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祥
自古以來,有以“傳道、授業、解惑”為職責的教師,有“嚴師出高徒”的古訓,有“教不嚴、師之惰”的名言。似乎只要有“嚴”“勤”就可以教育好學生,就能做好教育工作。但筆者覺得不盡其然。現今社會,教師要教育好學生,除“嚴”“勤”外,在學生中樹立威信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學生覺得你可信任,才會自覺地接受教育,否則學生可能就會思想意識松懈,上課不與老師配合,這樣,教學質量就會大打折扣。要在學生中樹立較高威信并非一句話、一件事、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筆者認為教師樹立威信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尚的師德是樹立教師威信的前提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高尚的師德是社會主義社會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1.要熱愛并忠誠于教育事業
只有絕對忠誠于教育事業,才會全心全意地投入教育事業。學生只會對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的教師產生由衷的敬佩,決不會對那些見異思遷、“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安心教育的教師推崇備至。設若學生對老師連信任都沒有,從何談“威信”呢?
2.既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
我國老一輩革命家徐特立提出教師既當“經師”又當“人師”。“經師”就是教人學問,其他一概不管;“人師”是教人行為,教人怎樣做人。“經師”與“人師”同等重要,不可偏。試想一名教師若連書都教不好,而偏要教育學生“好好學習,勤奮學習”等行得通嗎?而若書教得很好,卻對學生上課吵鬧、開小差熟視無睹,不聞不問,學生能學得好嗎?只有教好書,學生佩服你,才會對你“信任”,而在教學中貫穿“育人”才能有“威嚴”。
3.高尚的師德必須注重以身作則
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則其教存”,反之則“其身雖存則其教廢”。教師以身作則、品格高尚,是教育成功的保證。一個處處以身作則,一言一行都成為學生表率的教師,不僅可成為學生直接學習和模仿的楷模,而且會引起學生內心由衷的崇敬和向往的心理。假如有這樣一位老師:頭發蓬亂、衣服不整、隨地吐痰卻在教育學生要講文明;兩指焦黃,正在抽著煙卻在大講特講抽煙的危害性……試想,這樣的教育會有怎樣的效果?能在學生中樹立應有的威信嗎?
二、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是樹立教師威信的基礎
實際調查表明,學生最佩服的是知識淵博的教師。具備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是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我們都知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在現代知識激增,信息萬變的情況下,教師的這“一桶水”還得經常更新。因此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系統的專業知識,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才能獲得學生的尊敬,也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三、嚴謹的教學態度和作風是樹立教師威信的保證
對知識而言,來不得半點馬虎,尤其是教師,對知識的獲取與傳授更應嚴謹認真,態度科學。教師不能講“差不多”“大概是”這樣的話,有問題,必須搞個水落石。否則寧可承認自己不知道,也不能胡說。有些老師,平時不鉆研教材,對知識一知半解,學生有問題,不能答所問,解其疑,弄得學生無所適從,稀里糊涂。
教師對作業的批改應認真及時,否則學生決不買賬。有這樣一個例子:某政治教師批改作業不認真看答案,不管對錯統一打勾,并寫上“優秀”,有位學生在答案中間夾雜著一句罵老師的話,結果還得了個“優秀”。這樣一來,同學們對這位老師一點“信任”也沒有了。因此,作為教師要想樹立威信,必須有嚴謹的教學態度,要“難得糊涂”而非“糊里糊涂”。
四、寬闊的胸懷是樹立教師威信的關鍵
教師要避免帶有成見或“先入為主”等錯誤認知來看待學生,而應理解學生,多從學生的角度來認識、看待問題,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去。
我國有句老話:“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不少國內外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教師以溫和、熱忱、多贊揚的方式對待學生,比過多地指責否定效果好。教師要用“全納教育”的觀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即:容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它基于三個基本點:一是每個學生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權利;二是每個學生都應得到尊重;三是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每個學生都需要特殊的教育。教師用“關愛、感恩、贊美”來歡迎每一位學生,接納學生所有的一切,從感情上溫暖學生,人格上尊重學生,目標上引導學生,專業上激勵學生,生活上關心學生,讓學生熱愛校園生活,感受快樂和幸福。
現在的學生不缺吃穿,而是缺少關愛和信任,缺少最起碼的尊重。每一個人都有保護自尊心的內在需要,青少年學生的自尊心更需要認真地加以保護。
蘇霍姆林斯基將自尊心看成是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馬卡連柯認為尊重學生是教育經驗的全部本質;徐特立把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種種體罰,看成是教育中的“野蠻”行為;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這說明,尊重學生不僅是教育理論中的一條重要法則,而且也是處理師生關系的一個重要準則。有的教師對犯錯誤的學生工作方法簡單,對學生動輒訓斥,甚至嘲諷以及變相體罰進行壓服,存在“殺一儆百”的心理。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的身心受到傷害產生逆反心理,而且也嚴重損傷和降低了教師的威信。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具備愛生心理,對犯有錯誤的學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態度要誠懇,講話語氣要和藹,有理有節,寬嚴有度,使學生感到教師的甘露潤心,產生情感上的親切和思想上的震動,心悅誠服。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得到了同學的信任。總之,情感因素的運用,是教師樹立威信,組織教學,激勵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
因此,作為技校教師,要對學生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通過平時進學生寢室、談心等來關心學生生活,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走入學生的心里去和他們交友,給他們關愛。在成長過程中,要將學生各種各樣的缺點看成是特點,而不能擺出師長的架子訓斥學生,強迫學生尊重自己、聽從自己。否則,雖然能獲得學生的一時服從,過后學生也會產生反感情緒,更不利于教育。如果一位教師深入學生當中,則教育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學生也樂于接受老師對自己的批評與意見。
五、開朗的性格、廣泛的愛好是樹立教師威信的潤滑劑
豁達開朗的性格能將教師暗含著的期待信息微妙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從而對教師產生好感、信任和尊重。有廣泛的愛好,有利于教師走到同學們中去;有共同的愛好,必有共同的語言,也就有了“信任”。同時,學生總是喜歡與多才多藝的老師交往,因為可以從這樣的老師那里得到更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老師也可以從學生那里了解到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根據其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筆者學校一般喜歡打籃球的學生上課都不太認真,聽一般老師的課不太認真,比較難管理。但對愛好打籃球老師的課,不但認真聽講,而且還能積極配合,幫助老師管理維持上課紀律。
總之,教師要樹立威信,必需從自身做起,從我做起。只有靠良好的道德品質、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及良好的態度來樹立自己的形象,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效其行”,教師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威信,學生才會既敬畏,又信賴教師,師生關系才能融洽,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才會卓有成效,收獲碩果。
(作者單位:浙江省建德市工業技術學校)