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云 訚金童
摘要:闡明了價值觀教育的內涵,討論了在職業技術教育中滲透價值觀教育的意義,并從內容和過程兩方面提出了在職業技術教育中實現價值觀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價值觀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策略
2005年出版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亞太地區網絡編著的《學會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學習與工作的價值觀》一書,提出了價值觀教育與TVET(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相結合的觀點。價值觀教育是對人的行為在意識領域進行正確的引導與開發;而TVET則指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是培養人的技能行為。二者的結合就是把價值觀的思想與內容滲透到職業技術教育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職業技術教育教學體系。
價值觀教育及其內涵
要進行價值觀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幾個相關概念或術語。
(一)價值觀與道德觀
價值觀屬于個性傾向,是人們在進行選擇時的價值取向,是人們對人生與客觀事物的評價標準。作為一種內心的尺度,作為一種主觀的心理傾向系統,屬于認知范疇的價值觀充滿著情感和意志,滲透在一個人的個性中間,對人的行為、態度、觀點、信念、理想等起著支配作用。而道德觀是以真誠與虛偽、正義與非正義、公平與偏私等觀念來衡量和評價人們的思想行為,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和社會影響逐漸形成的一定的信念和習慣。
道德觀與價值觀都是個人與外在世界關系的反映。前者更多地指社會約定俗成的準則觀念經過個人內化的結果,它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準則、規范認識和立場。后者則指個人對外在世界的價值判斷,是人們認為重要的事情和行為指南,并遵循內心的價值尺度選擇“哪個更值”或“值與不值”的傾向,是外向的過程,通過情感與態度反映出來的。
(二)職業價值觀與職業道德
職業價值觀也稱擇業觀或者就業觀,它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信念和態度,或是人們在選擇職業時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取向。而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它既是對各行各業從業人員在本職工作中的行為要求,也是各行各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簡言之,前者是一種價值取向,而后者是行為準則。
(三)價值觀教育與職業價值觀教育
價值觀教育就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并運用正確價值判斷進行價值選擇和評價。
職業價值觀是人們在選擇職業時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取向,或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的一種信念和態度。與此相應,職業價值觀教育是融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于職業技術教育中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它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和職業觀。
價值觀教育在職業技術教育中的意義
由于人們對技能認識上的誤區,導致目前的職業技術教育實踐仍然存在偏重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輕視價值觀教育的現象。價值觀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相結合,豐富了職業技術教育的內容,加強了對價值觀教育的重視。其主要意義表現為:第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傳統職業技術教育從辦學模式、課程設置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側重于知識和技能培養,輕視價值觀教育。因此,價值觀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相結合,可以彌補目前職業教育實踐中的不足,強化學生在非技術能力上的培養。第二,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不僅掌握技能和技術,還具備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積極的人生態度。價值觀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結合可以滿足這一要求。第三,員工的職業道德、態度已成為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而這些也往往是高校畢業生的弱項。如果在職業技術教育中引入職業價值觀教育,就可滿足社會的用人要求。第四,價值觀是指導所有態度和行為的根本要素。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反之,如擁有邪惡的價值觀,他的專業造詣越深,對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說,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價值觀決定了人生的成敗。而價值觀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的結合,則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重要手段。
價值觀教育在職業技術教育中的實現策略
(一)價值觀教育內容本土化
《學會做事》中提出的價值觀教育與TVET的結合,就是為培養在全球化中共同學習與工作的價值觀教育而提出的。但是,每個國家都有適合自己國情的價值觀體系的核心內容。因此,要實施價值觀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相結合,首先要對價值觀教育的內容進行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與本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實現價值觀教育的本土化。所謂價值觀教育的本土化,可以從三點來理解:一是語言表述的本土化;二是內容理解的本土化;三是對本土化的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
要實現價值觀教育的本土化,首先要對以上三點進行深入的了解,通過對《學會做事》中與價值觀教育相關的35個模塊的解析,找到與我國核心價值體系的結合點。例如:模塊1:以尊重待人;模塊2:工作的意義;模塊11:道德啟蒙;模塊13:相信你自己;模塊16:正確和公正的行為;模塊17:構建創新的工作文化;模塊19:承擔責任;模塊33:全球合作,等等。這些就是引進與本土化的結合點。其次,要建立相應的實驗基地,以我國核心價值體系中有關部分為內容,開展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的多種實驗研究。運用各種有利于感悟的教學法,把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總結出本土化的價值觀教育的實踐經驗。第三,經過“內容與模塊引進——具體內容的理解與應用——內容的吸收與消化——內容與方法的創新與發展”四個階段的探索,把國際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教育與本國國情結合起來,形成符合本國國情的本土化的價值觀教育內容與方法。并研究開發出本土化價值觀教育的課程、教材、教學方法以及教師培訓方案。
(二)在職業技術教育過程中滲透價值觀教育的實現策略
職業技術教育中對價值觀教育的研究,實際上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和途徑,把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內容與職業態度滲透到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中去。奎斯賓的四步循環教學法可作為價值觀教育的通用方法之一,在具體進行本土化實施時,可以考慮以下實現途徑:
第一,項目課程的整體滲入。即把專業作為一個整體項目或一個模塊,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滲入價值觀教育的內容。通過學生的感悟與接納,最終外化為學生的具體行為與態度。
第二,在課程教學中,找到價值觀教育與專業課程的結合點,滲透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比如,在企業管理課中講到“組織成員分工協作組成的組織實體與相應的職、責、權關系構成的體系”時,可以融入分工與協作精神,工作責任與態度問題。把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有計劃地滲入到各個章節中間,最后,形成專業課程與價值觀教育的有效結合。
第三,在實訓中,引入價值觀教育模塊的內容。首先讓大家了解工作的意義。其次,針對不同的職業,校企雙方共同協商,構建適合實訓學生工作行業的價值觀模塊。再次,把價值觀教育內容和職業要求結合起來,融入到實際的工作環境中。最后,總結出本土化的價值觀教育內容。
第四,對引入價值觀教育內容的模塊與方法進行教學。這需要對模塊的內容與方法有深刻的理解。要實現本土化,首先就是引進;同時根據企業需要問卷調查,制作本土化的價值觀教育模塊,融入適合中國國情的價值觀教育內容,根據揚棄的觀念,最終達到一體化與本土化。
第五,在整個學校的教學生活環境中,處處體現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形成一種氛圍,讓學生感受與學習,最后轉化為一種行為態度。
第六,教師全員參與。組織相關教師學習有關的理論,培訓教師對價值觀教育的理解與認識,做到組織要落實,認識要到位,行動要迅速,使教師首先起到真正的表率作用。并在不同的專業與基礎課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及時遷移知識,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把價值觀教育融入到日常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指導中。
第七,建立職業價值觀量表與心理學量表,客觀合理地測量學生的職業傾向與價值取向,把價值觀教育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結合起來,并根據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行價值觀教育。
參考文獻:
[1]余祖光.共同學習和工作中的價值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5).
[2]學會做事——全球化中職業教育的價值觀教育[M].余祖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訚金童,劉立浩,鄒津,梁文明.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理論與實踐[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楊進.論職業教育的創新與發展[M].北京:高等職業教育出版社,2004.
[5]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6]王毅,盧崇高,季躍東.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探索與實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7]李開復.做最好的自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翟海魂.職業價值觀教育:職業教育的核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8).
[9]莫尼卡·泰勒,楊韶剛,萬明.價值觀教育與教育中的價值觀[J].教育研究,2003,(5-7).
作者簡介:
張翔云,女,河南汝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
訚金童,男,教授,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