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見
摘要:針對職業教育的現狀和新時期學生的特點,高職班主任應具備職業教育理念,淡泊名利的高尚境界,多元智能教育觀,整體發展觀念及“六心”素質;還要培養自己的專業再學習能力,融合學校文化能力,“經營”班級能力,前瞻能力及創新求異能力。
關鍵詞:高職教育;班主任;素質;能力;培養
職業教育的大發展給許多初中畢業生帶來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同時也給職業院校發展帶來不可小視的難題。這些學生大多成績偏低,做事缺乏信心,人生目標模糊,價值觀念多元,思想與行為無定式,怪異甚至偏激,給學校管理工作帶來嚴峻挑戰。為此,必須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班主任隊伍,優化學生管理。筆者認為,遴選班主任可從基本素質和能力方面提出以下要求。
五年制高職班主任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高職教育有兩種,一種是高中后的高職教育,特點為“3+3”,另一種是初中后的五年制高職教育,突出特點是五年連貫,中間不脫節。兩種高職教育主體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基礎較好,文化知識水平較高,年齡較大且自律性強,而后者的可塑性強。針對后者的班主任要求能夠認清學生的差距和特點,具備五項基本素質。
具備職業教育理念這是指高職班主任應具有獻身職業教育的思想覺悟,具體表現在教師對《高等教育法》、《教師法》、《職業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學習認識的深度及內化為自身育人觀的程度。它是班主任教師素質的核心,對其他素質起引領作用,直接決定教師對職業教育的根本看法,決定教師的育人方向與標準,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具備淡泊名利的高尚境界名利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反映。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就要不斷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班主任辛勤工作不是為追逐名利,而是為提高學校學生管理的水平與效益。作為回報和激勵,學校應授予班主任恰當的榮譽,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個過程是對班主任名利觀的考驗。有的班主任為了一絲名利,鬧意氣,泄私憤,與學校領導及同事關系緊張,影響了班主任隊伍的穩定和純潔。高職班主任要做到榮譽面前不驕傲,利益前面不動心,自覺追求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奉獻社會的崇高境界,真正體現“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精神。
具備多元智能教育觀五年制高職學生多在學習方法、意志、適應能力及耐挫折能力等方面存在問題,但他們自我管理和參與社會實踐的欲望很強,有極強的自我表現意識。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啟示我們,要轉變對“有差別”的學生的教育觀念,實施鼓勵性評價,幫助學生找回自信,用成功教育理論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成功潛能,幫
助高職生走向成功。
具備整體發展觀念班主任要善于運用“木桶”法則,取長補短,使學生不斷進步,成為管理上的成功者。“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位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全局觀念,還要擔負起推廣經驗、模范帶頭、示范影響、創優爭先的職責,要以建設優秀學生管理隊伍為己任,識大體,顧大局,謙虛謹慎,團結互助,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全面提高育人水平。
具備“六心”素質班主任工作費心耗神,但只要班主任具備“六心”素質,能夠用心工作,面對學生,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做不好的工作,沒有帶不好的班級,班主任隊伍的素質就能提高,戰斗力就能增強。
1.責任心。責任心即自覺地把分內的事做好的態度,這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是連接學校與學生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班學生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責任心體現在上對學校負責,下對學生負責兩個方面。對學校負責是班主任對學校忠誠度的體現,對家長、學生負責是良心的體現,兩者都是班主任教師崗位職責與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2.仁愛心。可理解為愛護和了解學生的一切積極因素,包容學生的不足與缺點,幫助學生克服消極因素,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培養愛生情懷,可使教師深刻理解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正確理解“犯錯誤也是學生成長的一種方式”,以仁愛為杠桿,將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重要知識傳授給學生,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學會學習。用仁愛之心教育培養學生做好人,愛生如子,愛生如友,愛生如己,不要時時處處板起“師道尊嚴”的面孔,不要訓斥學生,更不要強迫學生,要像愛自己一樣愛學生,以學生為本,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尊重成長中的學生的個人意愿與主觀能動性。
3.坦誠心。即誠懇無私,是師生交往的根本,體現著雙方的誠意,也是師生能否成功交往的關鍵。班主任應率先向自己的學生敞開心扉,用公平公正的心態對待學生,自覺成為班集體中的一員。針對高職生多疑、排外、不穩定等心理特點,班主任要以誠為本,深入到每一位學生中間去,多與學生溝通情感,傾聽他們的心聲,做學生的心海領航員,共同駕舟駛向成功的彼岸。
4.豁達心。是指班主任應具備性格開朗、氣度寬宏的心態。凡事要樂觀向上,心態平和,遇事冷靜,做到心中有數,掌握分寸,處理問題不偏不倚,學會用“心”化解矛盾,用微笑取代呵斥,用鼓勵取代挑剔,用表揚取代批評,用大度取代狹隘,用真誠贏得理解。
5.恒心。班主任教師保持工作的持久毅力,靠的就是一顆恒心,它是虎頭蛇尾工作態度的天敵。有的班級開局良好,固然與班主任的敬業分不開,但長時間管理單一化,會使部分班主任工作出現疲沓現象,管理松懈,不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僅憑感覺與經驗處理問題,方法過于簡單,治標不治本,導致班級管理產生“拐點”,出現下滑。有的班級雖然開局并不理想,但只要班主任不言放棄,事必躬親,不畏困難,不達目的不罷休,點滴凝聚班級力量,找準班級合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能帶領班級實現發展目標。
6.忍耐心。就是不急躁、能持久的心理狀態,這是班主任引導學生走出誤區的關鍵,常與恒心結合,具體而言就是要戰勝無聊,甘于寂寞,克服焦躁。一個四五十人的班級,即使是優秀班級也說不準會有什么事情發生,這不可怕,重要的是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有小鳥筑巢般的細致與耐心,要有隨時處理學生成長與班級進步中的各種問題的耐心,不能發生一點事情就埋怨學生,更不應指望班主任的工作一勞永逸。
除上述基本素質外,像班主任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人格魅力等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班主任素質的高低往往決定著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五年制高職班主任的能力
能力,俗稱本領,是人在運用智力、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反復訓練獲得的。素質與能力有著天然內在的必然聯系。素質高是具備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并可通過不斷的實踐活動進一步轉化為能力。高職班主任應培養自身的以下能力。
專業再學習能力學生喜歡學識淵博、思維活躍的班主任教師,今天的班主任既要專,又要全。班主任教師要不斷學習,了解學生的專業課程體系,明確專業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方案,熟悉專業發展方向,拉近師生專業情感,修補專業隔閡,使師生感情升華。班主任還應研究職業教育的規律,把握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就業為導向,開展就業創業教育。調查顯示,學生喜歡與班主任談就業創業的話題,班主任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培養更多的興奮點,在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方面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做學生職業生涯的引路人。
融合學校文化能力學校文化是在學校工作中形成的特殊文化,體現的是在社會背景下以學校為地理環境圈,由全體師生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與創造出來,為學校人所認同并遵循的價值觀、精神、行為準則及其規章制度、行為方式、物質設施等物質與精神形態的總和與結晶,其本質意義在于影響與制約學校人的發展,其最高價值在于促進學校人的發展,是一個學校辦學理念、辦學水平、人文精神等的綜合表現,是師生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是衡量學校辦學競爭力的標志。班主任教師要自覺接受、認同學校文化,把它“拷貝”到自己的潛意識中去,并與之融合,外化為個人行為,如此才能有利于個人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利于鍛煉自己的工作耐挫力,有利于育人能力的提高,并可以給學校的發展補充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驅動學校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
“經營”班級能力一直以來,我們把“管理”作為學校育人的重要手段,往往是“管”多“理”少,或者“管”而不“理”,命令多,疏理少,強制學生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在這種事先設計好的“模具”里生產“人才”,學生多是被動發展,培養出的學生不適應社會需要,與注重“以人為本”,強調“個性發展”的育人要求相背離。一個班級從一般到特殊,再到先進,不是“管”出來的,而是用心“理”出來的。要像辦企業那樣經營班級,把它作為一項事業去追求。經營好班級,班主任必須擁有兩件“法寶”,一是駕馭班級的能力,在突遇偶發事件時能處變不驚,思路清晰,妥善處理問題,是班主任綜合能力的體現;二是點面結合的能力,“面”是指創建先進班集體,全面進步,不斷提高工作要求,“點”是因材施教,突出優等生的培養與后進生的轉化,既強調“面”的目標性,又突出“點”的影響力,點面結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發展。因此,新時期高職班主任要積極轉變育人觀念,創新育人方法,牢固樹立“好班級是經營出來的”理念。
前瞻能力班主任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動態,在仔細揣摩、縝密分析的基礎上對“問題學生”的思想行為作出準確預見。要善于觀察,細心地了解學生,指導學生,做學生人生的引路人。現在的高職學生絕大多數思維活躍,模仿能力強,思想變化快,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求新求異,而且較為隱蔽,這就需要班主任及時發現并預見學生在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學習狀況及心理狀態等方面出現的征兆,及時進行調整、引導和幫助,將潛在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使學生走上正軌。班主任具備這樣的能力,就可以有效防止惡性事件的發生,對社會、學校及學生的安全意義重大。
創新求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對于班級而言,是創優爭先的核心競爭力,對班主任而言,則是持續進步的內驅力。班主任要在工作經驗不斷豐富并利用其解決新問題時,不被經驗束縛,敢于突破憑經驗管理的羈絆,求新求變,不斷創新工作方法與技巧,形成獨特有效的管理方式。
實踐證明,許多優秀的高職班主任大都具備良好的素質與較強的能力,上述的“5+5”素質與能力正越來越多地被用來作為選拔班主任人才的基本條件。適應高職教育的需要,選拔素質高、能力強的教師加以培養與鍛煉,必將有利于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學管隊伍,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職成司.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的通知[E].2000.
[2]劉想元.用“成功教育”理論幫助高職生走向成功[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 6(3).
[3]胡靜.高校育人管見[J].科技資訊,2005,(26).
作者簡介:
張見(1969—),男,江蘇睢寧人,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德育教研室主任,講師,安徽師范大學思政教育專業2007級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