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檀
不管任何理由,都無法阻擋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時也勢也,不可逆也。
易綱先生接手外管局局長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從小步徐走變成大步快進。人民幣國際化開弓沒有回頭箭。
兩則消息印證了這一點。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的公布,我國已簽署了從該機構購買價值約500億美元的IMF債券的協議,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相應的特別提款權(SDR)計算價值,參照8月25日匯率,向IMF轉入人民幣。另外,中國銀行(BOC)即將推出一系列在瑞士運營、以人民幣計價的基金,目標客戶是渴望參與國際股票和債券投資的富裕的中國投資者,以及有意在中國金融市場分一杯羹的國際投資者。這些基金將降低對人民幣投資的一些限制。
自從推行人民幣邊境貿易結算后,人民幣國際化路徑非常明確。但人民幣結算效果不如人意,除了與中國有生意交往的極少數境外企業,多數企業對于持有人民幣并不熱心。由于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在中國境內的投資受到限制,對于境外守法人士而言,幾乎沒有投資功能,也就缺乏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開展人民幣貿易結算的試點商業銀行可以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境外參加行簽訂人民幣代理結算協議,為其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代理境外銀行進行人民幣支付,但此舉有違國際慣例,國外銀行很少愿意將此等商業秘密與國內銀行共享。
中國央行致力于改變人民幣不受歡迎的局面——中國用人民幣購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次發行的債券,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支持,有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與外匯儲備的多元化。同時此舉是在國際重要金融機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使用獲得的人民幣直接向其他機構發放人民幣貸款,而這些經濟體愿意將獲得的人民幣資產作為官方外匯儲備資產,意味著人民幣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而中國銀行在在瑞士注冊基金,讓投資者能夠投資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類型,這在中國金融歷史上尚屬首次。這將使中國投資者得以投資于國際金融市場,而不用承擔外幣風險,同時,國際投資者能夠通過受瑞士監管的產品,實現對人民幣和中國市場的投資。很明顯,政府在為持有人民幣的人開拓投資渠道,增強人民幣的吸引力。
人民幣剛剛邁出結算的一步,短時間內推出了投資功能,形象地詮釋了什么叫做開弓沒有回頭箭。
當然,如此快的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意味著相應的風險,最主要的風險是資本項目項下不可控,熱錢進出加快,由于港澳、東盟等地區是人民幣結算的重點區域,這些地區的地下錢莊非常發達。中國準備開通港股直通車時,導致香港股市價格急升,當內地股市大旺時,深圳等地出現排隊兌現鈔的情況,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之快,風險比港股直通車有過之而無不及。東亞國家在東亞金融危機之時,無不受到國際熱錢猛烈攻擊,必須傾舉國之力才能擊退。一旦人民幣國際化,熱錢可以較大規模地進入香港與內地市場,通過金融工具放大貨幣杠桿,中國的資本泡沫與通脹、通縮壓力如何解決?并且,內地還沒有形成市場化的利率,一旦熱錢沖擊,內地市場利率如何形成?
但不管任何理由,都無法阻擋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時也勢也,不可逆也。
換一種思維,如果人民幣不能國際化,就意味著中國的貨幣主導權操縱于美元投資者之手,中國央行只能跟隨著美聯儲身后亦步亦趨,根據美國的經濟狀況而不是中國的經濟狀況制訂利率政策,這對于中國這么一個大國經濟而言,同樣是不可思議的、是可笑的。并且,用一把失去準心的貨幣尺子衡量中國產品、投資品的價格,會導致所有的價格全部失真。對內放開市場建立市場化的利率基準,對外穩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想讓人民幣政策保持獨立與尊嚴,舍此無他路可走。希望易綱先生成為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