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立全 王美玲
一、要有為人師表的意識
人們常說班主任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班主任的影子,充分表明了班主任的師表作用。班主任應時時處處以身作則,以美好的師德和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將道德說教用自身的行為示范給學生,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與言教相互滲透,這樣才能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班主任應是長者的形象,讓學生感到可親。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班主任應像長者一樣,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子女來關心、體貼和愛護。平等是愛的基礎,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切不可厚此薄彼。特別不能歧視后進生。相反要給他們更多友愛。
二、要具備管理和服務意識
一個班級的整體面貌如何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高低和成績大小的主要標志。班主任把一個松散的班群體發展為班集體,是一個組織、培養和提高的過程,需要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建立班集體不僅是班級授課制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可通過集體教育集體,集體教育個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不僅能向集體提出奮斗目標,有健全的組織和領導核心,有嚴格的組織和很強的集體輿論,還有融洽的師生、同學之間的關系和積極向上的心理氛圍。這樣必然使學生的心靈受到積極影響和熏陶,對他們的言行產生同化力和約束力,所以,良好的班集體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緊密配合班主任工作,積極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要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班干部管理的主動性和班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三、要具備協調意識
在班級管理中,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也是班主任的職責之一。班主任是連接學校各方面關系的橋梁和紐帶,教育成果也具有集體性的特點,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促進形成教育的力,給班級管理和學生成長創造一個寬松、健康和諧的環境,這是十分重要的。一是要處理好班主任和學生的關系。如果一個班級有40名學生,則班主任與同學的關系應該是40+1的關系,而不是40:1關系,班主任應將自己置身在班集體之中,成為集體中的一員,與學生平等相處,經常找學生談心,與學生溝通。二是處理好班干部與學生的關系。教給班干部管理的方法,教育班干部樹立為同學服務的公仆意識,在同學中起表率作用,主動熱情地關心幫助同學。三是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教育學生以尊重人,關心人。幫助人,體貼人的態度來培育友誼,敢于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在互相了解的基上相互理解。使班內保持一種友愛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風氣。四是協調好本班學生與各科任課老師的關系。
如何做好班級管理
景鳳蓮
一個班級由幾十名學生組成,要培養好這些學生,使他們在思想、學習、生活等健康全面的發展,就必須依靠作為班級領導者和組織者的班主任,做出長期的努力和實踐。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我對班級管理方法,做了以下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發現、培養班干部
班級是學校的組成部分,班級管理的好壞影響到學校的教育質量。也將影響學校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形象及在社會上的聲譽。因此,學校建設必須加強班級建設,達到教育育人的目的。
班主任是學校育人的重要工作者,也是班級建設的主要領導者和策劃者。由于班級成員較多,而且層次不一,從而導致班級管理難度大,工作任務繁重,由班主任一人來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就需要其他成員來協助班主任工作,所以。班主任的第一首要任務就是組織班干部、培養班干部,由班干部協助完成或替代班主任在班級中的某些工作。因此,培養班干部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
二、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
以往班級管理常常是班主任的一家之言,學生很少參與其中,從而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缺少應有的活力。班級管理應該是主動的、互動的。只有讓學生直接參與班級管理,才能更好地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動,才能使學生真正在參與班級管理中得到各方面的提高。從而達到教育育人的目的。
學期開學伊始,特別是在班級剛剛組建的時候,從各個學校來的學生在互不認識的情況下,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他們選出了自己的班干部。以后,班級管理都由選拔出來的班干部負責,其他同學協助和配合,并互相監督。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班干部帶動學生組織各種常規檢查,開展各種學習和文體活動,井然有序,熱情高漲,能充分發揮班干部的積極性,學生關系友好,師生間的情感更融洽了,班級管理有序,整個班級氣氛和諧。
三、以“愛心”帶動班級管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愛能給人無聲的感染,愛是博大的。只有真正關愛學生,學生才會從內心感激。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學生原本就有一顆可愛的心、善良的心,只要我們加以雕琢、感化,他們很快就會散發光芒。老師教育學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愛,用老師最原始的愛來關心愛護學生,才能讓學生感知溫暖的含義,學生才能健康地成長和發展。老師的愛也會潛移默化到學生,學生的內心也會心存愛。只要愛遍布每個學生的心,那么,整個班級就會充滿愛。整個校園就會充滿愛,學生的生活也就會充滿陽光。然而,愛是不需要轟轟烈烈的,愛是一種涓涓細流,是一種誨人不倦,是一種細雨無聲,是一種點點滴滴。
讓學生主動參與班集體管理,老師不必事事躬親,建立一支責任心強、素質高、工作膽大的班干部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們是班集體的核心。是凝聚班集體的紐帶,有了一支強有力的干部隊伍,班級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具體做法如下:采取學生民主選舉班委會,班委會民主選舉班長的做法。然后。由班長組織班委會,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責任目標和職權范圍,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學討論通過。班干部在開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學負責監督和評價,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由班干部負責。而此時,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為班干部的堅強后盾。每個學期初的班委競選是我班級工作的第一件大事。跟班上老師、學生彼此的了解比較全面。班委的確定問題不大;如果是新接手一個班,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用心觀察班上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那些上學放學身后都有一些學生跟著的“孩子王”,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有組織能力,所以才成為領袖人物;其次要關注孩子的性格及與同學相處的情況,通過一層一節的篩選,最終選出的班委應具有:一有組織能力;二心地善良、胸懷開闊;三頭腦聰明、思維敏捷。
四、以“活動”凝聚班集體
集體活動最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中小學生讓他們做一些有益的游戲和活動。同樣能開發他們的思維,發展他們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判斷力和辨別能力。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我們應當經常搞些有益的活動,比如:體育活動。文藝活動,語文活動等等。在這些活動中讓學生親身體會,互相配合,團結協作。通過有益的活動,學生從中可以得到很多的知識,可以了解很多的道理,也可以了解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從中得到鍛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可以使學生間的情感加深,可以使師生間的情感更濃,從而使整個班集體更具有凝聚力、更具有活力、更具有學習的動力。
教育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其實是一門育人的工作,而班級管理則是班主任育人工作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