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巴塘弦子

2009-06-02 06:32:28康.格桑梅朵
音樂探索 2009年4期

康.格桑梅朵

摘要:在文化人類學的視野中,藏族音樂、舞蹈等藝術是文化的象征,它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藝術本身,它外顯為獨特的技術與藝術形態;二是這些技術和藝術形態背后內隱的民族文化價值和意義,在這里,形態和文化是不可分隔的。作為文化品類之一的“弦子”歌舞不僅是藏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傳統藝術形式,也是集歌、舞、詞、曲為一體的民間大眾藝術,而巴塘弦子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精品之一。文章從文化人類學的視野,對巴塘弦子表現的藝術形式、題材內容、藝術特色和審美特征作了較系統的論述,同時,也考察了巴塘弦子與藏族農耕文明之間的關系及其在藏民族生活中的人文社會功能作用。

關鍵詞:巴塘弦子;藏族農耕文明;藝術審美;人文功能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172(2009)04-0033-06

弦子,是藏族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歌舞藝術形式。藏語稱“諧”,是歌舞的意思,全稱“嘎諧”,意為圈舞,亦稱“康諧”,即康巴人跳的舞;或“巴諧”,即巴塘弦子。弦子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它植根于藏族遠古游牧文化,形成于農耕生活,產生于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在經歷了祭祀、祈年、求福、悅神、娛人的漫長歲月和發展演變后,才形成今天這樣成熟的集詩、琴、歌、舞為一體的民間綜合藝術形式。弦子是一種由領舞者邊拉奏弦胡,藏語稱“嗶旺”①,其余男女舞眾則一起圍圈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這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自娛性、群娛性、觀賞性、抒發性很強的民間大眾歌舞藝術。作為一種文化,弦子也是對當地民間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傳統歷史文化等的客觀反映。筆者于2007年8月1日至21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西藏昌都芒康、云南德欽等地進行了3周的實地田野調查后形成此文。

一、巴塘弦子的歷史文化

將巴塘弦子歌舞作為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藝術來進行研究,通常會被理解為用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方法去對作為文化現象之一的藝術進行研究,然而作為跨學科的藝術人類學研究并不僅僅是藝術與人類學在形式上的結合,而應是運用人類學的理念對藝術的重新認識與理解。雖然當代人類學多元化發展流派紛呈,但是學科的兩個主要核心理念已被絕大多數學者達成共識:一是主張文化相對論,承認和尊重文化多樣性;二是主張文化整體論,即將各種文化事項看作不可分割的整體,將研究對象放在具體的場景中加以了解。藝術家注重其藝術的、美學的意義,而文化人類學者則注重對其文化意義的探討。

當代人類學家在大量的跨文化研究中已經指出了“審美”多樣性的客觀存在,對文化中心主義的西方“藝術”的概念和標準進行挑戰。本文試圖借鑒人類學的研究方法,以文化多樣性為研究視角,將藏族民間歌舞藝術巴塘弦子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置入藏民族的審美傳統中進行考量,分析其發展源流、藝術形式、表現題材、藝術特色和審美特征,彰顯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人文精神。

(一)中國民間弦子藝術之鄉——巴塘

在康巴這塊古樸而神奇的土地上,藏族人民不僅孕育發展了屬于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創造出了獨具雪域風采的民間歌舞藝術。蜚聲世界藝壇的“巴塘弦子”即是如繁星般璀璨奪目的眾多藏族歌舞文化中的一顆明星。

巴塘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的金沙江畔,地處川滇藏三省區結合部,東北部屬山地草原區,中部和西北部屬高山峽谷區,西南部屬金沙江河谷區,全縣平均海拔3300米以上,幅員面積7844平方公里,人口4.5萬,其中藏族占95%,是一個以藏民族為主體的民族聚居縣。巴塘,最早見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實錄》,系藏語譯音,意為“綿羊聲壩”,含吉祥之意。據說縣城駐地夏邛鎮,原系四面環山的綠野中的一片草灘,牛羊成群,到處都能聽到“咩咩”聲,藏語“咩”即為“巴”音,故以聲音定地名,曰“巴塘”。

弦子歌舞盛行于整個康巴地區,它包括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昌都、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玉樹、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弦子以其濃烈的格調和區域性風采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風格流派,從而賦予了弦子異彩紛呈的面貌特征:如悠揚輕盈的巴塘弦子、豪放莊重的芒康弦子、瀟灑活潑的昌都弦子、韻味獨特的鹽井弦子、質樸歡快的德欽弦子等。僅巴塘弦子而言,就可分為中咱、中心絨、巴塘城區3種不同類型。巴塘弦子以其獨特的風情韻致、婀娜飄逸的舞姿,優美動聽的曲調和豐富多彩的歌詞內容在藏區享有極高的聲譽。1988年,巴塘縣所在地夏邛鎮被命名為“四川省特色(弦子)文化鄉(鎮)”;2000年5月,國家又將巴塘縣正式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弦子)之鄉”。

任何一種藝術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孕育而成的,巴塘弦子也不例外。人類學研究視野下的巴塘弦子是藏民族文化的一種表述形式,而要對一種藝術有深入的理解,必須對藝術進行全方位的關注。因而,對巴塘弦子不能僅從藝術層面上進行研究,還要看到它與其它各種文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將其置于整體文化中來觀察理解。巴塘弦子除具有獨特的藝術形態和表現方式之外,它還世世代代沉淀在人們意識深層和社會心理機制中,蘊含著非常復雜而又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意義。而這種藝術形式在巴塘乃至整個地區的廣泛流傳,與這一地區特殊的社會結構密切相關,并在當地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文化功能作用。

(二)悠遠而古老的藏族歌舞傳統

藏族傳統“音樂、舞蹈和戲劇同樣起源于人類的生產勞動與社會生活,音樂、舞蹈和戲劇與歌謠有密切關系,原始民族往往是且歌且舞,沒有歌而不舞或舞而不歌的。”②原始舞蹈往往就是以藝術的形式再現勞動生產和生活活動的,同時,原始的歌舞還與宗教活動有關。藏傳寺院的宗教法舞—— “羌姆”,就是在原始擬獸舞、面具舞、巫舞和祭祀舞的基礎上發展到具備一定的程式性而成為宗教舞蹈的。

“藏族歌舞起源的確切時間尚無資料記載而無法定論,但歌舞產生于勞動和生活是肯定的。藏族的許多舞蹈是先民們在游牧狩獵、農耕勞作中模仿各種飛禽走獸的動作和勞動生產動作的基礎上,經過提煉加工后發展起來的。如孔雀吸水舞、兔子跳躍舞、雄鷹展翅舞、婦女紡織舞、男子技藝舞、打青稞舞和擠奶舞等無不是這樣。”

“歌也是如此。它最早是原始人類模仿日夜相伴的各種飛鳥走獸的聲音,最后經過勞動生活的提煉深化后逐步形成。”

藏族歌舞的起源有個動聽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藏王要修建一座王宮,召集四方的男女勞務。王宮建在格桑湖旁。當時沒有歌和舞,沉重的勞動使人們喘不過氣來。只有對著格桑湖發呆。湖水清澈如鏡,當姑娘們走過湖邊時照見自己像一群孔雀,感到格外高興;小伙子們路經湖邊時,照見自己像展翅的雄鷹,感到無比自豪。這時,有的對著湖水展容,有的甩袖,有的踢腿,全身的勞累好像被湖水完全洗盡。格桑湖也發出悅耳的聲音,湖邊的百鳥也隨之啼鳴。他們模仿著水聲和鳥聲,一邊勞動,一邊哼唱,驅走了一身的疲勞。湖水的聲音和百鳥的聲音千變萬化,每人學唱的也不盡相同,加上各人把自己的情感溶解在聲音里,使聲音變得娓娓動聽。經過不斷琢磨、提煉,久而久之,這些動作變成了舞蹈,這些聲音變成了歌曲。藏族的歌舞由此而產生。這則傳說形象生動地說明了歌舞產生于勞動生活,歌舞是為解除身心疲勞、增加生活娛樂的精神食糧。”③

根據近年來考古發現和出土的遠古巖畫、陶器、古代壁畫的有關舞蹈圖像遺存印證:至少在距今10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了遠古人類以宗教祭祀內容為主的歌舞藝術活動蹤跡。距今約3000多年前的甘肅黑山巖畫中就出現了列隊而舞或圍圈起舞的畫面:如內蒙陰山巖畫中4個主要人物連臂而舞;寧夏賀蘭山巖畫中6人一排連臂起舞,人物均著長袍,頭戴大沿帽,舞人的上方還有一個突出的人物,像是歌舞的指揮者。此幅巖畫表現的主題是一次原始先民的宗教祭祀活動儀式。在青海野牛溝巖畫中也發現有生動的連臂舞造型。

“更具歷史文化價值的是屬于古代藏屬地域的青海大通上孫家寨馬家窯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彩陶盆,盆內壁面繪有手拉手的人物群像,5人一組,共三組。15人組成一個圓圈,并肩攜手,頭面向右前方,右腿向左前方跨出,作歡快的舞蹈狀。這些人物皆腰系獸皮,頭部均有一條類似發辮狀的飾物飄出甩向一邊,臀部亦斜伸出一尖狀飾物,表現出裙子在起舞時的飄動,給人以動態感和節律感。那簡練的線條、勻稱的體態、生動的人物造型和輕盈傳神的舞姿,再現了原始人類歡歌樂舞的景象,有著極高的人文審美價值。陶盆因其造型為手拉手的群舞形象故定器名為‘舞蹈紋彩陶盆。也稱此手拉手的舞蹈為‘連臂舞。1995年8月,青海海南州宗日馬家窯文化墓葬中又出土一件舞蹈盆,紋飾亦為內彩手拉手人群,共兩組;一組12人,另一組13人。從人數的眾多可見遠古人類已有了規模可觀的群舞形式,和彩陶盆所繪的圓形群舞組合來看,稱它為圈舞絕非巧合。可見這類手拉手呈圓圈狀的群舞形象應是新石器時代巖畫和彩陶藝術中的一個常見主題。它再現了古代先民以宗教活動為目的的文化藝術創造活動,客觀上也為后世歌舞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形象直觀的參照。”④

與弦子歌舞緊密相關的民間樂器弦胡起源的歷史也是十分久遠的,據藏族音樂家邊多先生認為:“根據有關記載說明,大致在公元633年左右,西藏已擁有一種名叫‘比旺琴的弦樂。”“關于這一弦樂的史料,在《西藏王臣記》中載‘為了消散法王(松贊干布)的憂悶,面戴獅子、牦牛和老虎等面具表演阿卓和噶爾舞的人們,奏起巨鼓、比旺和饒鈸,盡情歡舞和演戲……。”⑤

(三)藏族農耕文明孕育的巴塘弦子

弦子之鄉巴塘,因海拔相對較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被稱為“高原江南”,是典型的以農耕為主、牧業為輔的富庶之地。人們結束了早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日子,以固定的山鄉村寨為點,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的定居生活。生活習俗的改變必然導致先民文化形態的變革和對新的精神生活追求,原始的歌舞便首當其沖。

對此,英國文化人類學的奠基人泰勒先生在其所著《原始文化》中寫到:“文化或文明,就其寬范的民族學意義來說,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⑥泰勒是把文化作為一個復合整體來看待的。巴塘弦子的原型正是遠古時期民間宗教祭祀活動時所跳的圈舞,藏語稱“歌卓”。據傳巴塘“歌卓”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500年前的遠古游牧部落時期,藏族先民崇信一種萬物有靈、自然崇拜的本土宗教苯教,并以圖騰崇拜、祖先信仰、迷信鬼神為特征,祭祀活動成為原始先民最重要的宗教儀式,由此便產生了一種群歌群舞的祭祀舞蹈。“原始舞蹈所要表達的思想意識是對自然的敬畏和對超自然力量(鬼神)的想象。人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延續的希望是宗教產生的根源。而舞蹈是人們用來愉悅神靈和驅魔避害的方式。”⑦每當部落舉行祭祀儀式時,參加者由長者排頭自然分成兩排,不論男女老幼相互牽手或搭肩抱腰、彎腰垂首、弓腿輪步、即興齊唱,圍著篝火而舞。這種舞蹈無樂器伴奏,兩排舞者一唱一應或一應一答。每唱完一遍3段作的歌詞后,即回繞周場,繼續歌舞,后人稱此種形式為“歌卓”。這種祭祀歌舞直到現在還在民間流行,并成為弦子歌舞中的保留形式。從“歌卓”中又逐步演變出歌(藏語“洛”)、舞(藏語“卓”)、弦子(藏語“諧”)、舞蹈(藏語“夏卓”)4個種類。它們相互之間聯系緊密,不能完全分割。

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代贊普王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諸部后建都拉薩,拓疆擴土,發展農牧業生產,同時,廣開國門引進佛教,由此開啟了融佛苯為一體的藏傳佛教文化的新紀元。佛教和佛教藝術隨之傳入,同樣是作為祭祀儀式表演的“羌姆”宗教法舞以完整的表演形式、深刻的佛學哲理,藝術化的表現手法和神秘的象征內涵在各地興起,逐步取代了原始質樸的“歌卓”祭祀歌舞。受到沖擊的“歌卓”只得逐步演變為在生產勞動之余,時令佳節之時跳的具有民間民俗文化特色的集體舞。后由于舞蹈的宗教色彩逐漸淡化,世俗化的趨勢越發明顯;功能形式的演變,題材內容的更新使得“歌卓”的隊形也由莊重的兩排變成更具親和力的圈形;舞姿也由肅穆的彎腰垂首、踏步勾腿,變為手舞足蹈、長袖飄飛的歡歌樂舞,整體給人以舒展活脫、節奏鮮明、輕快婀娜的藝術美感;同時,表演時間、地點、表演人群、表現形式更為自由隨意。其后又加進了弦胡伴奏,形式更加完美,這便是巴塘弦子最早的雛形。

二、巴塘弦子的藝術審美

巴塘弦子歌舞是以人類特有的生理體質為基礎,用肢體語言、音樂、歌表現人類文化的藝術。人們借助了手舞足蹈的形式,把想象的、觀念的、整合著多種文化因素的東西化為形象性的、象征性的歌舞形態來轉述我們對生命及自然規律的認識。用人體的“形”,動作語言的“聲”和舞動的“情”表現生活和抒發情感,是藏族民間歌舞藝術獨特的文化魅力之所在。

(一)巴塘弦子的表現形式

弦子在巴塘非常普及,男女老少在祝壽賀歲、喬遷新居、親朋聚會、通婚嫁娶時均以跳弦子為最好的表達方式。可以說弦子已滲透到巴塘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每一位巴塘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1、不拘一格的表現形式

巴塘弦子的表現形式不受人數和場地限制,每逢鮮花盛開、氣候宜人的時節,巴塘人都要玩“林卡”、“要壩子”、賽馬和商貿交易。而跳弦子成為人們貫穿始終的中心活動。少則十幾人、幾十人,多則數百人,凡喜慶節日參舞者必身著華麗服飾,男女各半,男操弦胡,女揮長袖。領舞的弦胡手,在排頭弦胡手的帶領下,男性在前,女性在后,并按能歌善舞之長者在前的習俗,圍成圓圈,沿順時針方向足踏節拍,激情高歌,翩翩而舞。輕快的舞步、嘹亮的歌聲、飄揚的彩袖,伴隨悠揚的弦音,把舞蹈者和觀賞者帶到一種難以忘懷、如癡如醉的境界。表演中,每一舞曲的速度由慢逐漸加快,把氣氛推向高潮,一段弦子結束時,所有參舞者齊聲高呼“諧亞雄”,意即跳得好。在稍事休息的時候,主辦方會端上青稞酒挨個請舞者品飲,如此一曲曲跳下去,盡興方止。

2、生動活潑的節律隊形

巴塘弦子歌舞具有旋律和諧、節奏平穩,隊形變化講究對稱等基本特征。巴塘弦子在發展中保留了一些雪域先民原始祭祀舞的元素,但又給予了發展。其舞蹈隊形變化多端,或圍火成圈而舞,或圈圈相繞起步,或螺旋回環而跳,或列隊交叉邁足,無不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加之巴塘弦子曲調優美委婉、舞姿婀娜飄逸、歌詞精煉通俗,易記、易學、易跳、易唱,所以很快在村寨牧場廣為流傳,成為在藏區獨樹一幟的民間傳統歌舞藝術形式。

(二)巴塘弦子表現的題材內容

1、題材豐富的弦子唱詞

巴塘弦子唱詞的題材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了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迎送賓客和期盼相會歡聚的內容;二是以歌頌贊美父母長輩、宗教上師、英雄豪杰、官人顯貴的內容;三是贊美家鄉和大自然的內容;四是傾吐男女愛慕之情和真摯友誼的內容;五是歌頌勞動生產和祝福人畜興旺、五谷豐登的內容;六是反映人民思想感情、宗教信仰,心理素質、生活習俗和社會風貌的內容。巴塘弦子的唱詞內容寓意深刻,情深意長,具有濃郁的人文鄉土氣息。

2、多姿多彩的歌詞類型

巴塘弦子歌詞的類型豐富,有祭歌、團聚歌、風土人情歌、歡歌、情歌、悲歌(憤歌)、祝福歌等7種。歌詞的格律化形式即嚴謹規范又活潑多變,其中有六字一句、四句一組的;有七字一句、四句或三句一組的;也有八字一句,兩句一組的。每首歌詞都可以放進任何一支弦子曲調中加以演唱。

(三)巴塘弦子的藝術特色

民間“歌舞最鮮明的特征是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世界上各個民族由于生存的環境和生活的經歷的不同,在歌舞表演形式上也是異彩紛呈,它客觀地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性和地域文化特色。從這個意義上講,一種類型的歌舞就是一個具體的文化概念,”⑧人類學的研究就是要關注不同歌舞文化產生和形成的不同地理環境、社會歷史背景、風俗習慣,經濟條件等,從而考查其源流和傳播的情況,把握其藝術風格,總結其特點及類型,以便于我們保護和利用這種文化資源。

1、操琴而舞,形式獨特

操琴而舞是巴塘弦子區別于其它歌舞的一大特色,琴手均為男性,視表演規模而定,一般有多名、10余名、大型活動則可多達數十名,加上舞者可達數百名。開始時,首先由領舞琴手演奏一遍曲調,再起步引入,其余所有的拉琴手和參舞者按照這個曲子特定的旋律節奏,翩翩起舞、高歌歡唱。

弦子中最重要而又最具特色的道具是弦胡。相傳第一把弦胡是一位弦子藝人用野牦牛角做琴筒,用羊皮蒙琴面,用枝條做拉弓,用馬尾做弓弦和用腸衣作弦制作而成的。后來,有人將牛角琴筒改為木琴筒而流傳至今,琴頭多雕刻意寓祥瑞的龍頭或寶塔裝飾,弦胡音質純正、音量厚重、音色深沉,琴身長短適中,適合于行進間跳動時拉奏,除用于歌舞伴奏、獨奏、合奏外,也是青年男子隨身攜帶的心愛之物和閑暇之時三五成群即興演奏并流行于藏地民間的主要樂器。

2、廣舒彩袖,飄逸瀟灑

巴塘弦子的舞蹈者無論男女老幼都必須以舞動彩袖為特色,尤其是女性舞者,女子所著內衣水袖長可及地,色彩鮮艷、質地細膩,以粉紅色彩綢為主,舞動時猶如道道彩虹,人們借助彩袖輕盈飄逸、柔美抒展的無窮變化和如行云流水般的流暢感,抒發人的思想性情,造就一種歡樂輕快、瀟灑健美的藝術氛圍,表達人們向往幸福生活的理想愿望;而男性舞姿則以柔中帶剛、豪放雄強為美。

3、即興填詞,內涵深厚

巴塘弦子的唱詞中除部分古典弦子有固定的歌詞外,其他唱詞一般由排頭操琴手即興創作,若分男女兩隊對唱,則由各隊排頭的領舞者臨場發揮,有時還要根據弦子表演的場合、時間、觀眾、人群等不同情況隨機應變、巧妙應對。所填歌詞內容既有正面歌頌,贊揚類的,也有諷刺人世丑態的,真可謂情真意切、包羅萬象。歌詞既是群眾創造智慧的較量,從中也顯示出藏民族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4、旋律優美,曲目眾多

音樂藝術與詩歌舞蹈關系密切,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Schopenhauer)認為,“一切藝術都在于追求音樂的效果,這說明音樂在藝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文化人類學的研究發現,所有文化中都有以獨特方式利用嗓音和樂器進行的藝術創作,這就是音樂藝術。”⑨

巴塘弦子的音樂可分為歌唱和器樂兩部分,其樂句結構一般為二樂句,也有不少四樂句的分節歌形式,歌詞為四句為一首。每句為6個音節,有的在曲首、曲中及尾部并有襯詞、襯句或襯段。這類詞可以填入不同的曲調;還有一類固定詞曲的弦子,其歌詞為6至8個音節一句,二至四句為一段的多段體問答式或敘述式曲調,人們稱之為“古瑪”(意為雜曲)。一個曲調多段歌詞反復演唱,每首弦子曲調均有固定的前奏、間奏和尾聲。表演中音樂和舞蹈速度開始優揚緩慢,隨著內容的發展,情意逐步加深,舞步也逐漸加快,最后用快速演唱和急速旋轉的舞蹈形成高潮結束。

巴塘弦子的曲調以突出藏區農耕文化的雅致細膩、柔和多變、優美抒情的特點,曲調風格濃郁、節奏鮮明,旋律變化豐富,音域寬泛,每首曲調都可以反復演唱;常見的調子有la調式、sol調式和re調式,也有幾種調式交替出現的情況。弦子的曲子實際上也有曲牌名,屬于諧體民歌,每個曲調的舞姿也都隨曲調的變化而有差異。巴塘弦子在長期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形成了眾多富有特色的曲目近萬首,在藏民族的歌舞史冊中描下了濃重的一筆。

5、舞姿婀娜,柔美飄灑

“舞蹈是被文化模式化了的有目的、有節奏的,不伴隨語言的人體運動。在舞蹈中,人體的運動已經不是普通的肌肉運動,而是具有一定美學價值的人體動作。與音樂一樣,舞蹈也是在所有的社會中都存在的一種藝術,并且往往與音樂、歌曲等結合在一起。”⑩

巴塘弦子舞姿動作以雙膝關節的自然顫扭和擺動雙腿,手舞彩袖為特征。基本動作有點擺步、雙扭步、墊步跳、雙繞手、單扭步、左右悠腿、熱進點步、輾轉、前踏后撤步9種。手臂舒展柔和,每舉手必用上腰,每投足必帶屈伸,男女舞步基本相同。其中三步一彎是弦子舞步的基本動作。巴塘弦子的舞蹈強調身姿端莊,抬頭挺胸,有彎腰的動作時,也保持上半身的挺直。巴塘弦子的踏步、擦步、跨腿步、前點步等舞步也非常輕盈優美。巴塘弦子膝部連續不斷既松弛又有控制的微顫是其內在動作的核心,上身與胯部輕微連續的逆向橫移,加之頭部的配合形成內在微妙的晃動,由此引發舞姿連接動作的“三道彎”S形,使女性動態越發嫻美。

巴塘弦子還根據勞動生活中的習慣性動作,創造出了一種“一順邊”即同手同腳的獨特舞姿。

三、巴塘弦子的人文社會功能

巴塘弦子作為人類學視野中的歌舞,重點不在于它的藝術表現力,而在于歌舞文化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與其它文化形式之間的關系。而人類學主要分支學科的文化人類學,是要把歌舞同文明的起源、宗教的形成聯系在一起;同人類自身對生命的體驗、生活的遭遇、情感的變化聯系在一起;同舞蹈在人類群體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聯系在一起。對此聞一多先生很早就運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對舞蹈“是什么”作出了精辟的闡解:“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11}可見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歌舞與人類的生存現實一直存在著本質性的關聯,與人類學也有著漫長的、相互聯系的歷史。

(一)大眾自娛性功能

弦子在巴塘非常普及,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自娛性、群娛性、休閑性、抒發性很強的集體舞蹈。弦子的曲調短小精干,節奏流暢歡快,旋律優美動聽,不僅青年、中年男女酷愛弦子,年逾花甲的老年人和天真爛漫的孩童也在弦子舞場中大顯身手。年節喜慶,婚姻嫁娶,更能看到場面恢宏的弦子盛會,弦子在藏族人民生活中成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和他們富有情趣的娛樂方式,其實從人類學的觀點可知,這也是他們進行交往和溝通的方式。這種歌舞盛會規模越大,他們交往和溝通的范圍就會越廣。因此,巴塘弦子歌舞不僅僅是自我娛樂方式,也是人與人交流,人與社會和諧溝通的媒介。

(二)寓教于樂的教化功能

寓教于樂是弦子歌舞的重要人文社會功能,巴塘弦子歌詞和曲調內容豐富、思想健康、感情執著,反映生產生活的面廣,它真實地記錄和再現了藏族人民勤勞質樸的思想感情,不僅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深厚的傳統文化思想內涵,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弦子用生動形象的歌、舞、樂、詞傳情達意,使人們在歌舞中享受文化熏陶,于傳承中接受道德倫理教育,借助弦子這一載體不僅延續著屬于藏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傳統,也繼承著人類智慧、慈悲、善良、和諧共生這一最本質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社會職責。

(三)承傳性文化功能

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社會在它長期的延續與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而民族文化作為民族物質與精神的紐帶,它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被每個民族自覺加以繼承的,也是被不斷發展和創造的。巴塘弦子作為藏民族傳統文化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項目,引起黨和政府高度關注,大力進行發掘、保護、繼承、弘揚,不但使巴塘弦子在表演、服飾、音樂、歌詞等方面不斷創新,還使巴塘弦子走出藏區、走出國門、走向世界。1954年,巴塘弦子參加了在波蘭華沙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受到外國朋友的熱烈歡迎;1964年,巴塘縣業余弦子隊“拉起二胡上北京”,參加了全國少數民族業余藝術觀摩演出,受到周恩來總理、賀龍元帥等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1988年,巴塘弦子被選為中國藏族歌舞團的節目之一赴香港演出,受到港澳同胞、海外僑胞的熱烈喝彩;還有不少曲目獲獎。此外,有不少的巴塘弦子詞曲被編創成歌曲流行全國。人們熟悉的電影《柯山紅日》主題歌,電視劇《格薩爾王》、歌劇《格達活佛》、舞劇《花仙卓瓦桑姆》、大型交響樂《康巴詩音》,歌曲《毛主席的光輝》、《在北京的金山上》、《洗衣歌》、《一個媽媽的女兒》等等的主題音樂,都取材于巴塘弦子曲調,巴塘弦子已成為最具知名度的中國民間藝術精品之一。

(四)民族性凝聚功能

巴塘弦子作為藏族民間大眾最為普及的群眾性歌舞藝術,淵源于自身古老的文化沃土,發展于歷史社會的進程中,昌盛于民族興旺的文化洪流中。以人為本,以民族為體,以弘揚優秀的藏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為己任是巴塘弦子民族性凝聚功能的最大特點。巴塘弦子圍圈而舞的形式不僅是數千年藏民族歌舞延綿不斷不可動搖的形式美規則樣式,團結和諧理念和民族性格的集中體現,具有特定的審美象征內涵,也凝聚著世世代代藏族人團結奮進、無私無畏和大智大勇的民族精神。

綜上所述,蜚聲世界音樂歌舞藝壇的巴塘弦子是世居在藏區東部的巴塘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的藝術精品,是康巴人在農耕文明中孕育出的精神財富,也是雪域藏族人民在世界屋脊之巔為人類文明所建樹的歷史豐碑。巴塘弦子積淀著厚重的藏民族文化傳統,折射著濃郁的藏民族風情,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風采,它已經成為藏民族弦子、鍋莊、踢踏、熱巴四大歌舞傳統文化中分量最重的部分。它的唱詞豐富了藏民族口頭文學,它的音樂已經滲透到了藏民族的其它各種藝術門類,它古老的舞蹈藝術價值更是引起了中國乃至世界舞蹈界的關注,它所象征的雪域人文精神內涵更是如日月般光彩永恒。作為民族音樂舞蹈理論的研究者,如何伸張文化多樣性的意義,維護各民族發展自己民族文化的權利,尊重和保護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課題和難題,對此,我國著名人類學家、民族學家費孝通先生生前曾極力呼吁“要開發西部,一定要注意民族問題,要發揚各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西部文化藝術的考察,前人已經做過了不少的工作,其中包括考古學界、人類學界、民族學界、藝術學界等。這些考察是非常重要的,為今天的考察和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12}筆者認為,我們只有將巴塘弦子納入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以及該民族的文化體系中來理解和認識,了解它與其他文化形式和內容之間的關系,才是當今研究民族音樂歌舞藝術最好的選擇和出路。

責任編輯:郭爽

注釋:

①“嗶旺”,藏語音譯,藏族拉奏樂器,類似漢地二胡,是用樺木作琴桿,竹作拉弓,馬尾作弦和弓弦,用牛角作琴筒,羊皮作琴面,漢語稱弦胡。

②李紹明《民族學》,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1987年1月二版,第253頁。

③得榮·澤仁鄧朱《西藏通史---吉祥寶瓶》,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第一版第656頁。

④康·格桑益希《藏族美術史》,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第一版,第15頁。

⑤邊多《西藏音樂》,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2月第一版,第172頁。

⑥泰勒《原始文化》,轉引自馬廣海《文化人類學》,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29頁。

⑦⑧澤仁娜姆《我對舞蹈藝術的人類學理解》,“西藏藝術研究”,2002年1期9頁-10頁。

⑨“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轉引自馬廣海《文化人類學》,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369頁。

⑩馬廣海《文化人類學》,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373頁。

{11} “聞一多”,轉引自http://www.mianfeilunwen.com 免費論文網 《中國舞蹈資源的文化人類學探索向度》(1)。

{12} 轉引自“分類號:BFB中國教育報/2001年/08月/07日/第005版/費孝通評點西部人文資源《西部開發與文物保護系列談之一》費孝通。”

參考文獻:

[1]征蘭慰,邱久榮.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2] 邊多.西藏音樂史話[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

[3] 更堆培杰.西藏音樂史略[M].北京: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

[4] 林惠祥.文化人類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5] 馬廣海.文化人類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

[6] 中國民族學會.民族學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1991.

[7] 澤仁娜姆.我對舞蹈藝術的人類學理解[J].西藏藝術研究,2002(1).

[8]丹珠昂奔.藏族文化發展史[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1.

[9] 李紹明.民族學[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

[10] 巴塘縣志地方志偏纂委員會.巴塘縣志[M].方眾出版社, 2001.

[11] 甘孜州文化局集成辦公室(內部資料).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歌集(第一卷) .1987.

To Analyze Xianzi within the Culture-anthropological Field of View

kang Ge Sangmeiduo

Abstract:

Xianzi, a kind of traditional folk art form is popular in Tibetan nationality,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its long history and vivid performance, among which, Batang Xianzi is one of the fine works, so this article will give us an overview of Batang Xianzi from aspects of its art form, context, artistic and aesthetic features within the culture-anthropological field of view.

Key words:

Batang Xianzi; to cultivate civilization in Tibetan nationality; artistic aesthetics; humanistic funct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思思热精品在线8|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成人中文在线| 日韩在线影院|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网|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高清色本在线www|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激情综合图区| 久久成人免费|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中文网|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欧美在线三级|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免费jizz在线播放|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jizz国产视频|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第三页|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www.av男人.com|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欧美爱爱网| 国产乱视频网站|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毛片网站在线看|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激情综合图区| 国产一区成人|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女主播一区|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性色一区| 久久一级电影|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四虎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拍在线| 亚洲免费黄色网|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