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雪黎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仿寫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天性,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符合課標對小學作文教學“練習”的定位。仿寫不僅指詞、句式、段落、篇章結構、形式的模仿,同時也是對他人生活的觀察、素材的積累、立意等的模仿。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仿寫教學呢?
一、讀寫結合,循序漸進,激發興趣
在小學生的仿寫中,“畫虎類犬”“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現象不少。這說明小學生對仿寫仍是不得要領,這與學生自身的素質有關。有些學生懶于思維,寫作知識和寫作技能的直接遷移能力較差,但這也與老師沒有運用有效的方法展開作文教學有關。在仿寫作文教學中教師須把握以下幾點。
1.讀寫結合進行仿寫教學
讀中學寫、以讀導寫,這是仿寫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要有目的地把讀和寫結合起來,使寫有所仿效借鑒的對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貓》一文的第一段,作者寫貓的性格是這樣寫的:“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當學生學完這段,教師就可抓住這個有利時機,讓學生按關鍵句式:“說它……吧,它的確……;說它……吧,它的確……”和“總—分”寫法進行仿寫訓練。如寫人物性格的古怪,有位學生這樣寫道:“我弟弟的性格是實在有些古怪。說他勤勞吧,他的確不懶,每天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說他懶惰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連自己的洗腳水都要媽媽幫他倒呢?”
2.循序漸進進行仿寫教學
教師在教學生仿寫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整體教學原則進行通盤考慮,循序漸進地進行仿寫教學。
在低段教學生進行仿寫時,要緊緊地抓住句子的幾個要素來仿寫。如按“誰+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樣)”“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寫一些完整的話,或抓住句子中重要的詞語進行仿寫造句,還可進行擴句、縮句、變換句式、修改句子,等等。
在中段應進行片段的仿寫訓練。如《稱象》這課,作者用“先……接著……然后……最后……”這些詞語就把稱象的經過寫清楚了。教師讓學生學后仿寫《掃地》等,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
在高段應繼續進行仿寫訓練,更多地應進行篇章結構仿寫訓練。即總分式、并列式、承接式、遞進式、因果式、方位式、整體布局式等。如方位式,學了《參觀人民大會堂》讓學生依據文章以空間位置轉移安排結構的記敘文,寫《XX游記》。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對每一單元每一篇文章的摹仿寫作不能貪多,不能面面俱到,“一口吃不成胖子”,多了效果未必佳。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典范的、寫作特點比較突出的文章與學生寫作訓練最需要的進行仿寫。然后把這一點一滴積累、串聯起來,以達到系統訓練的目的。
3.仿寫中激發寫作興趣
仿寫常帶有機械性。德國教育學家蒂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北頁P和鼓勵是使人們進取的一大法寶。在平時訓練當中,教師要發現他們的優點,只要他們能對照課文,仿寫出大同小異的文章來就應多表揚。特別是中下生,這樣能激起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慢慢地,他們的文章就能有所提高。
二、由仿到創,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有些教師在仿寫指導中往往強調“確定性”,而忽略了“求異性”“多向性”,導致學生仿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思路雷同、句式也相仿即單純地仿寫。實際上模仿與創造是相互關聯的統一體,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就是順應小學生模仿的心理特點,堅持由仿到創的原則,逐步達到“大同小異—大異小同—百花齊放”。寫出真正有特色的作品才是小學生作文的目的。單純仿寫他人,步他人后塵,是永遠超越不了他人的。教師的任務就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使仿寫向深處發展。
如寫《月季花》,同一題材就可寫出不同類型的作文,可寫成說明文,介紹月季花的種類、特點、生長過程;可寫成記敘文,描寫月季花的色、形、味,贊美月季花的生長過程中的變化;也可以寫成游記,記下觀賞月季花過程中得所見所聞所想所感。文體不同作文就多姿多彩,富有新意。就是同一內容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表達方式,以求構思新穎、表達巧妙,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在寫作順序結構安排上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在語言表達上可運用不同的詞匯、句式、修辭,生動自如地表情達意,寫出自己的“活語言”。
仿寫這種作文教學模式既符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也體現了作文教學的特點。雖然仿寫不是作文教學的唯一途徑,但也不失為小學生作文訓練中的一種有效方式。我們既要看到模仿是創造的基礎,是引導學生作文上路的必經階梯,也要看到模仿畢竟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讓學生逐步學會創造。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邊仿邊創,努力增加創造的因素,讓孩子們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去創造一個個豐富多彩的作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