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中等職業學校女生存在的問題入手,從學生自身、學校、家庭及社會等各個側面分析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女生;問題
在很多中等職業學校中,女生的比例高達60%以上,財會、商貿英語等專業,女生的比例則更高,可達到90%以上,個別班級甚至沒有男生。以往普遍認為職校女生比男生容易管理,而忽略了對女生問題的重視,導致女生的違紀現象逐年遞增,常常給學生本人留下不良的后果,給家長帶來苦惱,給學校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存在的問題
違紀問題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女生的違紀現象很多,輕者上課睡覺、玩手機、打牌、大聲吵鬧、遲到、早退等;重者抽煙、喝酒、逃課、偷竊、敲詐、斗毆、夜不歸宿等。
個性問題部分女生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精神和團隊精神,與他人之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稍有不順心便耿耿于懷,常常為一點小事,鬧得天翻地覆,甚至跳樓自殺,妒忌心、報復心、虛榮心強。
價值觀問題部分女生沒有良好的價值觀,講究穿戴、作風浮躁,精神上無所寄托,沒有遠大理想,恥于勞動,羞于勤奮,好幻想而忽視現實問題。例如,有的學生愛慕虛榮,喜歡穿奇裝異服,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學生追求個人享樂,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以欺騙手段向父母索取錢財,如果經濟來源出現困難,甚至鋌而走險,做出偷、騙、敲詐等違法行為。
學習問題很多女生學習問題較突出,厭學現象較為普遍。有的學生基礎不錯,但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缺乏毅力;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都較差。加之,由于中等職校學校學習壓力小,部分學校學習風氣較差,部分原本愛學習的學生也受到不良影響。
心理問題 中等職業學校女生正處于生理與心理迅速發育的時期。此時期,她們的心理狀況不穩定,比男生更敏感和多疑,更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據調查,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女生存在心理問題的約占總數的65%以上,主要表現為壓抑、煩惱、空虛、消極、自卑、暴躁、自控力差、情緒波動大、逆反心理嚴重等。
交友問題處于青春期的中等職業學校女生,情感豐富卻難于駕馭,加之課余時間比較充裕,內心有強烈的交友需要,但是她們對待同學、師長,缺乏理解與溝通,缺乏正確的交友觀。
原因分析
生理因素中等職業學校女生正處于第二個成長高峰期,生理發育逐漸成熟,但其心理發展相對滯后,以致她們很難正確地面對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及情感上遇到的各種困難;容易動感情,情緒極不穩定,加上不會自我調整,一旦遇到挫折,就會不知所措,產生煩躁、空虛、焦慮、害怕、緊張的情緒,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她們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心理因素首先,中職學校女生存在較為明顯的自卑情緒,而且是一種在極端自尊掩蓋下的自卑,她們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但是自尊心又很強,如果被別人瞧不起,就感到非常傷心。其次,學習動力嚴重不足,不知道自己該學什么。再次,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感到迷茫,對自己究竟喜歡做什么、將來能做什么不清楚,對未來的目標很不明確。表現為一年級剛進校時對現狀感到無奈;二年級時想要改變自己,但覺得毫無希望;三年級就業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又感覺得不到幫助。
自身因素首先,很多中職學校女生自我控制力較差、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各種不良誘惑。其次,她們對自己的目的、動機及實施行為,往往缺乏足夠的意志支撐,有時甚至放縱自己,隨波逐流。再次,當遇到困難時,她們往往會用不理智的行為、消極的態度和錯誤的方法來處理,具體表現為逃避、耽延、推卸責任等。
家庭因素一是家長文化素質較低, 教育方法不當。二是父母都忙于工作,對孩子放任不管。三是父母關系不和,或屬單親家庭,學生缺少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古怪。四是父母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女孩子在家庭中被忽略。五是家長“盼女成鳳”的心理,使女生感到壓力過大。
學校因素一是由于學校規章制度不完善和教育評價方法不合理,教學內容枯燥無味,不能充分調動女生的積極性。二是某些教師忽視她們的心理特點,在實施教育時,采用不恰當的方法,如體罰、污辱等,損傷了她們的自尊心,使部分女生的孤獨、自卑心理更加突出。三是有些問題女生,常被教師批評,以致失去上進心而自暴自棄。
社會因素一是由于社會思潮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風氣不同程度地侵蝕著部分學生的心靈,學生中暴露出不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問題。二是社會上一些人對職校學生的偏見和歧視,使得學生出現了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三是就業壓力的增大,使許多缺乏心理準備的學生無法承受,尤其是家庭較為困難的學生,這種壓力顯得更為明顯,進而影響她們正常的心理發展和正常的學習生活。
問題的矯正與控制
從嚴治校,齊抓共管,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一是學校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根據目前職校學生的情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二是學校要對那些嚴重擾亂學校教學秩序、道德敗壞而又屢教不改的學生,進行堅決清退。三是學校要積極改善教學生活設施,盡可能滿足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避免因對學校不滿情緒產生的違紀現象。四是學校要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如校園歌手賽、跳繩比賽等,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以消除她們的孤獨感和自卑感,增強其自信心。五是班主任應及時與問題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配合學校進行教育。通過齊抓共管,學校、家庭形成合力,杜絕或減少一些問題的發生。
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技巧學校應培養一支優秀的班主任隊伍。首先,作為班主任應加強學習,注重自身業務水平和班級管理技巧的提高。在日常管理中,首先注意“三心”,即耐心、細心、關心。在與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將心比心;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力爭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向你敞開心扉;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要多關心,盡量給予幫助。其次,工作中樹立“三先”理念:對有錯誤及有怨氣的學生“理為先”——以制度、道理和社會現實來教育、感化學生,號召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制定和執行制度“情為先”——建立充分體現原則性與以人為本的靈活性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接待家長“敬為先”——在尊重家長的前提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
完善評價機制,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一是要豐富班級的評價機制。調查發現,95%以上中職學校學生渴望受人注目,向往成功。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一方面,要有目的地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地完善班級的評價機制,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成良性循環。二是不只以分數的高低論“英雄”,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有的學生能吃苦耐勞,有的學生口才好,有的學生表演能力出色,有的學生做事嚴謹、踏實,有的學生善于交際……這樣看待學生,肯定能喚起她們積極向上的信心。三是開展多側面、多層次的評優活動。評優要遵循的原則是,“不求完美,但求有美”、“不求先進,只求長進”,從學生實際出發,突出“從某個方面評”和“與自己的過去比”,以個體榮譽和集體榮譽來肯定學生的哪怕極為微小的進步,引導學生向往榮譽,喚醒學生的上進心,克服自卑心理。四是強調過程評價。中職學校女生缺少自信心,意志薄弱,做事往往有頭無尾,過程評價猶如一個忠實的拉拉隊員,能不斷鼓舞她們的士氣,同時,過程評價還能避免以成敗論英雄,能讓每位學生體驗到成功帶來的愉悅??傊?,無論是學習過程,還是參加各類活動,對學生都給予及時的評價,在這些以肯定為主的評價中,逐步讓她們樹立信心。
引導學生正視心理問題,恰當地評價和接納自己首先,班主任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尊重學生,幫助她們分析和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然后根據自身情況,處理好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其次,學校要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學生在不同時期出現的各種問題,舉辦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與宣傳活動。再次,根據學生喜歡上網聊天的特點,可利用校園網絡,設立心理咨詢聊天室,逐步矯正她們的一些心理問題。
引導學生正確交友面對女生在情感方面的困擾,班主任和家長必須全面引導,及時疏導。應幫助她們建立正確的交友觀。例如,交友時要尊重對方,多從別人角度想問題,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友誼。強調在與異性交往時要注意把握分寸,不可過于親密,要自尊、自愛,培養健康的交友觀。
注意教育方法,講究批評的藝術性,提高教育效果中職校階段的女生,自我意識、自我感覺、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尊心等不斷增強,她們十分在意別人的態度。管得太多、太嚴,她們就會產生厭煩和逆反心理。比如犯了錯,95%以上的女生,都希望教師以提醒和個別批評的方式給予教育。所以,要使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師除了主動設法改善師生關系外,還得改變以往對學生出現錯誤就“窮追猛打”的教育方式,適當地給學生留一點緩沖的余地,給她們一點思考的時間,讓其自我反省和總結,把教師外在的教育內化為學生自我的認識。假如班主任一旦遇到學生犯錯,就在班里公開批評,或把學生找到辦公室,給予一番義正辭嚴的說教,效果未必好,甚至有的學生還會“破罐子破摔”;有些學生則口服心不服,認為當眾受批評傷了她們的自尊心,會產生抵觸情緒,如果方法使用過激,還會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對教育十分不利。雖說只要出于愛護,對學生嚴厲一些,她們應該也能接受,但良藥也未必一定要苦口,忠言也未必一定要逆耳。卡耐基也曾說:“從贊揚開始的批評總是比較讓人容易接受?!卑雅u寓于尊重之中、希望之中、諒解之中、激勵之中,盡量做到委婉含蓄,就事論事,把握時機,深入了解,找準癥結,這樣的批評更能為學生接受,教育效果也會更好。
以就業為導向,矯正學生無奈、無望、無助的心理狀況學校要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根本落腳點”的教育工作體系,注重對學生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職業規范、職業素質的培養與教育。具體做法是:(1)開設就業指導講座,組織學生對行業職業道德的內容、規范進行調查,對照自己,反省提高。(2)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擺正“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關系、“人生價值”與“艱苦創業”的關系、“自我發展”與“自我控制”的關系、“渴望競爭”與“缺乏勇氣”的關系。(3)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指導學生要根據自身素質、能力、特長、性格、志向、專業、適應性合理選擇力所能及的職業。(4)幫助學生合理定位,既要注意培養學生懂技術、能操作的優勢,又要看到社會需求和現實需求之間的差異,不能盲目攀登,要作最艱苦的準備,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身。(5)提供學生就業需求信息,指導學生認識形勢,認識市場,認識用人制度,認識就業特點。(6)幫助學生轉變觀念,指導學生自我介紹,自我推銷,引導學生大膽走進人才市場參與競爭。(7)指導學生進行個人形象設計。
重視審美教育,引導合理消費首先,要提高她們的審美情趣,通過主題班會、班主任講評及相關課程的審美知識教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審美知識、審美標準,提高學生的內在涵養。其次,要注入人文關懷,引導學生在發展個性的同時能夠積極關注他人、關注周圍、關注民生,杜絕學生因過于詮釋個性,造成個體與集體的割裂,教
育她們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和健康的消費觀,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具有更健全的身心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師群,屠榮生.師生溝通的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吳宗憲.青少年不良行為的矯治與防范[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
[3]倪敏.怎樣做好班主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4]王金國,吳麗萍.班主任工作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童巧云(1964—),女,高級講師,高級食品檢驗技師,研究方向為食品加工與檢驗專業的教學、中等專業教育研究、中職學生教育與管理研究。
(本欄責任編輯:張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