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巖 姚國輝
【摘要】 平菇袋栽是菇農生產中最多采用的栽培方式。本文根據多年來生產實踐對生產上常出現不發菌、發菌慢、燒菌、不出菇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 平菇袋栽 常見問題 原因 防治對策
1.播種后菌絲不吃料、不發菌
1.1原因:培養料含水量過多,變質,產生大量雜菌,抑制菌絲的生長;菌種老化,生活力差;菌種用量少;培養料PH值不適宜。
1.2 防治對策:選用新鮮的培養料,含水量60%—65%;選擇適宜的菌種;加大播種量;培養料配制PH值7.8—8.0。
2.培養料酸敗發臭、雜菌污染嚴重
2.1原因:培養料陳舊,帶有雜菌;培養料含水量高厭氣發酵產生有害氣體;拌料時加入過多尿素,產生了游離氨氣。
2.2 防治對策:舊的培養料配料前應暴曬并加入多菌靈;采用熟料或發酵料栽培;拌料時控制用水;已污染的料及時挖去或曬干,用明礬水拌勻除臭;
3.發菌后期吃料慢、遲遲不滿袋
3.1原因:裝料過緊導致氧氣不足或發酵產生的有害氣體積累過多,抑制了菌絲的生長;低溫天氣,積溫不夠。
3.2防治對策:裝袋松緊適宜,或在接種部位針頭均勻地扎一些氣孔;遇低溫天氣應采取保溫、增溫措施。
4.燒菌
4.1原因:菌袋堆疊過高過密、未及時翻堆;培養場所溫度過高或通氣不良。
4.2 防治對策:高溫天氣,應松散直立放置;培養場應注意通風換氣、降溫。
5.菌絲未發滿就出菇
5.1 原因:菌種用量過大;菌種太老,老菌塊提前進入了生殖生長,未等菌絲完全發滿就出菇;袋口松開過早。
5.2 防治對策:控制菌種用量;選用適宜的菌種;待菌絲發滿后,再打開袋口。
6.菌絲發滿后卻不出菇
6.1原因:菌種選擇不當;晝夜溫差過小;培養料C/N比不當;料面氣生菌絲生長過旺,形成了菌皮;光線不足。
6.2 防治對策:根據栽培季節選擇品種;加強通風換氣,溫差刺激等措施;合理碳/氮比;在袋兩端對料進行搔菌;菌發滿后增加一定的散射光。
7.死菇、爛菇
7.1原因:原基形成后,培養料過干、空氣濕度過低、通風不良;噴水過多;室內外溫差大、通風直接吹在菇體上。
7.2 防治對策: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噴水應做到勤、細、勻,忌直接向子實體噴水;通風不宜直接吹菇體。
8.畸形菇
8.1原因:原基形成后,由于栽培條件不良、管理措施不當,易產生各種類型的畸形菇,
8.2 防治對策:采取相應的通風換氣、補光、調溫、調濕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畸形菇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