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樂梅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可塑性強,但大多數學生學習基礎較差,自信心不強。針對這個群體,我們教師必須依據人及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標,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首要前提,務實高效地開展工作,使學生成為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教學生學會做人
古人云:“修身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首先要學會做人,做人是基礎,是前提,只有學會做人,做事才有所成。
1.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魏書生總結教育經驗時說過:“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了習慣,習慣形成了品質,品質決定了命運?!敝新殞W生正是形成世界觀、價值觀的時期,教育中應重視對學生守則的貫徹和執行,注重培養學生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品質。
2.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對現實的態度常具有理想主義的特點,追求純真和善良,有意無意地認為或要求現實是完美的。然而當他們走出校園,發現社會現實遠非想象的那樣,就會感到困惑和消沉,因此應教育其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
3.具有較強的自控能力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知識儲備較少,經歷簡單,自控能力較薄弱,遇到突發事情時易沖動,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在教育中要加強學生自控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生學會學習
1.培養讀書的習慣
讀書是人類進步的必要途徑,應當成為整個社會的共同認識。教師在教學中應強調書的美好、書的作用,并將“讀書”做為作業布置給學生,長此以往,學生由被迫讀書逐漸轉變為主動讀書,成為他們終身堅持的行為素養。
2.培養思考的習慣
思考是人類進步的基石,沒有了主動思考只能止步不前,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應是教育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讓學生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去發展、掌握規律,鼓勵學生創新求異、質疑問難,逐步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3.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
語言交流是人們在社會中的溝通橋梁,養成正確的表達方式是學生們進入社會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大學生“說”的力度,使學生們能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4.學會正確利用網絡
網絡,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響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教育也正向著信息化、社會化、網絡化發展。學習,作為適應時代變化的根本手段,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利用網絡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具有以下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搜集和選擇各種學習信息,合理利用閱讀、訪問、討論、參觀、檢索等獲取信息的方法;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對搜集的信息進行理解、歸納、分類、存儲記憶、批判、鑒別、篩選、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表達等。
三、教學生學會做事
1.培養職業興趣
職業興趣是個人探究某種職業或者從事某種職業活動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傾向,有了職業興趣就會關注、追求該職業,進而在職業崗位上做出成績。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去培養和發展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形成學好專業的內在動力。
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是所有從事職業活動的人員必須遵守的基本職業行為準則。其中愛崗敬業是各行各業生存的根本,誠實守信是各行各業的生存之道。在學校的教學中要始終貫穿這一準則,在專業課教學尤其是技能訓練時,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給予明確的指引,從一點一滴抓起,使學生適應職業特點。
2.培養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與周圍環境和社會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本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在育人方面要使學生學會共同生活,與人合作,與自然協調。合作能力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國內外有關調查顯示,一個人專業能力只占成功諸因素的15%~20%,其余80%~85%取決于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合作能力的培養上,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只有建立良好、健康的師生關系,才能在教學與管理過程中,培養鍛煉學生合作能力。
(2)加強學生的自身修養,使學生學會遵從集體,隨和大度,會協調,善商量,培養樂于采納別人的正確建議和適當糾正自己錯誤觀點的能力,為在實踐中鍛煉合作能力奠定素質基礎。
(3)創建團結奮進的班集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人的智慧和才能只有在社會集體的生活和實踐中才能逐步產生、發展和完善起來,良好的班集體對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能力的增強、熱情的激發、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都起著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鐵路運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