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佳
摘要:珠江三角洲地區物流人才需求巨大,同時高職院校眾多。面對當前高職院校所培養的物流人才“相對過?!钡默F象,文章提出了立足珠江三角洲經濟特色對該地區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進行定位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珠江三角洲;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目標
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發展物流產業最早的地區,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等14個市、縣。珠江三角洲歷來是華南、中南、西南地區對外聯系的主通道,也是我國南部沿海地帶重要的交通樞紐地區。這里會聚了7萬多家制造企業,擁有密集的交通設施,還集中了五大機場和五大港口,每周國際航班1600次以上,是上海的40倍、北京的20倍,是我國空中航線最為密集和繁忙的地區。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區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教育部指出:“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叩嚷殬I院校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辈蝗葜靡桑魏谓逃愋秃徒逃龑哟蔚拇嬖诤桶l展,都是由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所決定的。珠江三角洲對高等技術應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就是高等職業教育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物流人才的培養定位必須立足于地區經濟發展需求才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珠江三角洲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早,院校眾多。據統計,2008年廣東省共有大專層次的高職院校71所,其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就有60所之多。珠江三角洲的高職教育如何通過正確定位滿足該地區的物流人才需求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本文從珠江三角洲經濟特色出發,提出立足于珠江三角洲經濟特色定位該地區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的幾條建議。
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色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中山、東莞和惠州、肇慶兩市的部分縣、市(區),它地處廣東省的中部,與港澳地區陸路相連,具有十分優越的區位優勢(見圖1)。

自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充分運用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先行一步,在體制變革、外向型經濟帶動、工業化推進、科技進步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抓住國際經濟產業調整的機遇,創造了經濟高速增長的業績,國內生產總值(GDP)占廣東全省的80%。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家電等企業群和產業群,90%以上的計算機零部件、80%以上的手機部件、100%彩電部件都可以配套生產,生產的計算機硬盤占世界總產量的30%以上,計算機驅動器、軟盤、主機板等重要元器件占世界總產量的10%以上,電視機、程控交換機占全國的50%以上,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占全國的1/3。隨著產業升級的推進,珠江三角洲優先發展汽車和裝備工業、石化工業、鋼材精深加工業、中高檔造紙等原材料工業,形成一批產業群、產業帶。
第二,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產品外銷比重大,是全國主要的輕工產品出口基地。如家用電器、服裝、食品、玩具等產品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上都有相當的競爭力,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猛、速度快、比重大。民營進出口企業累計2.4萬家,其中2004年新增1.1萬家;民營進出口企業進出口總值占全省民營進出口企業進出口總值的90%;外資聚集效應更加明顯,實際吸收外資占全省的90%。
第三,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承接了香港、澳門較快的國際經濟信息和產業轉移,使區域經濟較早和較快地走向了外向化、國際化的道路,成為全國實際利用外資最多、外向型經濟最發達、綜合經濟實力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在全國沿海區域經濟布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四,珠江三角洲是廣東全省交通運輸最繁忙、最發達的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相配合,銜接港澳、溝通全省和全國的較為發達的綜合交通網絡。
第五,城市化進程快、水平高,已由典型的農業區轉變為外向型工業區,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大都會區已具雛形。
但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區陸地資源缺乏,開發利用難度大;海洋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程度低。陸地資源中土地供給日趨緊張,石油、煤炭、金屬等礦產資源貧乏,加工工業的原材料、元器件、能源嚴重依賴國內其他省份和國際市場的供給。珠江三角洲原材料和市場同時“兩頭在外”的格局使物流問題更加成為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高等技術應用型物流人才更為緊缺。
珠江三角洲高職物流人才供需矛盾
我國物流教育的發展相對落后,物流人才缺口大。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發展迅速,形成了幾乎所有具備基本條件的高職院校都在2001年之后陸續開發、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的局面。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歷史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開發與建設不過幾年,對高職院校培養的物流人才定位模糊,存在盲目上馬的現象,還沒有形成針對高職教育特色的專業開發與建設的管理制度,阻礙著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科學發展。
珠江三角洲的高職教育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培養物流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數量眾多,招生規模較大。但是,同時部分高職院校培養的物流專業畢業生卻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對物流人才,尤其是物流技術型和操作型人才的需要,出現了部分高職物流專業畢業生“不好用”、“相對過?!钡痊F象。一些高職院校所培養的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逐年下降,高職物流專業畢業人才轉移率逐年增高。另一方面,企業卻找不到所需的應用型物流人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珠江三角洲某些學院物流專業畢業生在短短一年內就有大約1/3離開了物流崗位。這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區高職物流專業人才的供需存在著矛盾,高職物流專業教育的定位與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存在著差距。
對珠江三角洲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
根據珠江三角洲經濟特色和對物流人才的需求特點,結合目前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現狀,筆者認為,解決珠江三角洲地區高職物流人才供需矛盾應著眼以下三個方面,以保證培養目標更具專業針對性和應用廣泛性。
(一)根據珠江三角洲物流人才需求來確定培養目標
以培養制造企業物流、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國際物流第一線的物流技術應用、物流管理與服務的各類應用型人才為宗旨;以企業物流部門和物流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群所需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確定高職物流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在加強學生品德修養、人文素養和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實用技術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畢業時就初步成為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并具有持續學習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通過3~5年的實踐,絕大部分可以勝任物流企業基層、中層的物流管理崗位。
(二)根據珠江三角洲經濟特色來設計專業方向
企業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方向首先,珠江三角洲作為世界加工制造基地,制造企業數量超過70000家。眾多的制造企業對物流專業人才有較大需求。站在供應鏈管理的高度對制造企業物流進行管理和優化,對增強該地區制造企業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其次,企業物流也是極有特色的物流專業方向,它包括了采購管理、生產運作管理、倉儲保管、庫存管理和退貨、回收管理等內容。這種人才的培養應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培養懂得供應鏈管理的綜合性管理人才,他們是集采購、生產制造、商貿、金融、運輸、系統工程、信息技術與手段等多種知識和技能于一體,且具備對企業內外資源進行整合、對經營全過程進行管理的能力和豐富經驗的高級人才。從培養層次來看,高級管理人才應屬于本科、研究生類的培養層次,基層、中層的企業物流管理人才應主要屬于高職院校的培養層次,這類物流管理人才具有技能型、應用型的特點。該方向更可以結合珠江三角洲的優勢行業來進行有傾向性的設計。如側重于家電和電子產品制造業的企業物流和供應鏈管理。
國際物流方向珠江三角洲是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產品外銷比重大,并且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所在地。具有國際物流業務背景的企業急需懂得國際貿易、國際運輸和國際采購等國際物流領域的知識,從事第三方物流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和操作性應用型專門物流人才。這類人才的特點是:具有較強的物流理論基礎及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熟悉現代物流運作,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強,有較強的外語基礎,熟悉國際貿易中物流處理業務。
第三方物流企業方向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人均GDP高于廣東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商品經濟發達。同時,珠江三角洲也是全國輕工產品的集散中心。所以,該地區存在著大量的從傳統倉儲業和運輸業發展起來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這些企業起點較低,經營理念、經營意識、管理思想比較落后,物流專業化程度低,信息化程度低,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這些企業不但需要專業的物流人才給予他們全面的指導,更需要一批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及實際操作能力的物流人才充實他們的職工隊伍。這類人才的特點是:除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及較強的動手能力外,還需要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及一定的創新能力。高職教育應該為他們提供合格的物流人才。
(三)根據實際崗位(群)需求進行物流專業課程改革和設計
只有根據實際崗位(群)需求進行物流專業課程的改革和設計,才能將培養企業和社會所需的物流人才落到實處(見表1)。高職教學的具體要求定位于:知識和能力相結合,以能力培養為主,側重對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人處事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相應地,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也將圍繞這樣的思想和理念做出調整。

高職教育主要培養高素質的操作型應用型物流人才,物流教育教學內容必須貼近企業實際,讓學生掌握在實際操作中最需要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以解決物流管理專業學習與企業實際脫鉤的矛盾。構建物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高專院校物流專業課程改革和設計的重中之重。
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從校內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兩個方面構建。物流校內實訓室主要是模擬物流基本作業流程,讓高職院校物流學生進行仿真訓練。建設物流校外實訓基地,首先,應該根據專業培養方向進行校企聯合,如制造業、船代和貨代企業、倉儲配送企業、商貿企業等。其次,根據不同實習階段開展多種形式的工學結合。物流管理專業實踐包括認識實習、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在課程實習期間,可以安排公司進行課程介紹、多媒體演示、講座、參觀實習、職業資格證書培訓、頂崗實踐。第三,建立一個常設的合作機構或形式。
此外,在進行物流專業課程設計的時候應該增設物流職業崗位群所需的相關知識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做到“寬口徑,厚基礎”,確保畢業生能夠終身發展并成為高級人才。這一類課程主要有:《產品材料知識》、《人際交往與公共關系知識》、《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知識及應用》、《市場營銷學知識》、《國際貿易實務知識》、《經濟法、物流法規、物流標準化知識》、《經濟地理知識》、《物流英語》、《計算機網絡與應用》等。
參考文獻:
[1]陳端海.珠三角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初探[J].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3(2).
[2]徐愛芳,胡小江.高職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思考與實踐[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8(4).
[3]王駿,代湘榮,鄧傳紅.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定位辨析與實施[J].物流技術,2008,27(5).
作者簡介:
馮佳(1981—),女,湖南湘潭人,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物流和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