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愛
摘要: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礎。通過本次調查,發現高中生不重視英語學習策略,并在情感策略、認知策略、管理策略、交際策略等方面存在相當多的問題。此文將對教師要怎樣對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做粗略的探討。
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學習學習策略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英語教學大綱》中提到“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應研究教學策略,并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使其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逐步提高獨立獲取新知識并運用新知識的能力。本次調查對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收集并分析材料以幫助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一是英語學習策略對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的影響。二是英語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優化學習策略。通過研究可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究竟有哪些因素影響高中生英語學習的成效。
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調查對象:平陽一中和瑞安中學的高一學生
2.調查內容:問卷設計包括五部分:情感策略方面,認知策略方面,管理策略方面,交際策略方面,學習環境方面共25題。
三、影響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主要因素
1.在情感策略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圖表1-1可知74%的學生喜歡學英語,14%的學生非常喜歡學英語,12%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或無所謂。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座談會中,有一個學生說:小學時很喜歡英語,認為這很有趣。到初中后英語成為一種負擔,單詞默寫不出,每個抄10遍,于是開始討厭英語,現在高中想讀好英語,發現基礎太差。這是學生中較為普遍的現象。而絕大部分學生因為意識到英語在考大學和英語考級以及就業的重要性才喜歡英語。
2.在認知策略方面存在的問題
不好的英語學習方法,不利于學習效率提高。圖表1-2中64%的學生對英語單詞和短語采用死記硬背的辦法,只要30%的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音標記單詞。有48%的學生做課堂筆記,40%的學生喜歡做練習來鞏固所學的語法知識,8%的學生注意教師的課堂用語,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捧著一本輔導書,像學習漢語一樣,逐句翻譯才能理解。
第12題:你是如何記英語單詞和短語的?
3.在管理策略方面存在的問題
38%的學生沒有學習計劃,比較被動,屬臨時抱佛腳型。只有16%的學生制訂學習計劃,但不善于利用各種學習條件。如有關英語的報紙、雜志、電視節目,只有12%的學生課外常聽各種錄音材料和廣播、電視、電影以提高聽力,8%的學生課外經常閱讀與自己水平相當的英語報紙、故事書、雜志等。但在學習過程中很少有自我評估,缺少交流。12%的學生經常評價自己學習情況,從而找出薄弱環節和改進措施。只有2%的學生經常與教師交流體會和經驗。
4.在交際策略方面存在的問題
對英語的背景知識知之甚少,只有4%的學生知道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背景知識。且在英語學習中對英語的語言運用不足,只有50%的學生能和其他同學一起做英語對話或表演英語節目,20%的學生在講英語時有手勢、表情及語調的變化。
5.在學習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圖表1-3可以發現,有77%的學生認為班級的英語學習環境很重要。英語學習氣氛濃厚了,大家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提高了,對英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圖表1-4(圖略)有79%的學生認為班級英語學習氣氛不濃,除了上課時說幾句英語,平時根本不練習說英語。
第24題:你認為班級學習英語的氛圍重要嗎?為什么?
四、英語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
正確有效的學習策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摸索,必要時有教師適時傳授各個時期的學習策略,把學習策略指導落實到實效上。
1.引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持久興趣。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通過游戲、故事、課本劇、組織比賽等種種方式以及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培養、發展并保持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
2.指導學生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模式。最優化的學法模式:準備學習——課前預習——專心上課一及時復習——獨立作業——改正錯誤——系統小結——課外學習。真正讓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發揮主觀能動性,確定學習目標,實現課堂教學目的。
3.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語言學習是人的本能,語言的能力是天生的,但能不能學好,卻受到學習環境很大的影響。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滲透學法,展示學法,化教法為學法。在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過程中,有機地滲透學法。在常用詞學習方面,不斷擴大詞匯量是必要的。教師可引導他們利用詞根(root),前綴(prefix)和后綴(suffix);還可引導他們借助近義詞,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