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革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教學以其直觀性、靈活性、適時性、立體化的優勢成為一種新的、先進的教學手段,它可以將很多枯燥無味的、抽象的知識轉化成生動的畫面,通過形象的演示,刺激學生的各個感觀,將學生帶入一個全新的境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實現傳統教學無法達到的課堂效果。在物理學科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更為突出,它可將難以理解的概念、現象和理論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將宏觀的或微觀的世界以放大或縮小的方式呈現出來,將快的放慢、將慢的放快,可模擬實驗現象或再現實驗現象。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如臨其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主動性,自覺地利用網絡學習,掌握、運用知識,豐富課堂內容,拓寬知識面,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技術一經應用就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但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如何適度、適時地應用,結合物理學科特點,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多媒體絕不可取代實驗操作。
物理學科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實驗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物理學的產生、建立和發展中,物理實驗是歸納物理規律、產生物理假設的實踐基礎,是驗證理論和假設的主要依據。物理實驗能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科學探索精神和操作技能。在課堂教學中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學生實驗應始終占主導地位。教師不應因為多媒體操作方便、直觀性強、節約時間而取代實驗操作。試想當初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在精確測量氣體密度時,如果不去實驗、不去耐心地觀察,怎會發現空氣中氮氣密度1.2572kg/m3 ,氨氣中取得氮氣密度1.2505kg/m3,這一細微差異如果用展示課件代替實驗就不可能導致氬氣的發現,沒有實驗,怎么能從光的色散中發現沒有顏色的紅外線和紫外線。在物理學科教學中,實驗是其它任何形式的教學手段都不能代替的。
2.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課件的展示都應以實驗為基礎。
實驗讓學生獲得了最真切的感受,只有在實驗中初步理解物理概念,觀察實驗現象之后再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學生才會相信事實。例如,在講凸透鏡成像時,必須先讓學生在實驗中進行了大量的觀察思考,獲得了初步的認識之后,老師再利用課件展示凸透鏡成像規律,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如果沒有前面的實驗,學生便會感覺生疏。在物理教學中,多媒體與實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驗會因為多媒體的輔助而更加直觀、更富有生氣,脫離實際的“多媒體”也必定是沒有生命力的。
3.注意物理學科的科學性,嚴肅性。
在開發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教師應該注意物理學科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切不可為了體現多媒體而忽略物理教學的目的。比如運用一些奇怪的聲音、各種卡通人物、配上抒情的音樂,使得整個課堂顯得過于熱鬧,娛樂性太強。我認為在物理課上,還是應給學生更多活動、思考時間,能讓學生讀的就不應讓喇叭出聲,能讓學生做的就不用多媒體展示,能讓學生說的就不用其它方式來替代,形式太多樣可能適得其反。
4.不要成為電子板書。
課件的制作缺乏創新,教師只是把課本上的內容和習題搬上屏幕,將一些插圖掃描以后放到屏幕上顯示,將一些原來在黑板上演算的解題過程改為由計算機打印出來,用鼠標點答案代替原來的用筆寫答案,這樣的教學方法雖能增大課堂容量,節省板書時間,并沒有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吸引學生注意力,浪費了更多的資源。物理課件的制作一定要精練,它只是我們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工具,一種手段,不能用它來替代教師的主導作用。
5.不能保守,孤軍奮戰。
教師間要多交流,團結合作,更好地利用網上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每一個課件的開發、制作都耗用了設計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很多教師難以實現多媒體輔助教學經常應用。而有一些課件又出現重復開發,得不到推廣而被閑置起來。在這方面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團結合作,盡快擺脫這種窘狀,共同實現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推廣,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學科特點,合理、恰當地運用它,而不能流于形式。應該以科學性、嚴謹性要求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掌握實驗操作技能,能理論聯系實際。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結合學科本身的特點啟發學生,教育學生。學生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對學習問題產生好奇和疑問,對難題刻苦鉆研,同時又善于實驗研究、發明創造。使學生在學好的同時,在認識、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培養了學生嚴謹求學、探索物理規律的基本素質,成為富有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欄目編輯王柏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