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云
技工學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除了具備所學專業的基本技能外,更應具備較強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然而,技工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現狀堪憂,影響了就業后的競爭力及專業創新能力。
一、現狀分析
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忽視了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訓練,這種現狀嚴重背離了當前以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技工學校的培養目標。筆者認為存在以下幾種因素。
1.技工學校學生計算機知識掌握情況
技工學校學生大部分來源于經濟較落后的農村,地方教育部門根據《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要求開設過計算機應用課程,但有些農村學校的教學設備不足,師資也有限,又由于初中和高中都存在升學率的要求,教育者和學習者對計算機教學認識和重視不夠,導致技工學校生源的計算機知識不系統和應用能力很差。
2.學生認識不足,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技工學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忽視了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訓練。技校的計算機教師大多只把計算機看作一門課程,依賴于計算機理論教材進行教學,而不是作為一項能力來培養訓練。造成大多數學生使用電腦主要用于qq聊天、玩游戲和看電影等娛樂活動,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能使用計算機的相關工具軟件解決專業等應用方面的實際問題。
二、培養策略
教育部文件指出:“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應該達到如下基本目標:使學生掌握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在本專業與相關領域中的計算機應用開發能力,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質”。為了達到此目標,講授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的教師,應淡化課程的科學性,強調其綜合性。應以培養技術應用為主線,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培養學生在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1.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1)鍵盤操作能力。計算機是一種現代化的通用智力工具,它的操作是一種手、眼、腦高度配合的過程。對其操作應準確、迅速。為了練就學生熟練的鍵盤操作能力,筆者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首先,嚴要求。因為姿勢的正確與否、手指的嚴格分工決定了文字輸入速度,所以,先從正確使用鍵盤入手,堅持“三練”:練坐姿——坐端正、背挺直、腳著地、身微前傾、肩放松、手自然放鍵盤;練指法——每個手指分管按鍵,各司其職;練盲打——兩眼看文稿、憑直覺擊鍵。其二,引入競爭機制,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為了使枯燥無味的文字輸入教學更有趣味性,多次進行漢字錄入競賽和英文作文輸入比賽,評出“周冠軍”“學期冠軍”“年度冠軍”,獲得冠軍的給班級加分。通過這些競賽,提高了學生鍵盤操作練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漢字錄入速度大大的提高。
(2)常用軟件應用能力。大多數中職類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應用教材中介紹的常用應用軟件有文字處理系統(Word)、電子表格(中文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這些常用軟件使用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因為它們是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主要內容,又是其他軟件使用基礎,如:技工學校電工電子專業開設電子CAD制圖、機械加工專業開設計算機輔助設計軟(AutoCAD),也是綜合軟件應用能力前提。另外,技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應用教材對圖片處理軟件(Photoshop)、網頁制作(Frontpage)軟件的使用方法不作介紹,但學生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為此,在培養學生軟件應用能力方面應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學。
①文字處理(Word2003)軟件使用方法的教學。文字處理軟件是計算機應用的入門軟件,它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其它軟件的界面與其十分相似,甚至有些功能都是相同的,非常適于知識的遷移。所以,筆者著重文字處理(Word2003)軟件使用方法的教學。主要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將知識點整合進任務中。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以若干具體任務為中心,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介紹和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計算機教師都知道,每一種軟件的教學,都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把所有的功能講得一清二楚。因此,必須有重點、有取舍,抓住主要線索進行教學。考慮到學生在初中已經有了一些常用軟件操作基礎,筆者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份用Word編輯的美觀、精致的校報,校報中既有各式各樣的文字、圖片,又有各種不同的表格,學生們看后感覺很驚奇,各自展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思考著如何來完成這個設計。在這樣濃烈的學習氣氛中,筆者給學生概括講解其所具有的強大功能,然后以創建“就業自薦書”為任務,提出若干子任務,讓學生在教材或老師創設的任務情景中上機實踐應用,不斷地發現和掌握新的功能。
為了讓學生真正會使用Word的所具有的其他強大功能,與學生一起使用Word的“郵件合并功能”為期末考試制作準考證,再提出一個鞏固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制作“請柬”。有了前面制作的基礎,學生會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更為廣泛的軟件功能的使用上。以后當學生遇到新的問題時,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他們也會思考使用學過的計算機軟件能否解決,鍛煉了他們的使用軟件能力。
②注重實用操作和實用技巧教學。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大都有這樣的體會,已經學會了某個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可是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時,又覺得無從下手。原因是綜合運用軟件的能力不夠,也就是教學中實用操作和實用技巧教學欠缺。比如:在講述Word中“替換”命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列出各種妙用,如修改文章中通篇半角標點符號為全角標點符號、刪除文字間多余的字符和特殊符號、在文字間添加特殊符號、使用通配符替換等。在講述Excel并在工作表中輸入數據時,有時多張表格具有相同的格式,如表頭相同等。可以作為實用技巧教給學生。具體操作方法:a。選中準備用來填充的區域,如Sheet1中的表頭。b。設立同組工作表:按住Ctrl鍵,用鼠標左鍵單擊被填充的工作表,如Sheet2、Sheet3等。c。填充數據:執行“編輯”菜單“填充”命令里的“至同組工作表”命令項,從而完成規定的數據填充。另外,在工作表中輸入姓名時,經常將兩字的人名中間插入一個空格,使其和三字的名字對應,其實完全可以這樣輸入:首先把所有名字輸入到Excel表工作中,兩字的人名中間不要空格,然后將它們全部選中,執行“格式”—>“單元格”—>“對齊”,在水平對齊中選擇“分散對齊”,最后將列寬調整到比較合適的寬度,確定后名單就會整齊地排列了。這些實用操作和實用技巧很多,關鍵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總結并教給學生,才能提高學生常用軟件應用能力。
③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自覺學習課外計算機知識激情。技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應用教材對圖片處理軟件(Photoshop)、網頁制作(Frontpage)軟件的使用方法不作介紹,但學生對此表現出好奇心。教師要利用這種心理,激發學生學習課外計算機知識激情。比如,講網頁制作(Frontpage),大部分學生都上網,五花八門的網頁如何制成的,學生很想知道。教師可利用這種求知心理先引導學生制作兩三個簡單有趣的網頁,然后與學生一起探討將網頁組合成網站的解決方法,學生很快地想到Word中的“建立超級鏈接”來實現。關于頁面的制作,如插入圖片、建立書簽型超級鏈接,用表格設置版式等等,只需引導學生通過回憶word的知識來解決任務,或通過軟件自身攜帶的幫助系統去實踐即可。通過這些激發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并自愿去動手操作,增強了學生應用計算機新軟件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信息分析和信息處理能力
人類社會的信息化對教育也提出了信息化的要求,即教育要培養具有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能力的人。而學生的信息分析和信息處理能力,對就業后的競爭力及專業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影響。為了培養此能力,除了講授必要的網絡知識外,還要教給學生從網上獲取學習信息、商業信息、發送電子郵件、上網交流、購物、接受遠程教育等方法。并要求學生每人設計一張學習小報,讓他們通過網絡、報紙、廣播電視、書籍等媒體收集資料信息,然后在計算機上進行編輯加工處理,最后把它存放到磁盤,或通過網絡傳遞給其他同學,或打印出來供大家分享。通過這些考察了學生的信息儲存能力、信息傳遞能力、信息應用能力。由此可見,計算機教學實際上就是對學生進行信息分析處理應用能力的培養。
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計算機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學習精神。計算機方面知識的更新,讓人目不暇接。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也十分迅速,我們原來學習的計算機知識早已經過時,要想教給學生最流行的計算機知識,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學習精神,多學習計算機方面的新知識,作為技工學校的計算機教師,要經常上網收集與所教課程有關的資料,還要瀏覽一些專業的刊物,如《電腦報》《計算機教育》等。吸收最新、實用、有價值的技巧傳授給學生。還要時刻注意計算機發展的最新動態并及時地反映在平時的教學中。另外,教給學生的知識是必須是可遷移的。
(2)要理論聯系實際地組織學生開展創新活動,培養創新能力。計算機教學自身的特點和不同于其他課程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計算機教學實踐性比較強,要理論聯系實際地開展創新活動。例如,學生學習了Windows、Word、PowerPoint和Photoshop后,組織他們開展為學校設計校徽、為班級設計班徽、以幻燈形式介紹自己的家鄉等,并在全校進行展示并評優,當學生看到自己設計的作品時,會產生強烈的成就感,也明白了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并主動進行創新設計活動。同時,重視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筆者將計算機考試的筆試改為上機開卷考試,考試題目可以是設計一個圖文并茂的作品,評分標準以文字處理、圖形制作和特色(作品中創意的新穎性、版面設計的美感和制作技巧的難度)為主進行評定。這種考試方式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
(作者單位:山西五四一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