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穎 馬 軍
摘要:全面預算管理是以企業經營目標為中心,通過編制、監督控制預算執行,調整、考核評價全面預算的執行效果等過程,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有效控制的科學管理方法。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涵是“四流”整合,即從企業的戰略高度,以資金流為中心整合業務流、信息流、人力資源流。鐵路實現跨越式發展戰略,需要鐵路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挖潛提效,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水平。
關鍵詞:鐵路;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控制;有效途徑
全面預算管理可以促使企業達到內部人、財、物、技術等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全面預算管理是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強化內部控制和提高管理效率,實現企業內部資源合理配置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作為一個大型國有企業,在財務改革先行的改革過程中,鐵路正在由過去的粗放型經濟形態向集約型經濟形態轉化。但是,與其他所有制企業比較而言,鐵路企業的成本支出可以說還是粗線條的。全面預算管理在鐵路實施以來取得了卓著成效。
1 注重全員參與,樹立“全員、全面、全過程”的成本控制意識
為了保證成本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實施,尤其是在企業中樹立起“全員、全面、全過程”的成本控制意識,形成“成本控制人人有責,增產節約從我做起”的良好氛圍,各單位應組織各部門負責人以及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并組織召開專題調研,各部門共同出謀劃策,整章建制。經過一系列宣傳教育和引導,使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發生變化,改變過去只有領導、財務人員、科目負責人管理成本而出現管理與使用上的脫節現象。全面預算管理明確了成本管理中責、權、利關系,它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工組、每一個職工。使每一名職工思想上樹立成本預算意識。打破原來“成本多多益善,來者不拒”和“用了再算”“先斬后奏”的思想,樹立“先算后花”的成本管理意識。
2 增加各項費用使用的透明度
全面預算的“全面”內涵包含著覆蓋每一項支出的意思,經費支出作為管理費用的一部分,沒有做到應有的卡控,其具體的使用也就缺乏透明度,雖然各單位有經費審查委員會對其進行嚴格審查,然而向大會做書面報告。那也只是對收支的一個大概描述,具體這些經費干了些什么,錢花的有沒有效率,在客觀上不太可能進行徹底詳細的考核。是否能夠通過增加一些經費使用的透明度是當務之急。
現在農村實施了村務公開欄,每個村子都有一塊小黑板,用來公布村支部安排的大事小情,其中財務情況是必不可少的,這一措施增加了村委會對集體財產的使用情況的透明度,減少了腐敗的機會,財務公開欄制度可以用于對各項經費的使用的監督,把每項支出及其用途向大家公布一下,利用群眾的眼睛來完善監督機制。
3 提高財務人員預算編制水平,掃除預算制定,控制當中的知識劣勢
全面預算管理屏除歷史經驗,重視預算零基預算。全面預算編制程序是個由下而上匯總的過程,盡管在這其中財務人員本著盡量節約的態度進行審核批準,但是由于財務人員在各特定業務上知識及經驗的不足,在各項成本的測定上對一線業務人員依然存在很強的依賴性。因此如果一線人員不是本著現有情況盡量節約成本,而還是根據以往經驗進行申報數據,那么我們現在的所謂零基預算依然是站在了歷史角度上,沒有對以往形成的歷史錯誤進行徹底的清理。
鐵路企業現行情況是,一線工作人員對工作質量的精力傾注遠大于對成本的關心,因此,依照他們的權衡,首先要保證工作質量,至于成本可以次要考慮。因此在這種現實情況下,由一線工作人員提供的財務原始數據本身就存在著可壓縮空間,那么在這種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預算就沒有什么零基可言。因此鑒于財務人員由于業務知識不足而帶來的成本卡控的弱勢,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對財務人員進行專項業務基本知識的再教育。力求達到財務人員對現場基本知識,特別是涉及到用工用料的環節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使財務人員不僅僅是普通的財務人員,而且是懂業務的鐵路特有財務人員,體現我們的特色。
3.2 適當組織財務人員參加現場作業。財務人員可以定期或非定期的列席鐵路作業的各個流程。或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安排財務人員輪期下放到現場鍛煉。
4 以制度約束行為,靠習慣形成觀念
鐵路跨越式發展,要求我們的管理要有新思路。全面預算使得各單位上下各個層面都開始對自己的管理進行新的探索:首先,管理層面,重新理順管理思路、設計管理模式、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其次執行層面,按照新思路和模式,結合生產實際,重新整合部門資源,最大限度發揮職工主觀能動性。隨著國企改革的深人,鐵路正進行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預備式,其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鐵路走向競爭的市場,而要在市場中立足,就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而這些制度的關鍵部分是以怎樣的方式實行。本文認為,使企業的員工自覺樹立成本觀念,自覺實踐制度要求是上上策。
那么怎樣實現這樣一個局面呢?觀念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不可能像制度一樣頒布到人心里去,特別是在我們的員工在舊體制下形成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的情況下,這樣的要求會遇到各種潛在阻力。本文建議的策略是第一步:先制定目標制度,即把我們的全面預算貫徹到底并不斷完善;第二步:用這樣的制度約束員工的行為,必要的時候實行全員培訓使其深人人心;第三步:長期的行為約束形成習慣,由習慣來鑄就觀念。而問題的關鍵是,所有的這些步驟都非常緊迫,我們必須趕在企業徹底改制之前,首先把這種市場成本觀念灌輸到員工的頭腦中去,惟其這樣才能為企業徹底的推人市場起到水到渠成之功,觀念的轉變是改革的實質性內容。
5 運用全面預算管理進行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徑
目前各單位的全面預算把成本的最底層責任中心已下達到最基層單位,但是由于零基預算執行的不徹底,各基層單位沒有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成本卡控,而是在預算范圍內盡量的多要錢。因此,運用全面預算管理是改變現狀的有效途徑:
5.1 每月的支出不同,而成本預算卻缺乏彈性,在零基預算的基礎上,實行彈性預算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節制。
5.2 從經濟學角度,成本節約沒有為其帶來與花費成本相當的好處,利益驅使不強;抑或說成本超支沒有給其帶來足夠的損失,使其“作案”成本過低。可以考慮增加在節約成本上有突出成績的個人的獎勵程度,同時增加成本超支的懲罰程度,盡可能使員工個人對成本與工作質量之間有一個正確的平衡。
5.3 成本責任中心下放的不夠徹底,應該把那些可劃分的成本下放到個人,把不可劃分公共成本,由專人輪流負責,相互競爭鞭策。這樣一來,人人有成本意識,各算各的賬,不再報有那種反正“活是自己的,錢是單位的”觀念,自制勝于人制。在這三個方面之中,第三個是最根本,最行之有效的。各單位應形成“使項項成本有人負責,人人負責成本”的全面成本預算管理理念。當然,我們的鐵路企業還沒有到自危的地步,但居安思危總不為過的,畢竟我們存在著這種問題。特別是隨著鐵路改革的深人,全員成本制也是大勢所趨。
全面預算管理能給鐵路企業的成本控制帶來新氣象。通過成本全面預算工作地不斷深人,把“節約每一分錢,用好每一分錢”的成本管理理念烙印人心,人人都變得“斤斤計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