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彤
當今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深受家人寵愛,家長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們身上,給孩子們提供了優越的條件。這樣的教育方式助長了孩子的不良習氣,孩子們越來越嬌氣,難以應對困難和挫折。如何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抗挫折的能力,已成為當今素質教育教學的關鍵之一。學校體育教學是以鍛煉身體為基本形式和手段,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的教育,同時還要進行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而體育運動本身就是人為地設置“困難”,使參與者在克服和戰勝各種內部困難和外部困難的過程中,培養頑強的意志。鍛煉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學生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感悟磨難,在一次次的成功中體驗戰勝挫折的愉悅。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抗磨難能力”教育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強化磨難教育呢?
一、有針對性地開展洼崔磨難教育價值
現在的學生大多缺乏吃苦耐勞精神。體育運動中,孩子們只喜歡輕松、不費體力、沒有風險的活動。需要付出大量努力的體育恬動項目,他們不樂意參加,或者根本不參加。而針對獨生子女家庭敏育的偏頗和獨生子女意志品質比較薄弱的現狀,在體育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磨難教育對學生個性的正常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比如,體育課中限時完成長跑、軍事訓練、跨欄攀高等活動項目。對學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極為有利,應把這些高強度體育活動項目適當增加到體育教學中去。
二、激發興趣,增強承受磨難的能力
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中碰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夠,而是在學習中存在著一定的運動動機障礙,其根本原因是教師僅注意知識技術的傳授,而缺乏動機激發的意識和手段,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需力,致使他們對學習缺乏足夠的熱情,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教師應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學習的欲望和內在需要感,使一些原來不愿參加活動或對體育課沒有興趣的學生消除某些主觀干擾,逐漸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們一般采用誘導學生情緒的方法,促使學生形成學習的積極心態,利用考試標準作為學習的杠桿,給學生制定近期目標和遠景目標,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達到了目標并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樣,學生們的自信心就會被激發出來。如“進攻與防守”對抗性的游戲,結合教學讓學生在對抗性比較強的情況下,利用身體素質和已掌握的技術完成教學任務,培養意志品質。這種方法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強烈而復雜的心理波動,讓他們感受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敗,進而增強承受磨難的能力。
三、發揮榜樣力量樹立正確磨難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體育教學中,選好用好磨難教育的好榜樣,學生肯定會受到深刻的教育。教師可通過體育明星、體育優生,革命家熏陶、戰勝困難和磨難事跡的宣傳,讓學生在他們的精神鼓舞下克服困難。而最好的榜樣是學生身邊的體育骨干。例如:在體育課中,教師教授新動作,可以先讓體育骨干來完成,在體育骨干第一次或前幾次沒有成功完成動作的時候,教師進行指導,使其順利完成動作,從而鼓勵其他學生嘗試完成動作,樹立學生心中的榜樣,使學生在榜樣的帶領下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除此之外,學生還應該和家長多溝通,因為家長是學生的啟蒙教師,是生活中的楷模,家長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父母對生活中磨難的態度在很發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挫折的認識。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只有教師和家長攜手共管,才能對學生有效地實施磨難教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因勢利導培養頑強意志
在體育教學中,要讓學生提高抗磨難能力,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如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及其所具有的承受能力,科學地訓練,做到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訓練過程中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證學生的安全。在教學中鼓勵能使學生充滿信心,產生力量,使學生有膽略有智謀。鼓勵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不同表現,摸準火候,抓好時機,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在跨欄跑教學中。對手部分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標準藥抬高一點,可從技術動作方面給予鼓勵與贊同,而對部分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應適當降低標準,只要敢于跨越且能跨過欄架的就給予肯定,逐步解決技術環節。教師在對學生做動作評價時,學生做得好的動作給予肯定的評價。
五、體驗成功增強信心
當磨難教育獲得一些進展和成果時,我們就應該引導學生充分享受、體會成功的愉悅,暢談成功時的感受,以提高磨難教育的自覺性、主動性。體驗成功就是激發學生創新動機的催化劑,細心的教師會觀察到,每當教師示范新動作時,有的學生非常活躍;有的想練但不外露;有的怕失誤而不敢練。種種原因都制約著學生的行為,但內心卻是十分渴望的。例如在教學“立定跳遠”時,為了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了不同遠度的練習場地,由學生自己選擇有把握跳過的地點,并隨時進行調整。這樣,一些以前的失敗者由于在多次跳過較近的遠度后,在教師耐心、細致的講解和鼓勵下,逐漸消除了恐懼心理,自信心得到了增強,看到了成績的進步,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正是這種成功的體驗增強了他們的信心,推動學生去思考、去拼搏、去創新。
總之,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是培養優良品質和健全人格的黃金時期,教師必須抓好這一時期,而且要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基本規律,采用適合中學生身心特點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學合理地進行“磨難能力”教育培養。增強學生承受磨難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教育方法和手段要靈活運用,要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不斷創新,做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