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剛
【摘 要】本文介紹了針對“數據結構”課程的特點和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對該課程的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實踐等方面進行的全方位改革。
【關鍵詞】數據結構 教學改革 教學實踐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根據基本數據結構的學習目標,我們把“數據結構”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為:(1)預備知識單元;(2)線性結構單元;(3)樹形結構單元;(4)圖結構單元;(5)綜合應用單元。這些知識單元教學過程的組織,依據由簡單到復雜的系統科學分類原則,按照三個系統層次:一對一(即線性結構)、一對多(即樹形結構)、多對多(即圖結構)的方式呈由易到難的梯度逐步展開。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我們考慮把整個“數據結構”的教學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課堂教學階段,強調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階段為課程設計階段,強調利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數據結構”課堂教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大量的系統的理論知識,在講授新知識前,先給學生提供涵蓋面較廣、概括水平高的引導性材料。然后,利用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向學生講清楚所學習內容的潛在意義,提高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意向和學習興趣。并盡可能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和改進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最終使學生的舊知識得到改造,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
在“數據結構”的課程設計階段。首先由教師創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有實際應用背景的課程設計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產生矛盾,從而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和設想,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進行研究和探索、自主地提出設計方案、獨立地進行編碼,最終解決問題并得出自己的結論。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并為學生發現知識創造條件和提供幫助。
三、教學手段的改革
多媒體教學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將教材內容翻譯成電子講稿,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些教學手段更新所帶來的便利和視聽效果以優化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和效率。采用CAI以通過模擬、人機交互手段很好地解決,并且可以優化過程和授課時間,使得課程的教學質量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四、教學實踐的改革
單一知識點實驗題的練習與課堂授課和學生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是強化學生理解數據結構局部知識的一種訓練手段。
綜合實驗題將覆蓋數據結構的大部分知識點,通過該練習,學生逐漸學會針對具體問題,自己選擇合適的邏輯結構以及有效的組織這些數據的存儲結構,學生的軟件設計水平也會因此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通過這次教學改革,我們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促進了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春葆.數據結構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張銘,許卓群,楊冬青等.數據結構課程的知識體系和教學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4.
(作者單位:衡水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