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樹榮 楊予敏 耿愛香
【摘要】 目的 探討在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中護理工作的重要性。 方法 對32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的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期間出現的并發癥有出血、過敏反應及留置導管相關性感染等。結論 治療期間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是確保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連續的關鍵。
【關鍵詞】 重型肝炎;人工肝支持系統;并發癥;護理
作者單位: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人工肝支持系統﹙ALSS﹚治療重型肝炎在臨床上已廣泛開展,能降低重型肝炎病死率。本院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對3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了68次血漿置換術,現就治療期間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32例病例均為本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男23例,女9例,年齡25~63歲,平均38.6歲;其中亞急性重型肝炎3例,占9.38%,慢性重型肝炎29例,占90.62%;重癥肝炎診斷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
2 方法
應用日本產持續徐緩式血液凈化裝置﹙ACH-10﹚進行血漿置換術,每次置換新鮮血漿2000 ml,白蛋白80 g,依病情需要3~7 d重復1次。以肝素化生理鹽水1000 ml預沖管路。 建立體外循環通路,根據患者的靜脈條件及全身情況選擇動脈-靜脈通路、靜脈-靜脈通路、深靜脈置管(單針雙腔導管針留置鎖骨下靜脈、股靜脈)。設定所需參數,血流量100~150 ml,置換量1.8 L/h,肝素維持量視個體而定。
3 護理措施
3.1 心理護理
3.1.1ALSS作為治療重癥肝炎的一種特殊治療方法,有一定的風險性,而且費用高。患者及家屬對治療的效果、成功率認識不夠,尤其是經濟比較困難的。因此,心理護理應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除了術前要加強宣教、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術中加強溝通,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外,術后心理護理是促進患者病情好轉的關鍵。
3.1.2 術后患者會因身體的不適、活動不便以及等待檢驗結果或因病情反彈而產生焦慮、疑慮、恐懼等心理,護士應加強溝通,用和藹的語言、誠懇的態度進行有效地解釋,耐心地回答他們的問題,滿足其心理需要;當檢驗報告單顯示有好轉時要及時告知患者,并進行開導和安慰,使患者認識到保持穩定情緒的重要性。
3.2 飲食護理 約98%的患者術后由于膽紅素水平下降,會出現精神好轉、消化道癥狀改善、食欲增加等現象。此時告知患者節食,以容易消化吸收的淀粉類食物為主,如面條、粥、麥片等,避食肉類葷食,忌暴飲暴食,杜絕因飲食不慎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癥狀。
3.3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3.3.1 出血 由于行ALSS治療患者均為重型肝炎,肝功能受損,凝血因子合成障礙,多數患者凝血機制較差,術中又必須使用肝素,為防治大出血,護理措施:術前作肝腎功能全套、血清電解質、出凝血時間等檢查,以了解患者凝血機制;監測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了解患者心肺情況,進一步判斷患者對人工肝支持治療的耐受性;另外,術前須穿袖口較松的內衣,排空小便。出血的臨床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3.3.1.1 插管處出血 表現為插管處滲血、皮下出血或血腫。原因為插管時損傷了深靜脈、留置導管與皮膚結合處松動、留置導管脫落或腹壓增高等。故ALSS治療后囑患者臥床休息,床上大小便,并注意保護靜脈插管。
3.3.1.2 消化道出血 表現惡心、口渴、煩躁、尿少、皮膚蒼白濕冷、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嘔血、黑便、血便。本組1例消化道出血,予對癥治療無效死亡。
3.3.1.3 皮膚及黏膜出血 表現為鼻出血及皮膚大量淤斑、淤點等。本組2例出現上述癥狀,經對癥治療后好轉。
3.3.2過敏反應 有些患者在進行血漿置換術中,會出現皮疹、皮膚瘙癢、寒戰、血壓下降等過敏反應,與大量輸入異體血漿、對肝素過敏等有關。護理措施:在血漿置換過程中監測患者神志、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并作護理記錄。如出現過敏反應,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治療,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本組發生1例血漿過敏性休克者經抗過敏、升壓處理,順利完成血漿置換。
3.3.3 穿刺部位出血、腫脹 血漿置換術通常有2個穿刺點,即出血端與回血端,以形成體外循環。部分患者凝血機制較差,穿刺點可因壓迫不當等原因,易出血及形成皮下血腫。護理措施:術中盡可能一次穿刺成功;術后患者回病房,責任護士應檢查穿刺部位皮下有無滲血、腫脹,并作護理記錄;同時加強巡視,動態觀察穿刺部位情況;勿在穿刺側肢體測血壓,告知患者穿刺部位肢體勿過度用力;準備多次行ALSS治療的患者,可行深靜脈置管。
3.3.4 留置導管相關性感染 本組2例出現留置導管相關性感染,表現體溫升高、插管處疼痛、局部皮膚發紅。故ALSS治療后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和嚴格消毒。
3.4 術后正確引導 有些患者在行ALSS治療后,由于肝細胞繼續壞死或組織間膽紅素與血液中膽紅素再平衡等原因,于72 h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血清膽紅素(黃疸)水平的反彈,精神較差,食欲下降,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此時易引起患者的驚慌、恐懼心理,并對戰勝疾病失去信心。這時尤其需要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術后變化規律及再次接受ALSS治療的必要性,使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4 小結
重型肝炎病情危重,發展迅速,并發癥多,主要表現為高膽紅素血癥、肝性腦病、內毒素血癥、胃腸功能紊亂、出血、肝腎綜合征等。ALSS是治療重型肝炎的新治療手段,其中血漿置換是目前臨床ALSS治療最常用的方法,通過血漿置換將患者體內內源性、外源性毒性物質清除,同時又補充血漿蛋白和各種凝血因子等物質,保持內環境穩定,替代已喪失的肝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復,從而改善重癥患者的上述臨床癥狀。在臨床護理中需要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療的目的,主動配合術前準備,消除不良心理活動,加強術后飲食護理,保護好大血管,對保證血漿置換術的順利完成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9.
[2] 吳莉娟,王世榮.白內障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護理學雜志,2003,18(2):1482149.
[3] 劉澤霖,賀石林,李家增.血栓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29.
[4] 高蕾,汪茂榮.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臨床療效評估.傳染病信息,2002,15(2):78.
[5] 李蘭娟,黃建榮,陳月美,等.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應用研究.中華傳染病雜志,1999,17(4):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