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亮 孫旭霞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在識字教學中,老師們都試圖嘗試并總結出一些常用的識字方法,如象形識字法。會意字的拆分整合法,形聲字的聲旁表音、形旁表意法,以及利用熟字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比一比等。如何恰當地運用這些方法搞好識字教學,提高識字效率是廣大教師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的教師在識字教學上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總結出了一些十分奏效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實效。但筆者最近聽到了一節識字課教學,總感到這種個性化的引導有失偏頗,請看案例:
師:同學們,你們是怎樣記住“春”字的?
生1:老師,“春”是一個上下結構的字,下面是—個“日”字。所以,我記的時候就記住“上下結構日字底”!
生2:老師,我爸爸經常玩電腦,他說:“‘春可以分成三個部件,分別是‘三、‘人和‘日,所以我就編了一個順口溜一‘三人日下去春游記住了這個字!”
師:這個方法不錯!誰還用過類似的方法呢?
生3:老師,我還用這個方法認識了好多字呢!
師:那你說說吧!
生3:我用“‘米字加一橫”的口訣記住了“來”這個字。用“‘大字加一橫”的口訣記住了“天”這個字!
生3:我用“‘大字加一框”的口訣記住了“因”這個字!
其實,最初的春字,在甲骨文中刻寫成像一顆嫩芽剛剛鉆出地面的樣子,這顆嫩芽就是“屯”字。“屯”這個字就像草木出生,曲折而又艱難的形狀。它的形狀就像由一棵草貫穿而成的,上面一橫代表地面,屯字的尾部彎曲。所以在春天生長的草木,曲折而又艱難。古人創造這個字的時候,大概是想借用植物萌芽剛剛鉆出地面的狀態,來表示春天。
由此看來,“春”本為會意字。小篆的寫法為“春”,從草(木),草木春時生長,中間“屯”,似草木破土而出,艱難生長,土上的部分,表示春季萬物生長;“屯”變兼作聲符。小篆隸變后,除“日”字外,已失去了它的原始意義,本義為四季的第一季。但仍以“屯”字作聲符。而“三人日下去春游”的口訣與“春”的本義相差實在太遠,且不粘邊。不說這點,單就如上字形上的引導,也存在著誤導的嫌疑。如“春”字“三人日下去春游”的口訣中,“三”、“人”、“日”的組合,應按照一定的組合方式才能合成“春”字,如果學生沒有搞清楚其組合方式,隨意組合,可能合成的字就不是“春”了!
識字教學究竟該怎樣搞?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音、形、義的結合體。識字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而如上割裂字義,單純從字形上引導識字的方法,留給學生的是什么?是對漢字文化內涵的淡忘,是對漢字字義理解的偏差與錯位,更是學生識字過程中無限個性解讀的張揚。
所以,筆者認為,我們的識字教學不能丟棄漢字文化的根,一切識字教學都應在正確理解漢字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根據每一個漢字的特點而確定方法。做到得法引導,做到科學引導,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學會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使教師的引導真正為學生的閱讀奠基,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
上好實踐課,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王海華
數學是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一門自然科學,無論是從我們身邊的細小物品到大規模的工程建設,還是平常的生活常識到高精尖的航天技術,無不閃爍著數學的光彩。演示、重現各種各樣的數學實踐課,則可以引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應從數學實踐課入手
在講“概率”時,我先讓學生做一個投幣游戲,反復試驗,觀察“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機會分別是多少。同學們集體回答各自向上的機會接近1/2,同學連拋兩次都是“反面”向上,并未達到預期的二分之一,原因何在?原來只有經過大量重復試驗,平均每兩次才出現一次“正面”或“反面”,并不是每兩次必有一次出現“正面”或“反面”。現在彩票流行,社會上的各種中獎游戲,名目繁多,作為一種娛樂活動參與是可以的,但不能沉迷其中,其道理就在于此。社會上有的人參與賭博,直至傾家蕩產,這并不是他們的“手氣”不好,而是自己的無知。這節課極具震撼力和說服力,原本一節平常的數學課,變得有聲有色,引起了同學們的高度重視和強烈興趣。
數學實踐課是引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
二、明確實踐目的,促使學生動手動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長期以來,我們的初中數學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理論,輕實踐。認為學生只要考高分就行了。數學實踐無非是玩玩罷了。而面對新課程要求學生參與實踐,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卻顯得無能為力。要適應現代教育模式,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和認識,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服務于生產和生活,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為充分利用課堂的有效時間,使學生盡快將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教師課前必須做好認真備課,精心準備每一個問題,課前選好場地并備好工具。由于教師重視,加上課前準備工作充分,學生對實踐課由原來的不重視到積極參與,由老師單一講解到學生各抒己見,學生的積極參與,動手實踐,使數學課由枯燥變得有趣。由單調變得豐富多彩,由呆板變得神奇,消除了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恐懼心理。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帶來的樂趣。
數學實踐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把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并不神秘,他就在我們的身邊,通過問題的解決,極大的培養了學生的成就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