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進軍
我校目前在校生有1800多人,相當一部分學生數學學科成績低下,出現厭學情緒,表現為視學數學為負擔,厭惡學數學,認為枯燥無味,有畏難心理。這種現象時刻困擾著農村的教學質量。差生對學習產生逆反的情緒,是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的一大困難。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會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根據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的理論,認為只要提供合適的環境和足夠的學習時間以及適當的幫助,95%的學生能夠學好每一門功課,達到確定的教學目標。因此,學生智力上的差異不是造成大量差生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分析數學差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成因及其對策。
一、造成大量數學差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
很多數學差生學習方法不當,不主動,不訂計劃。小學許多數學學習優秀者淪為數學差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學習方法不當。許多學生進入初中后,還象小學一樣,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性,課前不預習,不了解老師要講的內容,課堂上聽課時抓不住重點,突破不了難點,沒有真正理解掌握老師所講的知識和思想方法,課堂上不記筆記,或者忙著作課堂實錄,顧不上聽課,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不少,課后不能及時復習鞏固、總結提高,建構自己的知識網絡,草草完成作業,對概念、定理、公式一知半解,死記硬背,解題時生搬硬套、機械模仿,不會靈活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也有的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部分學生“自我感覺良好”,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成績欠佳。
(二)學校教育和老師的偏差和過失
首先,應試教育是始作俑者,教育為了升學,因此就要進行不斷的分類、淘汰,致使一些學生喪失了信心;其次,由于每個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接受時間稍長的學生不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求,久而久之便淪為差生;再加上有的教師對學生期望過高,對學生的評價往往脫離學生實際情況,致使教育方法不當。有的教師方法簡單,工作敷衍塞責,對學生態度冷淡無情,或不能嚴格要求,對學生親疏有別,不能一視同仁,過分偏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而忽視其他學生的情感等。正是教師這種不按教育規律辦事,違背教育原則,不懂教育藝術,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甚至造成師生對立的做法導致了部分數學差生的產生。每個孩子都是有一定的自尊心和好勝心的。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的認可。但有時老師的一兩句不經意的話,或者帶著“恨鐵不成鋼”的意愿說出的話會傷害到有些孩子的心,甚至可能使一個學生徹底改變他的人生方向,讓他變得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使得他們向更差的方向發展-變成了雙差生。
(三)自卑感強,自暴自棄
學生缺乏自信,意志薄弱,遇困難打退堂鼓;缺少自制性,沉迷玩鬧,考試成績一次不好,就會自暴自棄,認為數學不是他能學好的,最終放棄了對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努力。如:初三上學期的函數問題和立體幾何入門就使一部分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導致放棄學習。
二、教學對策的實施
(一)關心、關愛,優先提問,優先板演
表揚和鼓勵是推動學生進步的動力,也是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關系。學生學習質量的優劣取決于師生間的雙向努力,取決于良好的班級學習風氣。對于缺乏毅力、暫時表現后進的學生,更應在學習上關心,在生活上幫助,對他們取得的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教師的關心和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課堂提問過程中還要實行鼓勵性教學,注意知識的深入淺出,設計問題時力求簡單明了,把容易的問題留給中下學生,當回答正確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如果答錯也不應加以指責,而應幫助他們分析,鼓勵他們再找出答案。
優先提問,在課堂教學實際中,老師提出問題后,只要發現有“數差生”舉手,立即讓他回答,答對了立刻表揚鼓勵,答得不完整或不正確,可以讓他坐下想一想,靜聽別人回答后再讓他重答。答對了再作表揚。這樣讓“數差生”一次不成功還有第二次的機會,努力鼓舞“數差生”的上進心,滿足他們的成就感。
優先板演,板演不但可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集中精力分析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前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調查了解“數差生”掌握舊知識情況,為他們在課堂板演作準備。課堂上遇到“數差生”會做的題目時,就讓他們優先板演。同時不但要求“數差生”用心算、認真寫,還要面對全班同學講講這樣做的道理,鍛煉他們積極參與的膽量,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增強了自信,強化了“數差生”的成功體驗。
同時,教師應加強自身的修養,因為教師本身的優良品質容易喚起學生的共鳴,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學習目標的實現,也有利于差生成績的提高。
(二)鼓勵合作,共同發展
可把前后座位的4名同學作為一個學習小組。民主推薦1名組長,成員互補。由思維活躍、成績優異、熱心助人的數學特長生當組長。每次進行小組學習時,組長帶領組員共同學習,討論、爭辯、分析思路都由學生自己完成。組長起到帶頭作用,不僅要分配任務,有時要給大家示范,同時還要督促組員,尤其是學困生。在匯報時。經常會出現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打破了以往單純的個人之間的競爭,而且還出現了每個組都以學困生回答正確為榮的好現象,這時候大家都會自覺地報以掌聲以示祝賀。
(三)認真把好考試關,注意培養“數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考試時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差生的信心,讓他們嘗到成功的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在考試前應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對差生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還可使有些差生經過努力也有得較高分的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自己低人一等的印象。
不要讓差生處于被人遺忘的角落,而應大膽放手,多給他們參與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地去做力所能及的,愿做而又能做好的事情。回歸到集體當中,縮小同學、師生間的距離。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善于并及時發現差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激勵差生的上進心,發揮他們的優勢,使他們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不斷進取。積極向上,從而達到轉化差生的目的。
(四)查缺補漏,培養和提高差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補差”只停留于查缺、補漏、改錯是遠遠不夠的,在數學教學中還要培養和提高差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只有使差生的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聯系、協調一致了,才能真正學好數學。由于差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雖能比較準確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了,但新舊知識總是零亂、孤立的貯存在頭腦中。出現知識點不分主次等多種現象,影響他們進一步學習。為了避免差生的盲目思考,消除差生由于多次無效思維所造成的倦怠情緒,教師要進行注重啟發,細心引導教學,抓住新舊知識的相關聯系,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進行講解,讓差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去判斷推理。在深入淺出的分析中,不僅使學生達到解疑的目的,而且還能讓差生把已有的知識點形成網絡。融匯貫通。通過一定量的訓練,培養他們運用類比、歸納、總結等基本的數學方法,把所學的知識分門別類,組成一個整體,讓差生學會如何學習數學。
總之,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對每個學生負責。轉化一個差生和培養一個優等生同樣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