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利琴
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其中“讀”的能力就是閱讀能力。作為能力總是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前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是一種綜合運用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思維的活動。這就從兩方面規定了閱讀的一般要求,即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同體裁的文章所采用的表達方式、寫作方法、表達中心的途徑等是不同的,因而閱讀的方法也就各有不同。下面我來談談一般記敘文閱讀中的有關問題。
一般記敘文是與文學性記敘文相對而言的。它如實地描寫、敘述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一般沒有虛構和典型塑造。這類記敘文在寫法上很少采用文學手段,如環境渲染、聯想想象等,主要是通過對具體事件的敘述和對人物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等的描寫來表現時代的精神風貌。初中語文課本中的《一件珍貴的襯衫》、《老山界》、《任弼時同志二三事》等都屬于一般性記敘文。
一般性記敘文中心思想的表達是通過事件的敘述、人物的描寫來實現的。因此,一般性記敘文的閱讀重點,一是分析事件的起因、發生、發展過程、結局;二是分析對人物的描寫,如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等。所以一般記敘文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以敘事為主,二是以寫人為主。它們有著各自的閱讀方法:
閱讀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要抓住記敘文的六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發生、發展、結局,也就是要弄清楚時間的先后、地點的轉換、人物的關系、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因此,閱讀以敘事為主的一般記敘文首先要分析文章結構,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找出線索。其次是在理清結構的基礎上弄清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系,抓住文中的議論、抒情的句子,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最后再從結構和語言兩方面思考它在敘事上的特色。
如《一件珍貴的襯衫》,事件的發生是“我”騎自行車不留神進了快行線,被總理的車剮了一下。事件的發展是總理派工作人員送“我”去醫院檢查并親自打電話詢問傷情和檢查情況。結局是總理送“我”一件襯衫。從人物關系看,一位是普通工人,一位是國家總理,“我”被剮是由于自己造成的,而總理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還掛念“我”。文中最后寫道:“從這件小事上,我們看到的是周總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貴品質,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本色。”通過以上分析,本文的中心就十分明晰了。
閱讀以寫人物為主的一般記敘文,首先是弄清楚文章所寫的主要人物。作者寫這個人的意圖是什么?對它的態度是褒還是貶?用第三人稱寫的文章,主要人物比較清晰;而用第一人稱寫的,就要辨別一下:“我”在文中大多只是起穿針引線或烘托對比作用,而主要人物往往是第三者,但有的文章中“我”就是主要人物。其次,寫人與記事是不能截然分開的。人的品質、思想、才能、貢獻,必須通過典型的事例來表現,不同的典型事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因此,閱讀時就要研究:文章選取了哪些典型事例?作者把人物放在了怎樣的背景中來表現的?再次,閱讀時,還要注意揣摩文章的人物描寫方法。寫人的記敘文,要對人物進行描寫,以表現人物的性格。“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等。語言和行動的描寫,是描寫的主要手段。因為人物的思想、品質等總是要從它的言行中表現出來。他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又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這個“怎么說”、“怎么做”是最能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的。最后還要注意,有的記敘文是寫一個“群體”,用一群人去反映一個共同的主題。這時,我們就要看作者是怎樣處理不同人物的詳略的。一般地說,寫人物群像,少數人可以不惜筆墨地具體刻畫,對其他人物則可一筆帶過,以免文章臃腫拖沓。所謂的“少數人”即是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代表,而“其他人”往往說明這一類人的群眾性、廣泛性。
如《我的老師》中寫的主要人物是蔡老師,通過寫蔡老師的幾件事,表現出蔡老師溫柔、慈愛的品格,而“我”夜夢中去找蔡老師。又是對蔡老師溫柔、慈愛的襯托。
總之,記敘文中描寫人物或記敘事物常常交織在一起,相輔相成,是很難截然分開的。因此,我們在閱讀一般記敘文時,一定要注意把閱讀寫人的記敘文的方法和閱讀敘事的記敘文的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方能理清文脈,把握思路。探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