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忠
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具體講也就是做到“三有”:一是有效果,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特別是促進了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二是有效益,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符合社會和學生個人的教育需求;三是有效率,相對于師生的教學投入,師生的進步和發展是盡可能大的、理想的。
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涉及到有效備課、有效指導、有效互動、有效管理、有效練習等諸多方面。讀了肖成全教授主編的《有效教學》一書,筆者就構建師生和諧與實現有效教學之間的關系談一點認識。
教學活動,不是簡單的“教師教”與“學生學”這兩者之和,而是師生共同活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有效教學要實現“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就需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實現有效教學有著重要意義
案例:
一次我任教九(2)班語文課:班上有一名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差,150分的語文試卷通常只考三四十分。平時作文無從下筆,一次要求以“愛心”為話題寫一篇作文,他竟摘抄了《七根火柴》中的情節。我便找他談話,想進一步了解他學習語文的情況。我問:“你在小學里語文成績怎么樣?”他說:“小學四年級以前在班上屬中游,正常考七八十分(百分卷)。”我接著問:“那你什么時候語文學習跟不上、掉隊了?”他說:“小學五年級。”我又問:“那是什么原因?”他沒有直接回答我,臉側向了一邊,看他那為難的樣子,我沒再追問,便換了個話題。后來我向其他學生了解到大致情況:他五年級的時候,因為一件事受到老師的體罰,老師讓同班學生輪流刮他鼻子,結果鼻子上的皮都被刮破了,學生和家長與老師結下矛盾,這個矛盾的化解又經歷了一波三折。這次體罰給學生留下了極大的陰影與創傷,心理上與老師產生了隔閡,不愛學習了,進而放棄了學習,可以說這次體罰影響了他的一生。
由此可見,教師依法治教,依法執教,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多么的重要。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老師和學生在平等、民主、友愛的基礎上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就會有一個民主、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得到激發,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會相互質疑、樂于探究、積極發言,實現有效互動,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新的知識,培養自己的能力。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也直接影響著教師積極性,教師會為這樣一個充滿活力課堂而感到滿足。
2.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實現“有效益”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間保持著親密和諧的關系,學生就會心情輕松愉快,變得自尊自信,遇到問題,學生也會主動與教師交流,這樣學生的身心能得到健康發展;相反,如果學生在教學中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斥責和冷遇,師生關系肯定不會和諧,學生就會產生自卑、焦慮、逆反等心理,遇有問題,學生也不會主動與教師交流,教師就不會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問題”學生就會產生,影響著他們健全的人格的形成。
3.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學的效率
從教師角度來說,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會自覺地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嚴以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對教育教學就會更加認真、更加投入,課前精心備課,與同事教研探討,上課時精心組織教學,做到有效互動,提高教學效率,每節課都精益求精,盡善盡美。長期的投入,必將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與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二、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實現有效教學
1.了解學生,熱愛學生
(1)要了解學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盡可能深入的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特點等,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2)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過失與錯誤,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學生。只有熱愛學生才會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從內心深處熱愛自己的老師。
2.堅持鼓勵,嚴慈相濟
有這樣一位學生,英語課上不能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教師經常批評他、訓斥他,結果他對英語老師產生逆反心理,成績下降了,甚至連考試也懶得答題。歷史課上,因歷史知識掌握得不錯,時常受到老師的表揚、鼓勵,他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就濃厚,歷史成績在班級處于上游。悉心指導,適度批評,學生會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意見,改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這樣也有助于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3.一視同仁,加強交流
教師應該公平、公正、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克服偏見,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對學習成績好、能力強的學生不能偏愛,對成績不好、能力不強的學生不能歧視;對有進步的要表揚鼓勵,對有錯誤的耐心教育。
4.調整表情,注意態度
教師在課堂上的表情要和藹可親,常顯微笑;態度要認真,精力要集中,互動交流時老師要熱情耐心,學生會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可親可敬,在融洽的氣氛中,學生輕松地聽老師講解,從容地討論問題,積極地回答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達到主動接受知識、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如果總是板著面孔,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自然會感到壓抑,思維遲鈍,上課的效果肯定不會好。
5.作業適量,減輕負擔
作業是老師和學生之間聯系的重要紐帶。學生作業是必不可少的,學生通過作業能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技能,有助于學習的延續;老師通過作業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找出不足,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有針對性地個別輔導,進一步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布置作業,要注意有效性,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作業,作業要有層次,布置作業難易適中,題目適量。
古人曾有“親其師,信其道”的各言,它精辟而深刻地點明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當然。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是無原則的和平,不是無原則的遷就,更不是縱容。教師仍要樹立自己的威信,進行課堂有效管理,是維持良好的教學秩序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