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欣 李 娜 張大均
摘要:研究并探討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職業成熟度的特點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通過采用基本信息調查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問卷和職業成熟度問卷對256名本科生進行調查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三個結論:一是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在家庭月收入、母親受教育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二是職業成熟度在專業、性別、有無兼職經歷、家庭來源、家庭月收入和母親受教育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三是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越高,職業成熟度也越高。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職業成熟度
貝茨和泰勒(Betz&Taylor)提出,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是指決策者在進行職業決策過程中對自己成功完成各項任務所具有的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程度。
貝茨在介紹職業成熟度時,將其定義為:“個人掌握與其職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職業發展目標的程度,包括知識和態度成分”。據此,我們可以認為,職業成熟度是指個體掌握其職業發展階段的相關信息,以及在此基礎上做出與其自身相適宜的職業決策的一種準備程度。
心理學家泰勒和貝茨提出一個基本假設,即如果一個人職業決策的自我效能高,他的職業成熟度就高,否則就低。本研究旨在對這一假設進行驗證,以期為大學生的職業輔導提供幫助。
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西南大學本科生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56份,有效率為85.33%。其中男生136名,女生120名;大一35名,大二105名,大三53名,大四63名;文科53名,理科65名,工科75名,農科63名。
(二)研究工具
基本信息調查 對被試的一些基本信息進行調查,主要包括:性別、專業(文、理、工、農)、有無兼職經歷、是否獨生、家庭來源(城鎮、農村)、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下、1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父母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中學或中專、大專大學及以上)、家庭結構(雙親、單親、其他)。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問卷 采用彭永新、龍立榮修訂的Taylor和Betz編制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共39題,包括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劃、問題解決。采用5點記分,按照“完全有信心”、“比較有信心”、“有一些信心”、“有一點信心”、“沒有信心”五個等級評分,分別記5分至1分。
職業成熟度問卷 采用鄭海燕編制的大學生職業成熟度問卷。問卷分為兩個分問卷:職業決策態度問卷,包括獨立性、自信心、靈活性、主動性和功利性;職業決策知識問卷,包括職業世界知識、人際交往知識、專業知識和職業自我知識。采用4點記分,按照“很符合”、“比較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四個等級評分,分別記4分至1分。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分析
(一)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差異檢驗
1.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在家庭月收入上的差異
對家庭收入不同的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進行差異檢驗,見表1。
結果顯示,家庭收入不同的大學生,在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兩維度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檢驗結果顯示:家庭收入越高,學生收集的有關職業的信息越豐富,選擇的目標也越明確。
2.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在母親文化程度上的差異
對母親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進行差異檢驗,見表2。
結果表明,母親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學生在自我評價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檢驗結果顯示:母親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學生的自我評價維度得分也越高。
(二)職業成熟度的差異檢驗
1.職業成熟度的性別差異
對不同性別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進行差異檢驗,見表3。

結果顯示,女生和男生在獨立性、靈活性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表現為女生顯著高于男生。
2.職業成熟度在兼職經歷上的差異
對是否有過兼職經歷的大學生的職業成熟度進行差異檢驗,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做過兼職的大學生與未兼職過的大學生在職業態度分功利性、職業世界知識分問卷及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表現為做過兼職的得分高。
3.職業成熟度在家庭方面的差異
對來自不同家庭的大學生的職業成熟度進行差異檢驗,見表5。

結果表明,來自不同家庭的大學生在自信心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表現為農村高于城鎮。
4.職業成熟度在專業上的差異
對不同專業大學生的職業成熟度進行差異檢驗,見表6。

結果顯示,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獨立性、靈活性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在態度分問卷和專業知識上存在邊緣性顯著差異。事后檢驗結果顯示:在獨立性維度上,依次為文科﹥理科﹥工科﹥農科,即文科生在職業決策中的獨立性最強,農科生最差;在靈活性維度上,依次為理科﹥文科﹥工科﹥農科,即理科生在職業決策過程中最靈活,隨機應變能力最強,農科生最差。
5.職業成熟度在家庭月收入上的差異
對家庭月收入不同的大學生的職業成熟度進行差異檢驗,見表7。

結果表明,家庭收入不同,學生在職業自我知識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6.職業成熟度在母親受教育程度上的差異
對母親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學生的職業成熟度進行差異檢驗,見表8。

結果顯示,母親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學生在職業世界知識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知識分問卷和專業知識上有邊緣性顯著差異。事后檢驗結果顯示:母親文化程度越高,學生的職業世界知識,如個體對求職市場的知識、崗位知識以及面試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就越豐富。
(三)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與職業成熟度的相關分析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維度與職業成熟度及其各維度的相關分析見表9。

從表9可以看出,職業成熟度中的功利性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中的收集信息、制定規劃、問題解決相關不顯著,除此之外,二者與其他各維度之間都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越高,職業成熟度也越高。
分析與討論
(一)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特點
采用基本信息調查表對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進行差異檢驗,發現家庭月收入越高,學生收集的有關職業的信息越豐富,選擇的目標也越明確;母親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學生自我評價維度的得分也越高。
一般而言,家庭月收入高,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家庭環境就能為子女提供更豐富的資源和信息,因此,子女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就會更多,目標也更明確;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教養方式可能越科學,母親在家庭中與子女的關系可能比父親更密切,因而會更多地影響子女,所以學生的自我評價、職業自我效能也高。
(二)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特點
采用基本信息調查表對大學生的職業成熟度進行差異檢驗,發現女生在職業成熟度的獨立性、靈活性上顯著高于男生;做過兼職的大學生職業成熟度比未做過兼職的大學生高;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在自信心維度上高于來自城鎮的大學生;文科生在職業決策中的獨立性最強,農科生最差,理科生在職業決策過程中最靈活,隨機應變能力最強,農科生最差;家庭月收入越高,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等的掌握程度也越高;母親的文化程度越高,學生的職業世界知識越豐富。
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總分的差異在性別上沒有達到顯著水平,但是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女生在獨立性和靈活性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男生,這可能是因為男生在個性傾向性上不如女生成熟,女生在社會生活中可以扮演多樣的社會角色,這使得女大學生在面臨職業決策時,能夠從多方面考慮,從而更獨立和靈活。
做過兼職的大學生在職業成熟度總分、態度分問卷和知識分問卷的得分上都顯著高于未做過兼職的大學生。兼職是大學生接觸職業世界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兼職活動可以讓大學生獲得做出適宜的職業決策所需的知識,他們通過兼職可以幫助自己形成客觀的職業信念,能夠在兼職中不斷完善自我,彌補不足,提高對職業世界知識的認識,增強對自我的理解,從而形成適宜的職業決策。
通過城鄉差異比較,發現職業成熟度的城鄉差異并不明顯,這得益于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農村的信息渠道也日益豐富,城鄉差異在逐漸縮小。但是,在自信心維度上,農村大學生的得分要顯著高于城鎮大學生。這可能是因為農村學生比城鎮學生更早地離開父母住校讀書,長期的獨立生活使得他們在職業選擇上更多地靠自己權衡拿主意,而不是靠父母,所以,他們在職業選擇上的自信心高于城鎮的大學生。
文科生在獨立性維度上得分最高,理科生在靈活性維度上得分最高,而農科生在兩個維度上都最差。這可能是因為農科生就業空間小,專業又多屬冷門,因此,他們對職業相關了解很少,導致職業的成熟度很低;文科和理科生相對就業空間較大,能從事的工作多種多樣,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社會實踐,所以他們分別在獨立性、靈活性維度上顯著高于其他專業的學生。
家庭經濟狀況也同樣影響個體的職業發展水平。通常來說,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個體其職業發展水平也高。本研究發現家庭收入高的學生在職業自我知識的得分上顯著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學生,這可能是因為家庭收入高的學生由于家境比較好,接觸的東西多,因此更容易接納新觀念和新事物。此外,家庭收入高的學生有更多的接觸各種職業的機會,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職業自我知識,所以職業成熟度也越高。
母親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學生的職業世界知識越豐富。這可能是因為高學歷的家長善于鼓勵子女去探索自己的職業興趣,并為他們提供條件,使得子女在求職市場、崗位以及面試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很豐富,從而有利于掌握更多的職業決策知識。
(三)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與職業成熟度的相關研究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高,表現為學生的自我評價高,收集信息豐富,選擇目標明確,制定規劃切實合理以及具備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這些都會影響大學生的職業成熟度,即自我效能越高,個體在職業決策時就會越獨立、自信、靈活、主動,掌握的職業世界知識、人際交往知識、專業知識以及職業自我知識就越豐富,因而在面臨職業選擇時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職業決策。
結論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在家庭月收入、母親受教育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職業成熟度在專業、性別、有無兼職經歷、家庭種類、家庭收入和母親受教育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維度與職業成熟度及其各維度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越高,職業成熟度也越高。
參考文獻:
[1]Taylor K, Betz N.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3, 22(1).
[2]Hackett G,& Watkins CE,J R.Research in career assessment: Abilities, interests , decision mak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A]. In: WB Walsh & HS Osipow. Handbook of vo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M].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5:196-198.
[3]鄭海燕.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結構及其發展特點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作者簡介:
趙欣(1983—),女,河北石家莊人,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200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
李娜(1982—),女,河北保定人,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200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
張大均(1954—),男,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