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春
(河南工程學院外語系,河南 鄭州 450007)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139-01
摘要: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本文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分析了造成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較差的原因,提出了師生要轉變思想參與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的觀點。
關鍵詞:英語;聽說能力;現(xiàn)狀;改革
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的正式稿,該《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1]本次修訂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從閱讀寫作轉移到聽說上來提供了政策支持。
此次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長期以來被社會批評的 “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并在大學畢業(yè)走向社會后,還能夠再學習,能夠自我發(fā)展完善。[2]近幾年全國四、六級考試聽力部分得分率很低,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大學生的英語水平現(xiàn)狀。本文主要從內外部條件進行分析,希望對提高對普通本科院校大學生聽說現(xiàn)狀有所幫助。
一、內部條件
教師和學生在對英語學習的思想認識上存在著缺陷,這直接導致了單一落后的教與學的模式,也是目前學生聽說能力低下的直接誘因。
首先,從教師自身來講,高校英語教師一直都沿襲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講單詞,分析課文句子結構,完成課后練習為主。基于學生的聽說基礎,非英語專業(yè)的英語教師極少采用全英教學。再加上教學任務比較繁重,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完成教學工作量。很少有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薄弱的聽說能力,而去挑戰(zhàn)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教學法。提高聽說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等到在學生身上反映出成效是兩三年以后的事情。這種隱藏的情性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手段。高校英語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更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本著服務學生、服務社會的思想,大膽地站在教學第一線全面實施教學改革,少考慮個人得失,多考慮學生利益,“以學生為中心”,幾年以后目前的狀況肯定大有改觀。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從初中,甚至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知識,但大多數學生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各類考試的聽力要么分值很低,要么只作參考分。幾十年的英語考試模式嚴重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方式,為了考試學生花大量時間泡在題海里,并且樂此不疲。現(xiàn)在突然讓他們豎起耳朵聽,張開嘴巴講,著實受不了,耳朵和嘴巴就像生了銹。很多次筆者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作聽寫筆記時,學生都會要求板書在黑板上,他們很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其中既有習慣的因素,更有惰性。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兩年的入學新生在提高聽說能力方面有了主動的要求,也愿意改變以往的學習模式,這為教師實施教學改革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認識是改變聽說能力所需的根基,是根本所在。師生們的思想意識提高了,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解決方式方法這些外部制約因素了。
二、外部條件
1.考核制度
教學評估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3]
目前的考核形式單一,多數學校的學生學習成績由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組成。雖然有機動的平時成績,但并無規(guī)范的考核制度。教師大多數只以學生的出勤率,完成作業(yè)情況或課堂表現(xiàn)等情況靈活掌握,給出分數。這種考核方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需要從內容方式等諸方面完善考核制度,形式雖可靈活多樣,但都要經過嚴密的討論和考查,使其符合本校學生的特點,做出明文規(guī)定,以確保實施的政策性,而不至于流于形式。
2.教學設備
多數本科院校都為學生配備了語音室。但這遠不能滿足教學改革的要求,語音室僅能供學生上聽力課使用,而每周兩個課時的聽力訓練只能完成聽力教材上的一些題目,這對學生來講是遠遠不夠的,《要求》明確提出了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一種新型英語教學模式,本模式強調個性化教學與自主學習,并充分發(fā)揮計算機可以幫助個體學習者反復進行語言訓練,尤其是聽說訓練的功能,結合教師課堂講授和輔導,使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特點、水平、時間,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達到最佳學習效果。[4]很顯然,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實施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是一種發(fā)展趨勢,教學設備的完善和更新勢在必行。
3.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枯燥直接導致學生失去興趣,這是提高聽說能力的一大障礙,不感興趣就不愿意聽,不愿意講沒。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對英語文化了解甚少,對英語的本土表達方法也很渴求,如果能將英語文化導入大學英語教學,使學生從文化層次去理解和把握語言,形成英文的思維方式。同時,可向學生提供與單元主體相匹配的相關錄像,包括有關國家有線新聞電視網(CNN)的節(jié)目錄像,語言鮮活生動,具有時代感和趣味性;有些內容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特別是對學生聽力,英語思維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利。[5]教學內容是課堂及課外學生直接接觸到的東西,必須保證其實用性,及時性和趣味性,目前大學生的生長生活環(huán)境較十幾年前有顯著不同,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到聽眾的群體特點,方能發(fā)揮其價值。
如上所述,大學生英語聽說的現(xiàn)狀背后隱藏的原因很多,很復雜,要改變和提高是一項艱巨的工程。自《要求》頒布以來,多所大學英語改革試點學校結合各校特點和優(yōu)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和良好的育人效果,同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很值得借鑒。一線的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向學生正確傳達改革的思想核心,齊心協(xié)力提高教學質量,并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堅持在第一線參與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使學生的各項學習技能到綜合,協(xié)調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3]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 張堯學,再接再厲全面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中國高等教育[J],2008.17
[5]顧慧萍,從思維能力培養(yǎng)入手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中國大學教學[J].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