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輝勇 徐 玲
一、調查目的
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經濟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就是教育的競爭。因此重視教育和發展教育,特別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迫切要求。但社會上廣泛存在著“一流學生讀普高,二流學生讀綜合高中,三流學生讀技校”的觀念,因此縣級技工學校不但招生困難,流失情況也較多。不僅給學校的教學管理帶來諸多困難,更成為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那么該如何控制學生流失呢?就此我們開展了專題調查。
二、調查設計
調查范圍:象山縣技工學校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部分流失學生。
調查內容:圍繞學生流失的原因開展調查。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向班主任下發問卷,了解學生流失的原因,調查表一生一份,下發調查表77份,收回77份;座談調查,對部分班主任及在校學生進行座談。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厭學是造成學生流失的主要因素
首先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知識掌握較為薄弱,因此上課時常聽不懂,作業也不會做,一到考試便感到頭痛、心煩、害怕,便逐漸產生厭學情緒。二是學校課程設置未符合學生的愿望,實習設備未能跟上,大部分時間都用于理論教學,易使學生產生了厭學念頭。最后由于部分學生不適應學校生活(包括住校生活、學習環境等,以及忍受不了其他學生的欺侮等),于是就產生了退學回家的念頭。
2.學校管理、教師態度是造成學生流失的原因之一
學校招生宣傳過于夸大,學生入校后,發覺學校沒法實現招生時的承諾,產生了上當受騙的想法,覺得讀讀也沒多大意思。同時,學校管理過程中要求過高,各種規章制度要求過于嚴格,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迫使他們形成逆反心理,最終導致離開學校。最后是教師工作責任性不強,不關心學生也造成學生流失。如部分教師希望學生自動退學;用風言風語刺激學生,使學生覺得學校生活沒意思;有些教師不管學生,放任自流,致使想讀書的學生也無法學習,便造成了這部分學生的流失。
3.家庭貧困和家長觀念也是造成學生流失的原因
近幾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質提高,及社會對貧困生幫扶力度的增加,從調查情況來看,因家庭貧困和家長不讓子女讀技校的現象逐漸減少,但仍然存在。
四、建議和對策
1.為技校學生學習創造一個良好氛圍
首先,企事業單位用工要實行準入制度,形成“要就業須先培訓,要上崗須先持證”的理念,在社會上營造尊重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勞動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用工的督查。
其次,應加大對優秀技校的畢業生宣傳力度,激勵學生奮發學習。政府部門還要加大對技工學校的投資力度,為技工學校解決資金、校舍、設備、師資等重大問題,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環境。
2、學校要加強管理,為學生創造一個溫馨的“家”
首先,學校要強化品牌意識。技工學校在規模擴大、辦學條件改善之際,要通過內涵管理,提升辦學質量,堅持不懈地強化品牌意識。
其次,學校還要創造條件,改變管理方式,吸引學生。如開展豐富多彩活動;降低理論課難度,增加實習課的時間。同時對學生的處理要在制度上嚴點,實際操作靈活點,盡量挽救學生,不隨意把學生推向社會。最重要的是教師對工作要有責任意識,關心學生。一是應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還給學生一份自尊、增強學生一份自信,給其心理上更多關注。發現學生的情緒不對后應走進學生的心靈,對學生加以引導。二是應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學生關愛和表揚,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將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態度。三是應有工作責任心,學習先進管理經驗,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3.加強宣傳,轉變家長觀念,為職高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學校方面,應多方籌集,解決貧困學生的學習費用,如減免貧困學生的學費;爭取上級部門、慈善總會、民政部門、優秀企業家等對“特困生”的支持;開展“扶貧結對”、“手拉手”、“一幫一”等活動,讓學校、老師、同學、社會對他們的關愛。教師方面,應對父母離異的學生多家訪,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使家長意識到教育好子女是他們的共同職責。家長方面,可加強宣傳、開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價值觀,使家長認識到子女如能上普高,進入重點大學固然光榮,能考上技校也不錯的觀念,樹立“讀技校、學技術、當技師、拿高薪”的觀念。也可邀請家長參加學校活動,向家長展示學校的辦學成就。如學校的技能節、藝術節可以邀請家長參加,使家長覺得技工學校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自己的子女上技工學校只要好好學,確實能學到技術,將來也能找到好工作。
(作者單位:浙江省象山縣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