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民
【摘要】 目的探討腹部閉合性損傷的臨床診治措施。方法 收集 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閉合性腹部外傷41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19例非手術治療患者全部治愈,手術治療患者21例,均治愈。結論 腹部閉合性損傷應盡快明確診斷,根據病情不同及手術治療或非手術治療。
【關鍵詞】 腹部;閉合性;分析
閉合性腹部外傷是外傷中最常見的損傷,約占外傷的32%[1],因其傷情隱蔽復雜,有時有危及生命的合并傷,故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非常重要。對有腹應及時明確是否有內臟損傷,以便及時救措施。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閉合性腹部外傷41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齡12~65歲。其明顯腹痛者31例,就診時呈休克狀態3例,合并胸部損傷5例,合并顱腦損傷7例,合并骨折17例。脾破裂12例,肝破裂2例,和/或回腸破裂11例,大腸破裂4例,胰腺損傷9例。均行腹部B超、腹部穿刺及腹部CT檢查。受傷原因:交通傷30例,跌傷4例,斗毆傷5例,其他原因2例。就診時間:傷后1 h內就診27例,1~4h內8例,>4h 6例。
1.2 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18例,單純行腹部手術21例,與胸心外科、骨科、腦外科聯合手術2例,其中脾切除12例,肝修補術及部分切除2例,腸修補及腸切除15例,胰體尾切除7例,胸腔閉式引流5例,骨折內固定17例,顱內血腫清除減壓7例。
2 結果
保守治療18例均痊愈(100%);手術治療23例,均治愈。
3 討論
3.1 早期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中實質性器官損傷及大血管損傷引起的出血和空腔性器官破裂引起的感染是威脅患者生命的兩大因素,早期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處置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2]。入院后及確診斷并施行有效的治療措施是搶救成功的關患者入院后,首先應判斷患者的傷情,依據外傷致傷機制、暴力大小、受傷部位、神志、表情及生征等判明病情的危重程度。
3.2 應詳細詢問病史、查體、嚴密觀察以及行必要的輔助檢查如B超、CT檢查。早期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中實質性器官損傷及大血管損傷引起的出血和空腔性器官破裂引起的感染是威脅患者生命的兩大因素,早期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處置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2]。診斷性腹穿結合B超檢查是提高閉合性腹部損傷早期診斷的主要手段,診斷性腹腔穿刺是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的首選方法和手段,其特點是方便、快捷、行之有效。如果腹穿是陰性,仍疑有腹部臟器的損傷,則可考慮多次穿刺,不同時間、不同部位進行穿刺,增加成功率[3],必要時做腹腔灌洗。通過不同液體可大致判定腹內損傷的性質,如為不凝血則腹內實質臟器損傷及血管損傷的可能性較大。在積極抗休克治療同時,患者血流動力學仍不穩定,在獲得陽性結果后則應爭分奪秒,即使未明確損傷臟器的部位及程度,仍應急診剖腹探查。腹部大血管損傷、肝脾破裂等腹腔內大出血常表現為休克,嚴重者甚至昏迷,此類患者必須在診斷時采取有力的措施進行擴容和止血,防止休克加重惡化,危及患者生命。X線檢查主要是發現胃腸破裂或膈疝,特異性高,X線檢查發現膈下游離氣體是消化道穿孔的有力證據,但陽性率低,假陰性較多,臨床上輔助檢查必須結合臨床表現進行分析,才能有效提高診斷符合率;動態觀察病情,才能有效降低誤診、漏診和誤治。
3.3 基本治療包括吸氧、抗休克、通暢呼吸道、人工呼吸或氣管插管、胸腔閉式引流、監測生命體征。閉合性腹外傷患者中以實質臟器損傷居多,存在失血性休克,此類患者應積極抗休克治療,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道,迅速輸血補液,搶救生命。存在呼吸困難和呼吸道阻塞時,應及時通暢呼吸道,建立人工呼吸,氣管插管輔助呼吸。胸部損傷嚴重,合并血氣胸時應及早行閉式引流,減輕壓迫,改善呼吸循環。閉合性腹部外傷的非手術治療指征應該嚴格把握。非手術治療時要嚴密監測生命體征,隨時改進治療方案。術前治療腹部閉合性損傷常表現為多發性損傷,有的則為多發傷與復合傷并存。腹部外傷只是全身多發傷的一部分,處理時應全面權衡各項損傷的輕重緩急,合理安排處理創傷帶來的各種問題的順序,首先處理對生命威脅最大的損傷,保持呼吸道通暢,解除氣道梗阻,合并胸外傷應先處理胸部,進展迅速的顱腦外傷如硬膜外血腫,也需緊急處理。
3.4 術后治療術后重視圍術期處理。重癥患者住ICU繼續監測和糾正血流動力學狀況。注意大量輸血誘發的凝血病、ARDS及嚴重感染并發癥的防治。注意維護臟器功能,特別是肺、肝、心、腎等重要臟器,防止發生臟器功能衰竭,繼續加強抗休克治療、避免可能誘發MOF的各種因素。注意引流管的通暢、控制感染、加強營養,促進機體康復。
參考文獻
[1] 徐文懷,陳如法.危重急診診斷與治療.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59.
[2]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1015.
[3] 禚守榮,戰志勇.腹部閉合性損傷134例診治體會.中華腹部疾病雜志,2005,5(10):72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