供的情況有針對性進行教育學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效果。有的家長教育孩子,不耐心,時時采用狠打、罵,時間一長,造成孩子性格變得怪異,大人叫做事情,口答應做,實際行動沒有,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就是這樣,在一年級第一個學期,性格孤僻,不愛說話。通過與他的母親交流可知。他的母親教育他,多數采用武力“打”,根本不做耐心教育,讓這位學生變得難管,7歲時,一個人敢走十多里路的地方去親戚家玩,膽子大,大人越狠狠打,造成他的逆反心理更強。每次檢測只做兩道或三道題就不做,自己玩自己的,通過無數次思想教育,與她母親多次交流,講一些如何把孩子教育好的方法。現在上課時多提問他,給他贊揚,投去贊賞的目光,該生不但學習有了很大轉變,有時上課還會主動回答問題,中午會主動找老師出題給他做。
四、結束語
作為教師,在工作中一定要學會穩定情緒,尊重學生人格、主體地位、差異性。建立起碼的平等意識,全面認識師生間的互補關系。能夠使師生之間基本達成協議共識,達到互相期待,克服以“老實、聽話”來評價學生的傾向。不科學的教育方式,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不可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自覺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