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冰
江蘇省委組織部說,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培養計劃,把民企的優秀人才團結、凝聚到黨的周圍。因為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不僅是寶貴的社會資源,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可以說,培養計劃是加強非公黨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戰略選擇。
胡斌飆車撞人案、法拉利車隊在成渝高速上演“生死時速”,“富二代”早已被層出不窮的負面新聞貼上了紈绔子弟的標簽。近期,隨著江蘇省委組織部宣布培養包含“富二代”在內的千名企業家后備人才計劃啟動,“富二代”再次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與“富二代”一同被卷入漩渦中心的還有江蘇省委組織部。
不少人質疑,地方政府把扶持之手伸到了企業內部接班人的培訓上,是不是伸錯了地方?政府要操心的事情實在太多,與其把心思放在“富二代”的培養上,不如多關注關注農村的失學兒童。
另外,這免費培訓的午餐究竟是誰來買單?有何依據?最讓人疑竇叢生的還是培訓效果。“富二代”究竟能在課堂上學到多少經營管理技巧?它和傳統的MBA、EMBA區別在哪里?它又能怎樣讓“富二代”“對黨有感情”、“帶頭跟黨走”?
上月,江蘇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就以上問題接受了《新民周刊》記者的專訪。
媒體放大鏡下的“炙烤”使得江蘇省委組織部的相關領導壓力陡增。一些不同的聲音讓他們開始謹慎面對媒體,甚至希望不要再就此事有任何議論。但民眾心中的疑慮需要有個解答。
培養,早已有之
江蘇省委組織部的相關負責人指出,在他們看來,“民營企業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黨組織應該把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作為人才之家的組織部門,服務企業家、團結企業家、凝聚企業家,培養企業家后備人才,使他們盡快走向前臺,成為江蘇民營經濟新一輪發展的新一代領軍人物,不僅是企業家的最大心愿,更加加強非公企業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
其實早在2004年,江蘇省就開展過示范培訓。當初參加培訓的400名成員中不乏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在為期3天的集中培訓中,包括政策解讀、企業家與領導對話、企業家現身說法等內容。據說這個免費培訓在當時引起了很大反響,“負責人事的領導當場就把手機號公布給企業家,表示愿意隨時隨地為他們服務”。
自此以后,江蘇省培訓民營企業家的活動就沒有中斷過,送企業家去國內外培訓幾乎成為省市政府工作中的一種常態。江陰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錫南表示,他們把選送企業家外出培訓作為對企業家的最大獎勵。自2007年以來,每年由市委、市政府出資1000多萬元組織企業家和企業后備人才分類別、分批次,赴美國、德國、日本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培訓。
這和江蘇省的特殊省情有關。眼下,江蘇省的民營經濟支撐起江蘇經濟半邊天,在全省經濟總量的比例高達51.3%。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正好處于交接班的歷史輪回之中。在這樣一個“歷史轉折關頭”,作為民營經濟大省的江蘇主動站出來幫上一把,有其十分自然的一面。在江蘇省委組織部負責人的談話中,“服務”二字多次出現。在他們看來,服務民營企業,團結民營企業家是他們的工作之一。能否有個高素質、德才兼備的接班人,不僅事關企業自身興衰,也與全省經濟發展、百姓就業息息相關。
特別是在2006年中組部提出要抓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之后,江蘇省3萬多家規模以上非公企業中有99%建立了黨組織。由國企、民企共建黨組織的統籌共建模式,被視為開放式的新型黨建模式。像培養黨員干部一樣培養非公企業人才成為此中應有之義。
中央組織部組織局徐彥軍副局長在出席8月15日“深化統籌共建促進科學發展”的江蘇企業家高層峰會時說到——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又啟動人才培養計劃,利用優良傳統,發揮我們老一輩企業家黨的工作者的優勢,培養新的接班人非常重要,把領軍人物培養成黨員,培養成聽黨話、跟黨走,這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于強化我們的執政地位、鞏固我們的執政基礎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新形勢下我們要更加重視他們,關心他們,培養他們,把他們融進我們的后備人才隊伍,干部隊伍的培養計劃中,為我們下一步的經濟騰飛、下一波的經濟發展,為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力量。
不僅僅是“富二代”
就在江蘇企業家高層峰會召開的當天上午,江蘇省企業家高層峰會啟動了千名企業家后備人才培養計劃。82歲的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一下子收了兩個“富二代”高徒。一個是來自大豐的豐山集團副董事長殷華,一個是海歸儒商高曉東。高曉東的父親是常熟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高德康。
與此同時,江蘇省工商局局長佘義合、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南京證券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東以及江蘇銀行董事長黃志偉也在這一天有了他們這輩子的第一個徒弟。他們的徒弟包括法爾勝集團公司副董事長、黨委書記周江,沙鋼“少帥”沈彬等。
老書記收了“富二代”當徒弟,這條新聞很快攀升到各大網站的重要位置。兩代人身上特有的符號反差讓人們饒有興味地品評這段新聞的同時,也開始質疑起培養“富二代”的人才計劃。面對質疑,江蘇省委組織部的相關負責人解釋,通過幾年的工作積累,他們發現這類短期高質量的培訓得到了企業家的理解和支持。“這些在各行業挑大梁的民企,脫胎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鄉鎮企業,又受惠于十五大以后市場經濟的大發展。老一代企業家經過艱苦創業,感受到黨的富民政策的實惠,認為自己的成功得
益于黨的支持,對黨充滿了感情。他們這一輩的優良傳統需要通過黨組織的引導傳承下去。”
而在省委組織部一份對江蘇省250強民營企業和100家成長型民營企業的調查顯示,在這350家民營企業的接班人中,有85.4%的人有參加黨組織培養的意愿。也就是說,不僅老一輩企業家有意愿,年輕一代也有意愿參加黨的培養。記者了解到,沙鋼集團掌門人沈文榮之子沈彬大學時就已經入黨,波司登“少東”高曉東今年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這位負責人還特別指出,“我們的計劃針對兩種人,一是大型民營企業接班人,二是成長型民營企業負責人。調查顯示,企業上報的后備人才是企業老板子女的,占41.8%,與企業家是親屬關系的(含子女)的,占總數的63.6%。”
“由于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家族企業‘子承父業的現象比較普遍,‘富二代在我們的培養人選中會占較大比重,但決不是后備人才的全部。”該負責人還強調,即使是“富二代”,也有具體條件的要求,必須是40歲以下,大學以上文化,政治素質好、經營管理強、社會形象好、有一定的發展潛力。成為后備人才,除了企業的推薦外,還必須經過企業黨組織的認可,地方組織部門的審核。
在他們眼中,有遠見的企業家多半會把接班人放到基層摸爬滾打,他們有“富二代“的身份,卻沒有“富二代”的待遇。一個現成的例子是現年30歲、曾留學英國的沙鋼集團財務總監沈彬。雖然是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之子,但他在大學畢業后,還是先到其他公司干了四年,外貿企業、船運公司都呆過,為的就是積累經驗,從基層做起。直到2007年沈彬才低調進入沙鋼。
另一方面,“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培訓,不同于EMBA等學歷教育,或是其他技能培訓班,這是黨建工作的一部分。江蘇很特殊,大部分民營企業是國企改制形成的,企業家對黨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們的下一代,以及成長型民營企業的負責人,他們學歷高,頭腦聰明,但對黨的了解和情感,與他們父輩相比,需要進一步強化。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培養計劃,把民企的優秀人才團結、凝聚到黨的周圍。因為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不僅是寶貴的社會資源,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可以說,培養計劃是加強非公黨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戰略選擇。”
“這次峰會上只是剛剛啟動了這一培養計劃,具體培訓費用還待進一步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四種培養方式黨校學習、基地培訓、導師幫帶、國企掛職,其中導師幫帶和國企掛職都是免費的。到黨校學習和基地培訓,我們將收取少量的講課費和書本費。我們考慮可以從人才工作專項經費中適當補貼一部分。因為民營企業也是重要的納稅人,培養好民營企業家接班人,受益的是整個社會。對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進行培養,為他們提供服務,也是各級黨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
同時,這位負責人還強調,政府公共財政并非只在民營企業接班人培訓上有資金投入,這幾年在轉業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創業創新人才、農村黨員和致富骨干的培訓方面,都有巨大的投入,民企后備人才的培訓,只是公共財政對人力資源培訓投入的一小部分。
導師幫帶
江蘇省委組織部此次培養民企接班人的手段和對國企后備干部的培養有著很大的不同,采取了導師制的新鮮方式。入選的導師是“具有豐富黨務工作經驗、經營實績突出、社會形象好的黨員企業家及部分機關黨員領到干部”。
當記者質疑領導干部當導師會不會讓一些“徒弟”看中其中蘊含的權力尋租可能而趨之若鶩時,江蘇省委組織部門的負責人認為我黨對一把手有嚴格的監督制度,再加上他們相信選拔出來的后備人才具有的素質,所以并不擔心此種可能性的發生。
然而,人們還是不可避免地從中讀出了這樣的弦外之音:能夠進入此計劃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與政府的良好關系更進一層,即便不能從政府獲得額外的關照,一旦遭遇不公平的商業損害之時亦可有渠道擺平。或許,這是很多民企以及民營企業家們的現實心態。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計劃甫一出爐,企業家紛紛熱衷于讓黨幫自己培養接班人了。
省委組織部負責人指出,老一代企業家在年齡、閱歷上與新一代存在著巨大差異,而且企業之間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組織部門僅僅是搭建一個平臺,讓后備人才能夠在創業精神、做人之道、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得到言傳身教,從而提升個人的眼界和胸襟。
在當天的拜師儀式上,82歲的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剛剛收了個大徒弟。一個出人意料的場面就出現了,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帶著溫文爾雅的“海歸”兒子高曉東一路奔到吳仁寶面前,代兒子開口希望能夠拜吳仁寶為師。
吳仁寶一下子樂了,幾乎考慮也沒考慮,就說道:“我愿意!”并幽默地表示:“只有高徒,沒有高師,何況我這個徒弟還姓‘高。”
“企業做得再好,兒子沒培養好,等于沒做好!這次我把兒子送給吳老書記做徒弟,放心了!”高德康要兒子好好學習老書記的“激情、創新、務實、誠信和責任心”。
儀式結束,西裝革履、帥氣逼人的高曉東被一幫女記者團團圍住,略帶尷尬地回答了年齡、學歷、回國年限等一系列個人問題之后,才終于有機會談談自己對拜師一事的看法。“吳老是中國民營企業界泰斗級人物,能拜他為師非常開心。做好企業回報社會,這種精神是我今后學習的目標。”高曉東表示他和沙鋼的沈彬很快就將去華西村學習。
江蘇省委組織部門此番培訓計劃是省里從江蘇百強民營企業中選拔50名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由省委組織部會同省委統戰部、省委國資委和團省委進行重點培養。其余人選由各市委組織部會同有關部門從規模以上民營企業中選拔培養。原則上蘇南各市不少于100名,蘇中各市不少于80名,蘇北各市不少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