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偉
關鍵詞:避暑山莊博物館;屏風;宮廷制作;裝飾藝術
摘要:屏風是我國家具藝術中一個重要的品種,歷經千余年的演變與發展,體現了實用與裝飾藝術的有機結合。本文簡述了屏風的發展演變及其種類和作用,并結合實例介紹了避暑山莊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宮廷制作的3件珍貴屏風。
屏風,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擋風的器物。中國古代建筑大多是土木結構,封閉不是很嚴,為了擋風,古人設計出了屏風這種器物。屏風之名在漢代已被廣泛使用,而其使用則要上溯到西周乃至更早。戰國時期的屏風制作已有很高的工藝水平。漢代屏風的使用日趨普遍,有錢有地位的人家都設有屏風。魏晉至隋唐時期,不但居室陳設屏風,就連日常使用的茵席、床榻邊側都陳設小型屏風,屏風的形制也開始向高大和裝飾性方向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屏風由原來的實用品演進為實用性與裝飾性相結合的工藝品,成為室內不可缺少的具有觀賞性的陳設家具。
屏風的種類大體可分為兩類:座屏和曲屏。座屏即帶底座的屏風,有多扇組合與獨扇插屏。曲屏由多扇組成,一般為雙數,四、六、八扇不等,屬活動性家具,每扇之間或裝銷鉤,或裱綾絹,用時打開,不用時可以折疊收貯起來,其突出特點是裝飾性強,且輕巧靈便。曲屏多用較輕的木材做邊框,屏心用紙和絹裱糊,然后圖畫或刺繡各種山水風景、花卉翎毛及人物故事,裝飾手法多樣,還有的在屏心裝裱名人書法或詩賦,便于隨時品味和欣賞,深受文人的喜愛。
清代康、雍、乾三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高度發達時期,經濟的繁榮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家具制作臻于成熟的頂峰時期。皇家制作更是不惜工本,要求質料考究,構圖巧妙,風格典雅,寓意吉祥。用料多為各種名貴木材、象牙玉石、翠羽緙絲等,構圖多以當時名家畫作為藍本,有的還須皇帝審閱后方可制作,更多地融入了帝王的審美情趣和治政思想。避暑山莊是清代的夏宮,殿堂陳設或收藏有許多精美的屏風,彰顯著皇家的氣派和威嚴,是實用性與裝飾藝術的完美結合,體現了清代屏風制作的最高水平。
1、黑漆點翠花卉圖嵌玻璃炕屏此屏風現陳設于避暑山莊四知書屋西間,按滿族習慣陳設于炕上,故稱炕屏。屬曲屏形制,共12扇,通高145.5厘米,每扇寬30.2厘米。黑漆邊框,嵌銀絲裝飾卷草紋,上楣板和下裙板金漆彩繪折枝花及蝙蝠圖案,屏心在黑漆地上以點翠技法裝飾12種花卉圖。首扇引首處金漆隸書“御制金廷標秋英十二種”,每扇均有乾隆題詠的七言詩一首,尾扇落款“臣劉墉敬書”。每扇屏心均鑲有透明玻璃罩。此12扇圍屏體現了清代宮廷屏風制作的綜合水平,是詩、書、畫、藝的完美結合,即乾隆御題詩、劉墉書法、金廷標繪畫、點翠嵌玻璃工藝。
金廷標,浙江湖州人,善繪人物仕女及花卉,白描尤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入內廷供奉,所繪寫意秋果及人物,皆得乾隆帝題詠。此“秋英十二種”以工筆寫實的手法描繪了秋季盛開的12種花卉,依次為文殊蘭、老少年、雞冠、玉簪、秋海棠、萬壽菊、秋葵、藍菊、金錢、藍雀、山丹、僧鞋。花卉枝繁葉茂,搖曳多姿,雖為秋英,卻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加上乾隆皇帝精彩的題詠詩,大學士劉墉的金漆隸書,更是相得益彰。如題玉簪詩中寫道:“葉態花姿受露多,墻陰砌角自婆娑。如云鬢發便宜綰,不藉玉人費琢磨。”如今,在陳設著此圍屏的四知書屋前仍種植著玉簪花,每到夏末秋初玉簪花盛開之時,潔白的花朵如貴婦頭綰的玉簪,吸引著無數游客駐足觀看。此屏風在制作上運用了點翠工藝,把翠鳥的羽毛依畫樣貼附在地子上形成完整的畫面,而更富有立體感,色彩更艷麗天然,永不褪色。每扇屏心用透明玻璃嵌在框內,起到了防塵防蛀的作用,又增加了亮感,歷200多年色彩仍艷麗如新,體現了工匠們高超的制作工藝。
2、紫檀耕織圖圍屏此圍屏為座屏形制,五扇,通高307厘米,底座4×47.5厘米。通體為紫檀木制作,中扇稍高,兩側遞減。屏帽高浮雕佛手,寓意“福”。上楣板浮雕云蝠紋,下楣板浮雕海水江崖,兩邊扇站牙亦雕佛手。束腰底座寬厚,用料頗大,雕仰覆蓮瓣紋、回紋、夔龍紋和如意紋。屏心為雙面做,正面浮雕耕織圖,背面淺刻填金耕織圖。整幅耕織圖表現的是耕種和紡織的生產過程,刻畫了163個不同人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體現了清代帝王對農業的重視。此件圍屏用料大、雕工精,顯得氣勢渾厚,現陳設于避暑山莊淡泊敬誠殿正殿明間,為清帝駐蹕山莊期間臨朝聽政之所,屏風前配置了紫檀寶座、足踏、宮扇、香薰、圍欄地坪等,營造出一種皇權至高無上的氛圍。
3、紫檀西園雅集圖圍屏通高275厘米,底座326×46厘米。屏風為三扇,紫檀木制作,屏帽浮雕夔龍紋,邊扇兩側以站牙和倒掛牙子抵夾,均浮雕夔龍紋,既美觀又起到了承托和加固作用。底座束腰,浮雕蓮瓣紋、如意紋。屏框為起陽線雙邊框,屏心以絳色漆地為襯,紫檀木雕“西園雅集”圖,屏背淺刻填色團花圖案。“西園雅集”圖是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所繪,描繪的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秦少游等18位學士到駙馬王銑家花園聚會的情景,其作為文人風雅生活的題材屢為后人所描繪。此幅屏風雕刻了松、竹、梅及亭閣樓臺、小橋流水,其間27個神態各異的人物或吟詩論畫,或凝神對弈,或彈琴吹笛,生動體現了文人雅士悠閑風雅的生活情趣。
作為古代實用的家具,屏風起著屏蔽和分隔空間的重要作用,而它的裝飾藝術則更多地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成為我們研究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的重要實物資料,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載體。
責任編輯:許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